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清华大学学者团队用数字技术复原圆明园

时间:2017-4-18 18:21 0 2192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菲龙网专讯】据中新社报道,80余位专业人员、10000余件历史档案、4000幅复原设计图纸、2000座数字建筑模型,终于让圆明园这座“万园之园”跨越了310年的时光,再次展现在大家面前。

这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郭黛姮教授团队完成的数字圆明园研究和应用项目。他们用严谨精确的数字化建造,重现了圆明园的历史。记者18日获悉,目前,该团队已完成所有能够采集到详实信息景区的数字化复原工作。
  
自1999年起,郭黛姮带领团队开展了关于圆明园的一系列基础性研究,他们结合文献记载和地形图,系统了解圆明园山形、水系在全园的变化状况。在数字化复原圆明园的过程中,郭黛姮和团队成员始终坚持科学性、真实性原则,每处建筑都要从内部结构做起,柱、梁、斗栱、椽子、门窗、瓦件、吻兽等都要求三维建模,彩画要按照不同的时代风格绘制,并体现出时代风格和场景的变化。
  
他们还研究了个体建筑与山水、花木之间的关系,乃至一块匾的名称、字体、颜色都一一进行推敲,并采用烘焙技术诠释更加真实的光影效果。每复原一个景区就有十多道程序,涉及遗址信息精确采集与记录、文献资料精细研读、样式房建造技术分析、残损构件的虚拟拼接等。由于每一位皇帝爱好不同,同一景区的景观也会随之变化,郭黛姮和团队还根据景区建筑的变化,呈现出每个景区不同年代的样子。
  
数字化复原的过程中,也常常伴随着新的发现。比如,对西洋楼喷泉的了解,学者此前知之甚少,此次团队成员利用探地雷达测出了喷泉供水管线的存在,并了解了其供水所用机械设施。
  
这样的复原,在郭黛姮看来是圆明园的另一种重生,“它不仅解决了遗产保护与遗产重生的矛盾,而且满足了公众的需求和认知。”同时,他们也获得了清代木构建筑发展史的新发现,深化了清代建筑史的研究成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