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时事点评] 中国收购意大利燃机公司 4亿欧元补30年技术鸿沟

时间:2014-6-11 00:15 0 1324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燃气轮机,是工业领域“皇冠上的明珠”,也是我国制造业长期无法忽视的短板。即便到了去年,国内燃机量产能力具备,基础研究全面启动;但核心技术上的巨大鸿沟还是横在面前。而就在上个月,情况发生了转折。
  意大利时间5月8日,上海电气和意大利安萨尔多公司签署一系列协议,上海电气计划出资4亿欧元参股后者40%股权。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潮中,4亿欧元不是一笔小数目。然而,这次收购的价值,远不是账面所能反映。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4亿欧元买来的,是最宝贵的技术和时间。
  30年的技术鸿沟
  虎煜是上海电气下属上海汽轮机厂燃机部部长,1998年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的燃机专业毕业。他回忆,当年念书时全国很少有高校开设燃机专业,因为中国的燃气产业已经断代十多年,读这个,毕业后去哪工作可能是个大问题。
  2000年,国内三大电气企业参与国家组织的燃机“打捆招标”,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东方电气分别与西门子、GE、三菱三家跨国巨头合资合作。通过以市场换技术,推动燃气轮机国产化。十多年过去,国内燃机制造业蓬勃发展,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需求提升,燃机市场也逐渐成熟。一个鲜明标志,国内各大工科见长的高校,几乎都开出了燃机专业,冷门变成了热门。
  “30年差距!从GE在上世纪80年代研发出F级燃机到现在,我们有30年差距。”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郑建华直言国内与世界第一梯队的距离,包括上海电气在内的国内燃机制造商,都只拥有制造技术,没有研发能力。“我们只能按图制造,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设计。”郑建华说,由于缺乏技术,制造过程中任何一点修改都要听外方的。
  十多年来,中国企业和跨国公司合作共赢,可双方关系再好,拥有燃机核心技术的跨国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默契,那就是外方绝对不会把燃机核心技术向中国合作伙伴转让。对西门子、GE、三菱“三巨头”而言,燃机是“命门”,也是其能源装备领域利润最高的业务。4月底西门子宣布和GE竞购阿尔斯通,5月初西门子收购了罗罗燃机,此前三菱还吃下了普惠燃机,都有加紧行业整合之意以进一步加强垄断。行业里流传着这样的名言:要想拥有GE燃机技术,你得买下整个GE公司;要想得到西门子燃机技术,除非“跨过他们的身体”。这次收购之前,国内燃机行业几乎已经断了向国外买技术的念头。
  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不仅带来定价权,还使其牢牢控制了服务领域。国内燃气发电行业普遍存在“买得起、用不起”的现象,燃机中的高温热部件每四年要更换一次,一台燃机多年日常维护维修的成本远超过燃机的购买成本。由于国内制造商没有研发设计能力,导致做不了任何维护服务,这块市场也被外方垄断,中方无计可施。
  千载难逢的机会
  国内燃机行业太需要技术了,但差距之大让人无奈。前期研发需要天价投入、大量试验,这些都好办,但最需要的是时间。当国内行业准备追赶的时候,跨国公司的技术没有停步,西门子、GE等企业至今每年还在投入10多亿欧元、美元进行研发,据悉世界领先企业已经研制出比H级更先进的燃机。转机在半年前出现。此前积极拓展海外业务的上海电气,获悉国际燃机市场上的一则变动消息:意大利安萨尔多公司正待价而沽,准备寻求行业投资者。
  这是一个复杂的故事。世界上完全拥有重型燃机研制能力的,除了第一梯队的“三巨头”,还有法国阿尔斯通和意大利安萨尔多两家组成的第二梯队。1991年西门子与安萨尔多进行燃机技术合作,但到了2000年左右西门子意识到燃机技术的重要性,向对方规定了技术使用年限和范围并收回了技术转让许可。
  这反而促使安萨尔多转向自主研发,10多年后,它拥有了独立技术。目前该公司主要聚焦欧洲市场,每年有10多亿欧元销售额,2000多万欧元利润。虽然规模不能和“三巨头”相比,但它的燃机产品和技术齐全,并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
  安萨尔多虽然盈利,但其母公司却受欧洲经济环境影响,陷入债务泥潭。此前欧洲的一家企业提出以13亿欧元收购,但在意大利管理层和工会坚决反对下失败。去年得知安萨尔多母公司回绝该公司之后,上海电气看准机会,迅速向其伸出橄榄枝。
  一开始进展并不顺利,由于缺乏了解,中国企业的热情并没有得到回应。同时韩国一家知名电气制造商介入,它抱着和中方一样的目的,希望通过收购,获取缺失的核心技术。但韩国企业提出和另一家欧洲企业一样的要求,要100%控股,同样担心下,安萨尔多工会又开始反对,收购再度陷入僵局。
  两次波折后,意大利政府安排国家战略基金FSI全盘接管了安萨尔多能源公司。去年底,郑建华代表上海电气,赴意大利拜会了FSI的总裁。
  一见面郑建华就开门见山,给出承诺且要求公平合理:第一,要参股安萨尔多,希望是大股东,但也不是“非要不可”。第二,价钱可以商量,但底线是技术要全面共享。第三,只要安萨尔多经营良好和健康,原来的管理团队可以继续保留,员工可以不裁员。第四,上海电气必须是安萨尔多的唯一产业股东。第五,上海电气将与安萨尔多一起共享中国与全球市场,并一道出资研发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燃气轮机且共享知识产权。
  这五条一下子打动了FSI总裁,当即表示马上向意大利政府报告。中国公司的诚意也让安萨尔多公司管理层非常激动:开拓巨大的亚太市场,对于这家老牌欧洲企业来说,也很可能成为命运的转折点。
  以退为进的成功
  收购堪称“闪电战”。郑建华回国后第二周,FSI总裁带着安萨尔多高管一起来到上海,第一次看到中国的真实面貌,看到上海电气在闵行、临港的各个世界级工厂,更坚定了意方与上海电气合作的决心。
  收购谈判从启动到签约历时仅6个月,相对同等规模的海外收购,这次颇为高效。上海电气首席投资官陈鸿说,公司收购团队去意大利谈了六次,对方也到中国来了四次。收购细节谈得很细,意方公司对中国政府的支持尤为看重,甚至提出把政府支持写入合同;还提出不要在合同里写合作的时间期限,希望永远合作下去,永不散伙。
  成功牵手对安萨尔多公司意味着生存和发展,而对上海电气和国内燃机行业来说,收获的是多年渴求不得的核心技术。根据合作框架,上海电气入股后,安萨尔多现有所有的燃机自主研发技术与能力都将与上海电气共享,对于目前国内最为缺乏研制能力,安萨尔多恰恰都能提供。上海电气将很快具备重型燃机的研发设计能力,“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困扰将不复存在。
  按计划,双方还将在中国建立燃机领域的两家合资公司,实现从研发,制造、销售到服务的全产业链覆盖。“双方会联合开发先进高效的燃机新产品,并共享知识产权,从而形成真正的自主研发能力。”郑建华说,这有点像国内汽车产业通过海外收购,曲线发展自主品牌,大大缩短拥有核心技术的时间。
  谁也没想到变化来得这样快。上海电气方面认为,这个机会可谓“可遇不可求”,虽说是“巧事”,但没点韧劲和巧劲,不可能成功。此前其他公司两次失败,关键原因在于收购方要求完全控股,双方核心利益发生尖锐冲突。过去中国企业海外收购中吃过不少此类苦头:要求100%控股,常常会引发对方很大的戒心和猜疑,特别容易受到来自工会的阻力。“不求控制、只求拥有”,上海电气的退,反而让对方各个利益阶层感受到诚意,促成合作。
  此轮收购也让上海电气经营团队对海外合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郑建华表示,过去企业海外收购往往专注股权,虽然投入很大成本100%控股了,但核心技术还是拿不到。这一次,上海电气坚持先谈技术,再谈股权,把双方的核心利益和核心需求都能全面兼顾是这次谈判成功的重要经验。
  上个月刚结束的亚信峰会上,中俄两国签署天然气大单,这一消息无疑为上海电气即将大举发展的燃气轮机产业注入强心剂。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国内天然气市场供给增加、价格回落,伴随着此次收购带来的燃机技术跨越,将使我国的燃机发展战略目标大大提前。同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重型先进燃机问世后,还将突破垄断和封锁,走向海外市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