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2022网易未来大会圆桌对话:汽车智能化如何保证可靠性和安全性?

时间:2022-12-25 09:25 0 247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2022网易未来大会》专题报道

12月19日-23日,2022网易未来大会盛大举行,本次大会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和网易公司联合主办,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商务局、杭州滨江区人民政府、北京网易传媒有限公司及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承办,长安汽车总冠名。2022网易未来大会全新升级为“未来周”,囊括三天的思想之夜和两天的峰会,包括思想之夜、创新力论坛、元宇宙论坛、内容力论坛、智美之夜F·F盛典。



在创新力论坛圆桌对话环节上,就“汽车智能化的未来边界”问题,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主持人李玮对话国际著名通信专家、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王江舟;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博导卜佳俊;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寅;网易传媒副总编辑张齐四位重磅嘉宾展开讨论。

国际著名通信专家、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王江舟表示,自动驾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从技术层面讲,需要更高精度定位,定位的误差要非常小,不能超过10个厘米,甚至更小。高精度定位非常重要,它的精度越小越好,和安全性、可靠性是相关的。”

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博导卜佳俊表示,从安全和可靠性角度来看,没有绝对的安全和可靠。“我们对技术还有更多包容,人开车都会出个车祸,为什么不能允许让自动驾驶的车出个车祸?还是应该允许的,或者它的比例低到一个数量级就可以接受,绝对的安全是做不到的。”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寅提到,特斯拉每个季度都会公布安全报告,在它的报告里每次都会说驾驶出错概率已经是很低了,相对于人类驾驶员来讲只有1/10,可能驾驶特斯拉一辈子也遇不上一次车祸。“但最大的问题是,如果自动驾驶车辆出了车祸,这个责任到底怎么算,这是现在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网易传媒副总编辑张齐表示,安全和可靠,汽车行业一百多年,这一直是这个行业的生命线。大家要有耐心,去培育核心竞争力。

此外,张齐也表示,长安汽车也在做自动驾驶的一些功能开发和辅助,在打造智能驾驶安全性方面有它自己独特的一套本领,包括长安汽车推出的诸葛智能的品牌,就是一套涉及到智能和安全的技术包,拥有强大的中央计算平台,包括停车综合场景下都实现安全高效的中央计算平台,让汽车变的更像是我们的一个伙伴。


DSC0000.jpg


以下是圆桌对话部分实录:



主持人:万物互联的时代,智能出行与智能家居为未来生活提供无限可能,前沿科技赋能汽车的驾驶体验,汽车智能制造的边界在哪里?

王江舟: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是非常复杂的一个东西。比如,自动驾驶中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是感知环境。感知怎么弄呢?我们车子自己感知行不行呢?显然有它的局限性。车和车之间的协同,车和路之间也有协同。尤其是车和车的协同,因为我们不大可能专门去铺一个汽车网络,不大现实的。需要车子之间形成一个自主网络,相互协作,相互感知,然后自动驾驶。因为多个车子协同就有它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还有其他的方面,英文叫“信任”,我为什么要帮你,帮你感知,我有什么好处,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但可以做的,这是以后的方向。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我们一定能够实现。

卜佳俊:从用户角度,如果说车子真的能够自动驾驶的话,会对用户的体验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我自己在做一些特殊人群工作,其实看不清的盲人或者行动不便的肢残人特别需要这方面的技术。如果有这方面技术,可以很轻松通过自己拥有的自动驾驶汽车出行,这个会对他的生活带来革命性变化,当然对于健全人也有用。前两天熬夜看了阿根廷足球,非常兴奋,当天下午5点钟我就在门口追了别人的车,刹车来不及刹了,那时候如果我启动自动驾驶,应该会帮我刹下来。如果有这样一些软件的话,会对特殊用户,或者对健全人在特殊情况下,有着核心的帮助,这是智能汽车的未来。

张寅:我对智能汽车最直接的一个感受,希望续航时间能够更长,充电的时间能够尽量的短。续航时间长,就需要车上各个耗电的部件紧密协作,软硬协同非常紧密,尽可能在不需要消耗功耗的消耗电量。因为我们是做人工智能的,只有靠软硬协同才能达到这一点。

张齐:我个人理解智能汽车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车机语音控制。尤其智能化在车机、车控这方面,中国自主品牌做得遥遥领先,领先于主流的合资和豪华品牌,他们用语音控制车窗、温度,包括传统的导航输目的地,都是来语音直接唤醒词说去什么地方,自动匹配出来最优的路线。还可以找餐厅、电影院,甚至有些汽车的车机已经做成可以聊天,它会卖萌,会做出一些表情,在自动驾驶辅助之外相对给你很多乐趣,这是汽车智能化从用户产品端最直接的体现。现在能看到的这些产品智能功能不断迭代,甚至一个品牌每个季度不同的产品,都能感觉到它在进步。

如果说智能的边界在哪?现在还远远没有触达。因为这是一个用户需求来驱动的。用户需求不断在变化,可能企业也就跟着不停的开发出更好的功能。现在的智能汽车也不能说就是A点到B点的工具,下一个阶段竞争的核心就是怎么样让用户感觉到情感和温度,通过人工智能记住你的很多习惯,这是人工智能最核心的一个体现。

包括国内做得比较好的,吉利汽车提出了智能吉利2025规划,长安汽车也在今年发布了智能化的方向,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发展战略。目前汽车的电气化和智能化可以说是两大趋势,长安根据这个趋势提出了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策略,这也是一种新汽车全新的生态,保证在一辆汽车全生命周期里实现软件、硬件不停的迭代,这是最核心的和传统汽车的区别。

长安汽车现在手头有两个武器:诸葛智能和SDA电子架构。诸葛智能是长安汽车打造的全新智能平台,里面包括诸葛交互、诸葛智驾、诸葛生态三个核心的组成部分。另外,为了推进新汽车的发展,长安汽车将平台化思维植入了架构开发,推进软件定义汽车具体实践方案。刚才提到SDA的软件驱动架构,比如说长安以SDA架构为基础的首个汽车项目,我们作为汽车行业媒体的从业者也很关注。

回到最初的问题,智能汽车、汽车智能化的边界在哪?现在还没法定义,不停会有企业产品超越我们之前对汽车的想象,集成创新各种新的功能,建议这个话题大家一起拭目以待,看看到底边界在哪里。

主持人:日益创新的科技赋能汽车设计,满足了用户的智驾乐趣,那么智能汽车带来先进科技体验和出行便利的同时,如何保证可靠性和安全性?


王江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自动驾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技术层面讲,还有很重要的是高精度定位,定位的误差要非常小,不能超过10个厘米,甚至更小,目前GPS百度定位精度还不够好。还有其他的问题,比如隧道遮挡问题,方方面面。高精度定位非常重要,它的精度越小越好,和安全性、可靠性是相关的,这是我的一点看法。

卜佳俊:我是学计算机软件的,从安全和可靠性角度来看,没有绝对的安全和可靠。只要我们的技术不断进步,能超过普通人的平均水平就可用了。不能让一个技术做到绝对的完美,因为没有绝对的安全,也没有绝对的可靠。我们对技术还有更多包容,人开车都会出个车祸,为什么不能允许让自动驾驶的车出个车祸?还是应该允许的,或者它的比例低到一个数量级就可以接受,绝对的安全是做不到的。

张寅:从行业领头羊特斯拉的角度来看,每个季度都会公布安全报告,在它的报告里每次都会说它的驾驶出错概率已经是很低了,相对于人类驾驶员来讲只有1/10,可能驾驶特斯拉一辈子也遇不上一次车祸。但最大的问题是,如果自动驾驶车辆出了车祸,这个责任到底怎么算,这是现在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做自动驾驶技术路线也非常多,特斯拉是完全靠视觉摄像头的路线,还有车和车之间协同的路线,车和路之间协同的路线,不同的路线产生问题的部件都是不一样的,这个对后面的可靠性要求也是不同的。

张齐:安全和可靠,汽车行业一百多年,这一直是这个行业的生命线。大家要有耐心,去培育核心竞争力。包括长安汽车,真正被市场认可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发展,都是把安全和可靠作为生命线,二、三十年如一日,一代一代的,没法一下子做好,大家都一直在坚守这个底线。

智能驾驶核心价值是什么呢?安全的问题绕不过去。说到特斯拉公布的数据,其实它可能比人的失误率出错率降低90%。但这个东西现在可能从公众的角度来讲,很难说这个数据到底怎么样去验证,有没有**机构。比如,我们还是经常看到有奇怪的事故发生,到底原因是什么也找不到。兼顾好安全与体验可能是智能驾驶前提,因为这个行业没有标准,也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监督机制。

其实,长安也在做自动驾驶的一些功能开发和辅助,在打造智能驾驶安全性方面有它自己独特的一套本领,包括长安推出的诸葛智能的品牌,就是一套涉及到智能和安全的技术包,拥有强大的中央计算平台,开车,包括停车综合场景下都实现安全高效的中央计算平台,让汽车变的更像是我们的一个伙伴。

主持人:我们知道卜佳俊教授除了是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也是研究智能无障碍服务方面的专业,科技发展一直从各个纬度拓宽边界和跨界,您觉得未来的科技发展,您希望朝向哪个技术边界去探索?

卜佳俊:我们过去十几年一直用互联网或者人工智能的技术去帮助特殊人群。在互联网上,如果盲人看不到的东西,有技术帮助他听到的话,他可以和常人一样在互联网上享受各种便利,买东西、打车,都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就在于他看不到的情况下,怎么样能够把他看不到的东西都非常智能转化到他能够看到的,能够听到的东西,这里是有很多技术的瓶颈。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际上对于特殊人群会有非常多的帮助。从人群的角度,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提有温度的科技。我们身边老年人体验更深一点,老年人并不是简单的看不到,他可能看不清、听不清,如果有技术能够帮助他看不清的看清,听不清的能让他听清的话,他也能和年轻人一样,也是会有非常大的帮助。科技如果后面更有温度,包容性更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主持人:张寅教授,从人工智能的研究角度,您觉得科技发展背后,是什么边界与制约因素是什么?

张寅:有强大的需求、强大的资本,能吸引到高智商的人群,终究会产生突破。比如高算力芯片,在智能驾驶里是基石,这个芯片不但要有很高的算力,还需要很快的通信速度,这个其实是很耗电的。怎么降低功耗,同时还保证算力和通信的速度?这个非常有挑战性。

从人工智能角度来说,算力是基础,数据和知识是真正的燃料,特斯拉的技术路线用了深度学习,用了很多人工智能的技术。但它归根到底还是需要有样本,需要有数据喂进来,而且需要大量的样本,这个上面也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做数据工程的。最后是模型,也要引入更多可解释性,因为深度学习本身的可解释性比较差,怎么去把因果这些东西引入到机器学习模型当中去,这也是未来很多青年才俊持续去攻关突破的。

主持人:请问王院士,未来移动通信在垂直行业的应用,如车联网、自动驾驶、元宇宙以及工业物联网会有这怎样的发展?特别是6G来临,智能驾驶时代对安全方面有什么助力和创新?


王江舟:当初设计5G系统时期望是很高的,但最后发现工业应用比较少,主要还是技术指标,尤其是延迟。比如,自动驾驶很重要的就是延迟要小,比如有行人横穿马路,能不能反应的出来,它的延迟要非常小。还有其他的技术指标,目前5G这些技术指标还达不到,因为要求的确比较严,我的理解是挺为难5G。

到6G的话,从很多核心技术上有革新,比如网络结构方方面面。如果还是按照目前的网络结构恐怕比较难,要让延迟比较小很难做到。从概念上要有一些突破,当然还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方方面面,必须突破技术才行。

主持人:张齐总,这当中最适合的技术路径该如何选择呢?


张齐:我觉得是这样,汽车智能化不能说局限于电动车,很多燃油车智能化搞得也不错。的确从它的架构来讲,电动车无论纯电还是插电,无论在自动驾驶和车机娱乐方面,实现会更容易一些。

具体到市场,大家都知道今年纯电动车卖得非常好,刚才几位嘉宾都提到今年经济面对很大不确定性,从用户实用角度来说,我更看好PHEV,有插电功能的车。一是,从整个国家能源大的战略来讲,中国现在混电比例比较高,开电动车减碳。二是,中国现在的电没有那么富裕,比如今年成都、重庆七八月份最热时发生电荒,当时成都大量网约车换成了电动车,夜里需要司机师傅很辛苦,因为白天充不到电,晚上在波谷时通宵充电还要排队。综合来讲,插电式或者增程式的车,是目前前十个月增长率最高,大概增长了170%多,增长率目前来讲不是终极,但是很好的过渡,实现汽车智能化的驱动方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