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银行上海分行行屋,来自William Kidner于1878左右的水彩画,上海分行开设于1858年,这一建筑则于1880年完工。
许可银行汇兑业务的消息一出,银行家们闻风而动。加华治·纳纳皮是一位嗅觉敏锐的印度商人和银行家,在东印度公司做出此项决定不到两个月,他就找到了他的老朋友和生意伙伴埃德温·海科克,提出在孟买开设一家新银行的设想,后者仅仅花了一天略作斟酌,次日就在报纸上发出了募股广告。银行最初定名为“孟买商业银行(the Mercantile Bank of Bombay)”,两个月后即改名为“印度、伦敦、中国商业银行(the Mercantile Bank of India, London and China)”,迫不及待地显现出将中国纳入“版图”的扩张野心。1854年1月3日,银行在孟买的总部正式开业,两个月后,它的第二家分行落地广州,当年10月,它在上海开设了第五家分行,1857年,银行在香港设立了办公处。这家银行无疑将中国视为拓展银行汇兑业务的重要地域,它是第一批进入中国的五家英资银行之一,在上海,它定名为“有利银行”。
既已募股注资、织网布局,下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想方设法获得向东方扩张的通行令——英国皇家特许状。开业当年,银行早就迫不及待地做出了尝试,即与已经获得特许状的亚细亚特许银行(Chartered Bank of Asia)合并。这在当时看起来是个好主意:不仅能解决在伦敦建立总部、招募股东的问题,更可以方便、迅速地获得特许状,而无需再进行独立申请。经过两年的谈判,两行的董事们圆满解决了所有分歧,信心满满地提交了合并银行的联合申请。然而,所谓“好事从来不易得,世间无有不艰难”,英国财政部干脆地驳回了这项申请,原因一方面在于合并后的银行以原本无特许状的印度本土银行为主,另一方面亚细亚银行本来也没能行使其特许状颁行的权力,未能开业经营。
通过合并获得特许状的努力宣告流产,这家银行只得回到正路上来,从头开始。刚刚退休的孟买董事长前往伦敦运作此事,这次,申请过程走得意外地快,提出申请不到五个月,东印度公司和女王议政会议相继批准。1857年10月,银行正式获得特许状的消息已经在孟买的报纸上传开了。于是,新的印度伦敦中国三处汇理银行(Chartered Mercantile Bank of India, London and China)于1858年7月1日开始正式营业。
从最后申请通过异常顺利的结果来看,有利银行似乎应该一开始就申请自己的特许状而不是白白浪费两年时间尝试与亚细亚银行的合并,毕竟1853年颁给麦加利银行、亚细亚银行的特许状就已经开创了先例,可供其他银行效仿。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阴差阳错的延宕也允许有利银行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发展了大量的业务和资金储备,它作为一家无特许状的无限责任公司,在早期经营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避免了像亚细亚银行一样难以开业的命运,或者像麦加利银行开业时因资金迟滞而经历的困难。 沉浮俯仰的东方经营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