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吴荣德(原载于《商报》)
居菲已有一年多,有一天,与家父坐上马车到大桥头(Escolta St.,)的香草餐厅(Savory Restaurant)享用一顿在那年代的岷里拉市较好吃,也较有名气的香草炸鸡并买了几只炸鸡,托邻店的好友,陈先生到香港探亲时送给香港亲友。在餐厅中,忽遇到开收音机厂的阿圆伯,阿圆伯与家父是童年在老家一起长大的伙伴,并结为谊兄弟。当用完餐后,阿圆伯邀请坐上他的小汽车(风车)一齐返家。坐在车上,观察、体验到此风车美观、舒适、确实不错,也在那年代,菲地自己乡亲还甚少人获有,而在咱祖国,可能省长或中央要员也才能获有此种高级的小汽车。上车后,又看到阿圆伯,一手拿起香烟,另一手抽出那安装在车上的打火机,一点就OK,甚有气派。
因此在路上,我实告阿圆伯,他老家长子阿铁生活十分困难,一家大小靠他所得工分实不够买粮食,也由于他个子矮小,在生产队参加劳动,对挑肥或拖车犁耙,这些较重工可得较多工分的工作,他就承担不了,因此只能做些较轻工而所得工分较少的工作。虽然他很勤力工作,有时还做起小贩,卖些蔬菜增加收入,但一家生活还是相当困苦。阿圆伯听我所言,也不答话。大约过了一个星期后,阿圆伯手握一份英文的菲《岷里拉时报》(Manila Times),打开报纸,直指一幅由新华社所发的照片,照片上在上海市一家幼儿园中,一群长得十分肥胖,又天真活泼的儿童正在兴高采烈地玩耍着,这真让我哑口无言。我实在不敢伤害老华侨爱家国之心,而从心中佩服咱人民政府良好的宣传。
本人是在新中国成立前一年出生,至一九六九年,已年届二十二岁,才远离祖国大地,包括大约寄居七年港地,然后到菲国定居。也由于从童年懂事起,就怀有关心、也热心国内国外之事。尤其是对国内的政策、方针、路线,均略知一二。了解到国共内战刚结束的建国初,国家处于一穷二白时期,为了建设好自己的国家,确实是百般起头难。广大人民生活困难,物资相当缺乏。在那年代,想要天天能吃碗白米饭也艰难。同一年代,生活在菲国,看到菲地,不论是菲人,华人,每天三餐吃饱白饭,绝无问题。那时出门坐公共集尼车,只菲币壹角钱,而身上带二十元菲币上菜市,买米、买肉、买鱼、买菜供一家五口一天的伙食,尚有余款。
看到阿圆伯拿起那岷里拉时报,所指上海幼儿园的儿童,个个长得十分肥胖又欢乐,活泼过着好生活,也正确,因整个中国地域宽广,人口众多,有个别地区人民过上好生活,也有可能。但相信绝大多数的地区人民生活困难的,天天要吃米饭,更是难上加难。
有一天,与家父谈起阿圆伯时,家父告之阿圆伯一生爱面子,实在那收音机厂生意很不理想,是“好看不好吃”但必须坚持下去,因场面大,欠人不少钱,尤其是每月要付还高利贷的利息钱甚大。后来了解到,也让我亲眼看到阿圆伯那收音机厂聘请众多员工,也有高薪的技工,还聘请二位甚有经验的华人推销员(INT),其中一位姓施的先生,是位十分诚勤的华侨,书读得不多,但非常有上进心,当他不在阿圆伯收音机厂任职时,就有好友聘请他到美国,担任一家有数百名员工的大公司当高薪副经理。另一位同是姓吴的宗亲,此位吴先生,为人十分和蔼、风趣又很爱说笑话,因此,在此四、五条街,同是经营电器商店的主人,均称他为“仙八吴”,并不知道他的大名叫“阿圭叔”。而阿圭叔的儿子就是当今菲华社会四大巨富之一,是一位大有才干的大企业家。阿圭叔当他儿子兴旺发达后,而他已无任职收音机厂的工作多年了。但他每年必送我一大箱,他酒厂的日历及纱衫,给我送我的客人。并说他难忘每星期有五天到我小店中,由他所经销的这些收音机,也是由仙范(Sun Juan)收音机厂所送来的收音机,是先托寄在我小店中,再转发由他经销的电器店而去。
居菲已近二年,有一天傍晚时分,见到年近五十的亲堂阿典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