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獲獎可能性大嗎?
高手雲集,競爭激烈,再加上文化差異,此次《哪吒》衝擊奧斯卡,客觀來看,情形並不樂觀。
其實不僅是《哪吒》,華語電影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個獎項上的路,一直走得挺艱難的、
在中國電影史上,從20世紀90年代,張藝謀的《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陳凱歌的《霸王別姬》,李安的《喜宴》、《飲食男女》還是到近幾年《金陵十三釵》……
選送去參加奧斯卡最佳外語獎的電影不在少數,然而都未能獲獎。
中國電影唯一一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大獎的是2000年李安的作品《臥虎藏龍》,當時作為中國台灣地區代表參賽。
這不只是中國,整個亞洲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都不多。
早年,日本《羅生門》、《宮門武藏》這樣的武士片還得到過奧斯卡的青睞。而隔壁的韓國,到現在沒有一次入圍過
在一個“美國式”的獎項裡,面臨“口味”上的挑剔幾乎是所有外國影片的宿命。
並且,歷史已經證明奧斯卡的眼光也不是每次都好使。
當年《霸王別姬》連續拿下戛納金棕櫚獎和金球獎,卻在奧斯卡極高的呼聲中敗北,爆冷輸給了西班牙電影《四千金的情人》(豆瓣評分6.9)。
在其他獎項上,奧斯卡評委也經常有看走眼的時候。在第71屆奧斯卡上,《莎翁情史》擊敗了史詩經典《拯救大兵瑞恩》獲得最佳影片殊榮,被影迷一度調侃成“史上最弱奧斯卡最佳電影”。
因此,奧斯卡絕非電影界的“奧運會”,並不能完全公平的代表一部電影的實力。
經過這麼多年,大家對奧斯卡的態度已有所轉變經過這麼多年,大家對奧斯卡的態度已有所轉變,對獲獎不再如以前那麼看重,中國好電影也勿需再用奧斯卡去鍍金證明。
從這幾年選送的電影也可以看出來——
要么是姜文、陳凱歌、張藝謀……這些在國際上知名度頗高,早在上個世紀已經征戰各大電影節的名導們新出的作品。
要么是票房極好的作品,有的揭露社會現實,有的充滿愛國主義情懷。
與其說是自暴自棄,不如說現在參加奧斯卡評選,根本就不是衝著獲獎去的。
“任性”的背後,是對自己文化的自信。
從前是要得到老外認可的才是好電影,現在是自己愛看就成,不再一味迎合奧斯卡的價值觀和喜好。
《哪吒》是從文化中孕育而出的產物,它的優秀表現對得起國家的文化和傳承。
目前票房最成功的動畫電影,在奧斯卡這樣一個國際頂尖的舞台上,來展示國家現階段的電影工業、動畫實力及文化內涵,這就已經很足夠了。
所以,《哪吒》衝擊奧斯卡,並不可笑,也並不是癡人說夢。
帶著文化自信看待中國電影,看待世界電影,才能取長補短,越走越好。
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唯一能夠讓奧斯卡走下神壇的方式,就是真正提升電影製作水平,提高自己舉辦的電影節影響力。
這條路顯然並不容易,但《哪吒》不是已經告訴我們了嗎?
——我命由我不由天!
支持中國《哪吒》!
你看《哪吒》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