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当阅读成为“刚需”(人文茶座)

时间:2025-4-20 16:52 0 41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全民阅读大会盛况空前、各大图书馆到馆读者人数屡创新高、热门图书签售会大排长龙、图书市集人气火爆、网络图书论坛讨论热火朝天……种种喜人景象彰显了全民阅读工作的扎实推进和书香社会建设水平的稳步提升。为什么书香氛围日益浓郁?答案很简单:越来越多的读者把阅读作为人生的“刚需”。

当今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层出不穷,不管是出于工作所需,还是提升生活品质,都需要人们及时跟上时代步伐,不断精进知识素养和文化修养。据研究,当今世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平均3至5年新知识便要翻一番。古时候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而今天如果不掌握必要的知识,则很难适应复杂且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不断读书学习,才能让知识的河水始终充沛不断流,才能解决“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本领恐慌。一日之读便可获取作者一生之心血经验,阅读是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获取知识的途径,把阅读作为人生的“刚需”可谓明智。

同时,当今时代社会节奏快、竞争激烈,人们精神上的烦恼和困惑似乎也更多了,因此更需要启智润心,让各种有益身心的文化活动滋养心灵。阅读犹如与智者对话,书中蕴含的智慧会照亮认识的误区、抚慰内心的焦灼、增强精神的力量。许多读者正是通过阅读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增强了奋斗的勇气。“人民工匠”许振超只有初中学历,但他一直坚持读书,刻苦钻研技术,最终成为享誉业内的技术专家。雷海为从外卖小哥成长为《中国诗词大会》全国总冠军,源自他十余年坚持不懈利用碎片化时间去阅读。把阅读作为人生的“刚需”就好比为汽车加入了燃油,会使人动力十足。

西汉刘向在《说苑》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晋平公问师旷:“我今年70岁了,还想读书学习,不过恐怕太晚了吧?”师旷说:“既然晚了,何不点起蜡烛?”晋平公很不高兴,说:“你怎么和我开这种玩笑?”师旷正言道:“我听人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值得注意的是,刘向把这则故事放在全书的第三卷“建本”之中。所谓“建本”,即孔子所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为国家与人生的根本大计,而学习正是这个“根本大计”之一。

孔子曾说:“可以与人终日而不倦者,其惟学乎!”全民阅读在全国蔚为潮流,所体现的正是我们这个民族好学上进的精神。这种精神扎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中,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它永远是我们这个民族走向未来、向上向善的动力。愿越来越多的读者把阅读作为人生“刚需”,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张 贺)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20日 第 05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