收起左侧
发新帖

记者手记|千年佳话翻开新的一页

时间:2025-1-21 14:13 0 80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新华社科伦坡1月20日电 题:记者手记|千年佳话翻开新的一页
新华社记者伍岳 陈冬书
对中国人来说,斯里兰卡并不陌生。斯里兰卡古称师子国,或狮子国、僧伽罗国,时常见于商贾往来、民间交往的记叙。斯里兰卡和中国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跨越历史长河而经久不衰的故事。
1600多年前,晋代高僧法显远渡重洋礼佛求经,在斯里兰卡遍访诸寺、四处参学,取回佛教经典的同时还著有《佛国记》一书,记录了当地风土人情,成为见证斯里兰卡历史的重要史料。法显在斯里兰卡的曾经借宿之地如今建起了一座颇具规模的法显石村,村旁的法显庙内香火不绝。这场千年之前的文化交流,开启并塑造了两国友好关系的未来。
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国家博物馆主展厅正中的“镇馆之宝”来自中国。这座“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是600余年前由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时所立。石碑上记载郑和船队在此巡礼圣迹、布施香礼的碑文,至今仍清晰可见,常有游客在此驻足欣赏,感受穿越悠悠历史的友好刻印。
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着中斯两国。中国的瓷器和丝绸在斯里兰卡广受欢迎,古城锡吉里亚的壁画上就有身着中国丝绸衣物的女子。而中国则从斯里兰卡运回麝香、宝石等当地物产。斯里兰卡的使节也多次沿海路北上,向中国赠送珍品。
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中斯传承丝路精神,两国友谊续写千年。1952年,中斯两国冲破西方国家经济封锁,签订了以用大米换橡胶为主要内容的米胶协定,成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史上的佳话。时至今日,米胶协定的故事时常被人追忆,而“独立自强、团结互助”的米胶协定精神也持续传扬,书写了更多中斯同舟共济的动人篇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斯传统友好关系蓬勃发展。在斯里兰卡南部城市加勒附近,有一座以“友谊”命名的村庄。这座村庄2005年由中国红十字会援助建成,成为147户印度洋海啸受灾家庭的新家园。时至今日,用中、英、僧伽罗语三种语言镌刻、纪念友谊的石碑伫立在村口,家家户户的门牌和村民们的身份证件上,“中斯友谊村”的字样熠然醒目。一砖一瓦间,曾经荒无人烟的空地,如今已草木葱茏。
“海啸发生时,我的家人被打入海水中,我的房子被冲垮,土地也被冲毁,一时间什么都没有了。后来,我们搬进了中国援建的村子里,一住就是快20年。”中斯友谊村村民、57岁的救护车司机苏明达·萨曼普里亚动情地回忆。“正如斯里兰卡诗歌中所说,‘真正的朋友与你同甘共苦,就像壁画一样永不翻页’。我知道,斯里兰卡人民的中国朋友一直都在。”
新冠疫情期间,斯里兰卡在国内经济面临一定困难的情况下,仍然组织向中国捐赠了传统的锡兰红茶,不少当地民众自发为中国人民祈福。这正是两国和两国人民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斯真诚互助、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入发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科伦坡港侧畔,中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科伦坡港口城凭海而起,带来科技、创新、可持续的前沿理念,让科伦坡这个古老的“东方十字路口”再次绽放光彩;汉班托塔港内,往来商船货轮络绎不绝,忙碌不停的岸桥和首尾相连的转运货车,为这个南亚岛国经济不断注入新活力。
在科伦坡港口城工作的“00后”姑娘西特米·马利加斯佩说,中斯合作创造的就业机会让更多斯里兰卡年轻人留在国内,“留住了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她说,大学毕业后,不少同学选择出国工作,“但自从来到港口城工作后,我不止一次和朋友们说,这里的工作完全和国际接轨,可以满足年轻人的一切需求,以后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心仪的工作了”。
对于在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头工作的“50后”法务总经理莫汉·维杰辛哈来说,中斯合作为斯里兰卡带来了“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速度”,做大了整个行业的“蛋糕”。“中斯合作是真正的互利共赢。我们的码头在保证自身盈利的同时吸引来更多航线和大客户,带动了整个科伦坡码头以及斯里兰卡航运业的发展,造福的是整个国家。”
既有传统友好的现实回响,也有面向未来的共赢愿景。近日,斯里兰卡总统迪萨纳亚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斯签署了关于农业、旅游、民生援助、媒体等领域合作文件,中方将积极支持斯方聚焦经济建设,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现代农业、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等领域合作,打造新的亮点。
正如斯里兰卡-中国友好协会主席古纳蒂拉克所说,迪萨纳亚克总统的访问是“两国关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深入、实现共同进步的新起点”。传承千年的友谊故事,将翻开新的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