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在这里看到未来

时间:2025-4-1 08:35 0 43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图为北京市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外景。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的二零二五中关村论坛年会,于近期在北京举办。胡庆明摄(人民图片)




3月28日,在中关村展示中心常设展内,参观者在参观展出的一款重型交叉双旋翼无人直升机。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




3月28日,在中关村展示中心常设展内,参观者在商业航天展示区域内参观。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




3月27日,在中关村展示中心常设展内,人形机器人“天工”在进行行走演示。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

正是春和景明时,北京市海淀公园内绿柳如烟,玉兰、碧桃竞相盛放。伴着鸟语花香,在与公园一街之隔的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举办。
论坛年会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设置5大板块、128场活动,吸引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共议科技创新。今年,这场创新与智慧激荡的科技盛会有哪些新亮点?本报记者带着好奇一探究竟。
机器人无处不在
走进今年的中关村论坛年会,记者的第一感受是:怎么这么多机器人!
无论是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还是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甚至是在年会的新闻中心,你随时可能“转角遇到机器人”。它们有的是“迎宾员”,流利地与嘉宾对话,介绍会场情况;有的是“舞蹈家”,在操作员的控制下,灵活起舞;有的是“服务生”,勤勤恳恳,一杯接一杯地做着咖啡;还有的是“画家”“棋手”,频频炫技,引来围观者赞叹……
本届论坛年会突出机器人应用,引入了包括人形机器人、服务机器人、表演机器人在内的近百台多形态、多类型、多功能智能机器人,令论坛年会变身成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秀场”。在这里,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机器人与嘉宾友好互动、共同协作,着实科幻感十足。
“它的动作很灵活,是很棒的产品设计!”记者见到,来自喀麦隆的与会嘉宾莱昂内尔·姆班达拿起自己的手机,为一个正在跳踢踏舞的机器人录了好几段视频。他说,自己对论坛年会上展出的各种机器人印象深刻,“在这里,我看到科技进步为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
“本届论坛年会营造了‘机器人无处不在’的氛围,为大家带来全新的参会体验。我们围绕迎宾、交流、主持、表演、服务等5大类场景,遴选15家机器人企业的百余台代表性产品参会,并为机器人颁发‘智愿者’证。在现场,大家能看到机器人跑步跳舞、吹拉弹唱、写诗作画、服务陪伴等,还能欣赏到多款机器人联袂上演的科技秀。”中关村国际会展运营管理公司工作人员徐若华说。
不少机器人研发企业带来自家的明星产品。
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的8台“加速T1”机器人参加了论坛年会开幕式表演。它们能够完成高难度拟人队列行走、编队舞蹈表演等动作。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机器人是2024年推出人形机器人产品,目前已实现小规模量产,远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加速T1”机器人凭借其轻巧灵活、皮实耐摔的特点,实现了全地形稳定行走、“叶问蹲”、胸口碎大石、一秒起身等高难度动作。同时,它还具备超大AI算力,开发者可以轻松部署不同的模型和算法。在开幕式后,“加速T1”机器人还上岗为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提供志愿服务。它们频频向过往来宾招手致意,并且能熟练掌握各国语言,跟与会嘉宾互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该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在科研、赛事活动、文旅互动展演等众多场景。
今年,在展示中心举办的中关村常设展,集中展出350多家单位的490多项展品,其中首发首展项目130余个,包括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前沿科技领域。
在这里,记者见到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出的“天工2.0”机器人。这个一人多高、黑白相间的机器人,能稳稳地爬上楼梯,走路时遇坑洼路面还能调整步态。该展台工作人员介绍,“天工”机器人是能实现复杂地形自适应行走的仿人机器人,即它在平地行走时,保持直膝行走的拟人姿态;在面对台阶、斜坡、楼梯、坑洼路面等地形时,可实时调整为稳定步态,具备面对复杂地形等具备高通过性。目前,“天工”机器人已在电力巡检场景下,完成了放电操作和倒闸操作的实训,预计未来将应用于工业巡检、家庭服务等领域。
AI技术积淀涌现
人工智能(AI)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技术领域之一。今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以“积淀·涌现”为主题,在核心论坛、专场论坛和特色论坛数量方面,相较去年首次举办时均有所提升。
主题日围绕AI大模型、具身智能、通用人工智能、数据跨境流动、未来互联网、6G等前沿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在医药健康、商业航天、自动驾驶、城市治理等领域的融合应用,举办系列专业论坛和重大成果发布活动,各界专家开展研讨交流与思想碰撞,探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
3月29日举行的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上,发布了北京前沿算法协同创新矩阵、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AI100青年先锋、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建设成果等。北京市海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淀区将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构筑人工智能占先发展新优势。数据显示,海淀区已构建覆盖芯片、框架、模型算法、集成应用的全产业链条,聚集AI企业超1300家,AI备案大模型76款,占全国的1/4。
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发展论坛上,发布了北京少年人工智能学院(海淀)、北京智星青年人才计划、中关村科学城“中关村AI北纬社区”等。
北京少年人工智能学院(海淀)通过让青少年早进项目、早进产业、早进科技前沿,探索跨学段、长链条、贯通式的系统培养体系,培育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人才,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新范式。其特色包括链接国内31所顶尖高校的师资资源,打通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协同通道;支持中学生直接参与国家级前沿科研项目,与博士生团队并肩攻关;依托中关村平台,提供创业项目孵化机会,让学生的创意真正落地等。
海淀区重磅推出的“中关村AI北纬社区”,将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范围内支持成立一批AI北纬社区,入驻企业可享受最高三年全免的优质产业空间、周边千套人才公寓的强力保障,以及企业孵化加速、人才服务、产业政策等一站式服务。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降低创新成本、强化资源整合、优化营商环境,海淀正朝着“全球青年AI人才栖息地”和“下一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的目标迈进,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注入强劲动能。
3月31日举行的AI未来论坛,以“AI引领产业投资新风向”为主题,邀请国内外投资人、创业者和学者出席,举办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合作子基金签约。这也是人工智能主题日首次推出聚焦投融资维度的AI未来论坛,旨在填补“技术—资本—产业”协同平台的空白,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与资金链的深度融合。
促交流搭建平台
中关村论坛年会是推动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论坛年会广泛邀请国际科技组织及全球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等参与,链接全球创新智慧、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论坛年会坚持开放合作。本届论坛年会有30多家国际组织与机构主办承办18场平行论坛。技术交易板块,则吸引了来自34个国家的30多家专业技术转移机构、120多所高校院所、200多家创投机构、2000多家创新企业共同参与,持续打造“全球买、全球卖”的技术交易生态圈。论坛年会期间还举办了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的总决赛,赛事吸引了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多个项目参加,海外项目占到四成。
多名与会国际嘉宾为中关村论坛年会以及中国创新发展成就点赞。
“中关村展现了北京作为全球第三大科技集群的创新活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总干事邓鸿森表示,创新精神在中国文化中是非常独特的品质,数千年来一直得到高度重视,WIPO同样坚信创新的精神并支持创新者和创作者。他提到,当前,数字创新把汽车从一台工业机器转变为四轮驱动的高端计算机,“中关村正处在这一发展的前沿,拥有1万多家高科技企业”。邓鸿森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会愈发重要,WIPO将与中国建立更加强劲的合作伙伴关系,继续发挥桥梁作用,推动全球发展与繁荣。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主题与我们的愿景不谋而合。”国际科技园区与创新区域协会(IASP)首席执行官艾巴·伦德说:“我们坚信人与人的交流联系至关重要,这一重要性在像本次论坛年会这样的活动中尤为凸显。这类活动为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创新提供了宝贵契机,这与协会的宗旨高度契合。”她认为,创新发生在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共享知识、进行对话的时刻,“在论坛年会上,人们可以参与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这非常棒”。
“世界正面临全球性的科学挑战,需要通过全球合作形成创新协同作用。”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杰哈·阿尔贝特·穆鲁表示,本届论坛年会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能将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非常了不起,来自各领域的参会者都对论坛充满兴趣,中国在这方面是世界的榜样。”
“科技的力量应当跨越国界,服务于最需要的地区,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表示,中关村论坛年会不仅关注技术创新,还致力于推动技术转移、赋能全球南方国家,并通过学术界、科技机构与政府的联动,促进全球科技公平发展。(本报记者 李贞)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4月01日 第 05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