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今夕何夕遇良人

时间:2019-8-6 08:27 0 2820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七夕乞巧   网络图片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提起七夕,秦观这首《鹊桥仙》便会自然地涌上心头。正因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千古传唱,今人把七夕视作“佳期如梦”的“中国情人节”,与西方2月14日的情人节相对应。

七夕节最初来源于古老的天象崇拜。农历七月过后,暑气渐消,夜晚坐在石阶上,会感觉微凉,这时若抬眼望,便能看见夜空中的牵牛星与织女星格外闪亮。在民间传说中,这两颗星辰被演绎为一对分离的恋人,隔着银河朝暮相望,脉脉不得语。他们只能在每年七月七相会,诉说衷肠,又在天色渐明时作别,等待来年再相逢。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传说织女生得一双巧手,善女工,织得漫天云霞。凡间女子羡其巧手,希冀自己也能与织女一般灵巧聪慧,因此每逢七夕,女子便在月下穿针引线,乞巧祈福。

据文献记载,七夕乞巧的风俗始于西汉。《西京杂记》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至唐宋,七夕节俗愈加繁盛。人们将庭院洒扫干净,院中张挂锦彩,陈设香案,献供花果饮食。李商隐曾作《七夕偶题》,歌咏七夕的热闹繁华:“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拜月祈愿、求赐姻缘与子嗣也是七夕的重要节俗。敦煌遗书中的《五更转》描述了几位女子从一更望至五更,企盼“牛郎”降临的热切心情。《长恨歌》中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让人唏嘘不已。“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其实古人七夕祈愿,不只限于姻缘与爱情,只是由于文学作品的渲染,为七夕蒙上了浪漫爱情的色彩。

古时青年囿于男女大防,少有相会之机。欢快热闹的节庆活动则为美丽的邂逅创造了时机。上古时期,三月三上巳节便是男女欢会的好时候,明媚春光下,潋滟春水边,“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唐时长安元宵夜“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歌钟喧夜更漏暗,罗绮满街尘土香。”宋代七夕被定为官方节日,举国欢庆,商业兴隆,汴京城“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趁着节日的时机,女子走出闺门,踏青、逛街、观灯、赏月。盛装出行的女郎们比星月花灯更美,“笑语盈盈暗香去”,多少爱情亦随之而至。

通观古代传统节日,男女相会与随之而来的爱情似乎只是节庆活动的衍生品,却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拥有无尽的感染力。那真挚、活泼的情感足够动人,历经千载依然传唱不休。

在开放、自由的现代社会,男女约会已不需要假借节日之名。精明的商家却懂得利用节日开展营销,为情侣们过节创造出精美的礼物和丰富的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传统节俗发生变化,不变的却是对幸福快乐的追求。不论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还是“陪你去看流星雨”,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始终如一,不断演绎出新的故事。(斯尔然)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8月06日   第 07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