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享春运时光 看铁路风景

时间:2025-2-13 09:01 0 37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图①:2月7日的北京站。

图②:在开往崇礼方向的高铁上,列车长吕盼正在车厢内巡查。

图③:在北京南开往上海虹桥方向的高铁列车上,列车长正在为儿童旅客服务。

图④:北京朝阳站高架候车区内,旅客有序检票进站乘车。

图⑤:距离京张高铁太子城站不远的太舞滑雪小镇。

本文照片均为柴 娜摄

一年一度,中国人的回家旅途,构成了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短期人口迁徙。今年春运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运,也是有着8天春节长假的春运,一部热气腾腾的“流动画卷”徐徐展开。

2月4日,大年初七,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很多人踏上返程。今年春节假期,消费市场供需两旺,新场景、新业态持续涌现。高铁是观察中国经济和百姓生活的一个窗口。春节假期,北京西站、北京朝阳站、北京清河站旅客发送量创建站历史新高,北京南站、北京丰台站、北京北站旅客发送量创春运新高,京哈高铁、京广高铁、京张高铁也创历史新纪录,笔者分别来到北京各大火车站,感受春运中涌动的活力与暖意。

两个小时,两个朝阳,凌晨抵京,返程“丝滑”

北京天安门广场东北方向十几公里的北京朝阳站一派繁忙,二层“京铁爱心”服务区里,一串串小灯笼精致火红、一张张福字大气庄重,为热闹的候车室增添了十足的年味。

大年初七,王女士从辽宁朝阳站乘坐G4808次京哈高铁列车返回北京工作。“没想到进站这么快!”安检完,王女士来到候车厅高兴地说。

登上列车,王女士将随身背包、大件特产放到行李架上。21时34分,高铁从辽宁朝阳站平稳驶出,穿越山河,奔向首都北京。

“2025年是我在北京生活的第12年,曾经,颠簸一夜的绿皮火车、换乘多次的动车、通往北京朝阳站的辗转之路,都让北京与家乡的距离显得格外遥远。”王女士在车厢里和笔者聊了起来,“而今,辽宁朝阳这座历史上多民族交流的聚居融合之地,进入了北京‘两小时生活圈’。”

短短两个多小时,窗外风景的轮廓一闪而过,列车已然抵达终点。临近24时,列车正点到达北京朝阳站。出站口,旅客有序排队、刷证出站。

“今年春运,北京朝阳站采取全天不闭站、制作便民提示卡、设置急客通道、动态调整安检通道、启用快速进站厅、畅通交通接驳方式、配备先进科技设备等多种举措,畅通旅客回家路,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北京朝阳站党总支书记王强介绍,“春运40天预计发送旅客150余万人次,高峰日达8万多人次。”

在北京朝阳站停车场,不到4分钟,王女士就等到了预约的网约车。今年,北京朝阳站提前协调沟通出租运力保障需求,高峰时段,网约车循环保障,打车效率提高。

2月4日北京迎来春节假期返京客流最高峰,进京旅客约245万人次,夜间(23时至次日5时)抵京旅客达到11.6万人次,接驳压力较大。

“10条轨道交通线路延时保障,地面公交重点增发夜班运力,出租车和网约车加强夜间‘保点’,根据客流变化情况及时调度,多举措服务旅客便捷、顺畅返京。”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说。

20分钟后,王女士回到位于团结湖附近的家中。进家门、放行李,拨通视频电话,给辽宁朝阳的爸妈报平安。“从老家到北京,全程非常‘丝滑’顺畅。”王女士说,“两个小时,我从辽宁朝阳到了北京‘朝阳’。”

交通的便捷,让两个朝阳之间的距离更近,穿梭空间,也穿越时间。

北京记忆,春运时间,票小情深,无纸化时代

天安门东2.8公里,有一座仅用7个月零20天时间建成的大型车站将中国元素与现代设施完美结合,被评为新中国成立10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成为中国火车站建设史上的永恒经典。

“东方红,太阳升……”这悠扬的乐曲和铿锵的报时钟声已经在首都上空回荡66个春运,印刻在春运期间南来北往的旅客心间,成为他们心中名副其实的“春运时间”。

北京站宛如历史的见证者,静默地诉说着春运的变迁与人民的故事。在春运的大迁徙中,很多东西没有变:家的方向没有变,团聚的温暖没有变。很多东西又在变:无纸化进站乘坐火车、网上购票、长编组智能复兴号上线……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铁路使用的是硬板火车票,软座客票为浅蓝色,硬座客票为浅红色;1979年7月,北京站发售全国第一张计算机软纸客票;1995年5月,北京站在全国率先采用微机销售北京至天津软纸火车票。

从硬板火车票,到软纸火车票,再到磁介质火车票,小小车票的变迁,折射出人民生活方式的变迁。“如今,12306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购票系统:每秒出票300至500张,高峰期达1000张左右,用户从提交需求到出票只需要2.8秒。”中国铁路客票系统研发团队的带头人单杏花介绍。

今年春运,乘坐火车出行的旅客首次享受到车票全面无纸化的春运旅程。日均发送旅客超过6.2万人次的北京站人潮涌动,却不再有乘客排队打印纸质报销凭证。

“如今,乘坐火车实现了网上购票、‘刷脸’进出车站、网上开具电子报销凭证,手持身份证就可通行无阻,旅客出行更方便快捷了。”北京站党委书记徐刚说。出门在外,容易被小细节打动,比如在北京站的候车大厅,母婴室里尿布台、温奶器、婴儿床等设施齐备,让带娃出行的妈妈少了几分手忙脚乱。

古老的城墙与火车的对话也成为北京站今年春运中的一大亮点。一眼望去,在第八候车室170多米尽头处,三扇拱形窗户后,可见年代更久远的历史遗迹——明城墙。

“在车站的这个角度给孩子拍一张照片,讲讲历史故事,挺有意思的。”2月8日,带孩子回东北老家的张亮夫妇拿着相机给孩子拍照。

冰雪经济,京张高铁,澎湃动力,热辣滚烫

3年前的新春,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3年前,京张高铁载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嘉宾往返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赛区,共赴冰雪盛会,感受冰雪激情。

2024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开通运营5周年。5年多来,这条连接北京冬奥会两大举办地北京和张家口的“冰雪线”,将冬奥盛会延续下来的冰雪热情持续释放,全线累计发送旅客超8700多万人次。

2025年2月7日7时28分,G7831次列车准点驶离北京北站。车厢里,列车长吕盼热情地帮助两名旅客摆放雪具。她身穿的制服以浅蓝色为基调,配有片片雪花图案,看起来格外靓丽。

8时53分,G7831次列车准时抵达太子城站。大批旅客在此下车,有的登上接驳大巴,有的坐上出租车。太子城站业务指导陈莉莉说,进入新雪季以来,车站与当地交通部门、各大滑雪场实时对接列车开行情况,做好交通接驳,确保旅客以最快速度抵达各大滑雪场。

在出站通道里,一排雪具租赁店吸引了不少旅客。走进其中一家,雪板、雪杖、滑雪服、头盔、手套等滑雪用具琳琅满目。“出了高铁站就能租雪具,真的很方便。”从深圳过来的滑雪爱好者刘梦航称赞道。他定好全套雪具后,直奔云顶滑雪场。

当晚8时,河北省崇礼云顶滑雪场内灯光明亮。虽然天气寒冷,但不少雪友仍在雪道上畅快滑行。

“白天我已经滑了4个多小时,但我更喜欢夜滑的感觉。”来自北京的雪友宋荣说,京张高铁开通后,每到雪季他就和朋友相约到崇礼来滑雪,“每次来滑雪,都有新体验。”

“3,2,1,出发!”崇礼云顶滑雪小镇,14岁的雪友汪诗扬脚踩单板,从雪道高处跃下。不远处,摄影师张强滑雪跟拍,用手中的专业相机记录下诗扬小朋友的飒爽英姿。

“非常好,滑行的弯道可以再大一点。”雪道终点,汪诗扬小朋友摘下滑雪镜,对张强叔叔竖起大拇指。

这个春运,寒冷中燃起欢腾和喜悦,从京张高铁到京哈高铁,坐着高铁去滑雪已成为一首歌谣,冰雪运动、冰雪文旅的种子在广袤华夏大地生根发芽,冰雪经济的基础不断夯实,展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图景。

数据显示,2023至2024年的冰雪季,中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为4.3亿人次;2024至2025年冰雪季有望达到5.2亿人次。伴随各地冰雪旅游持续走热,冰雪“冷资源”被赋予新的活力,成为点燃“热经济”的强劲引擎。(李蓉 严冰)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2月13日 第 05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