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文化中国行·国宝画重点|雨生百谷,在文物中回望“春天”

时间:2025-4-20 16:52 0 41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农谚“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道尽春雨对土地的滋养

万物在温润中奔向盛夏

让我们跟随谷雨节气

走进“春天”的文物故事

谷雨是充满希望的季节

此时降水激增

冬小麦拔节抽穗

稻田开启浸种育秧

农谚“谷雨种大田”道尽春耕高潮


这幅明代的牧牛图轴

柳枝蘸着新绿

牛铃摇碎露水

青草坡上一人闲坐

描绘出生机勃勃的春意

耕牛与农人走过的地方

在犁地的深浅脚印中酝酿着一年的希望


这幅东风里辽墓西壁左侧农耕图

由人物、牛及农具组成

当远山含黛,新燕啄泥

农夫扶犁破开冻土

在看似闲逸的田园图景里

藏着古人“谷雨前播种”的生存智慧


这件粉彩百鹿纹尊端庄敦厚

因器形似牛头

故亦称牛头尊

腹部的百鹿活跃于山林之中

或昂首呦鸣

或俯饮涧水

神态各异、形象生动


这件清代的五彩花卉纹花觚

外壁用五彩花卉纹多层装饰

花枝伸展,鲜艳欲滴

体现出五彩斑斓的春色


“谷雨三朝看牡丹”

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就是谷雨前后

牡丹花

被称为谷雨花、富贵花

谷雨时节赏牡丹已绵延千年

牡丹花元素在我国古人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繁

五彩瓷器约在明宣德年间出现

于嘉靖、万历时期盛极一时

这件青花五彩瓷器色彩缤纷、纹饰生动

罐身鲜艳的色彩对比尽显牡丹花的雍容华贵

是明清时期瓷器烧制的精品之作


“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

这件白地填黑缠枝牡丹纹八角枕

是金代河津窑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

造型上亦不拘一格

剔地部分填以黑彩

尽显牡丹雍容华贵之美

体现出千年农耕文明的生活美学

当谷雨浸润最后一寸春泥

花觚中的牡丹正在釉色里舒展

百鹿尊上的山岚仍裹着草木清香

千年器物上

烙印着谷雨中的智慧

成为千年农时与春色相融的见证


策划:胡国香

统筹:王文源

记者:樊欣阳

设计:姚锦声(实习)

鸣谢:山西博物院

山西考古博物馆

大同市博物馆

太原市博物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