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多家险企收“重磅罚单”,DeepSeek揭示行业“顽疾”

时间:2025-2-11 09:31 0 39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0.jpg

新年伊始,人保财险、泰康在线、太平洋财险等机构接连遭受监管处罚,引发公众对保险市场健康生态的担忧。在多家险企业绩预喜的繁荣表象背后,有哪些暗流涌动?
DeepSeek认为,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对多家财险公司的处罚表明,监管机构在进一步强化合规管理,确保市场秩序。大额罚单频现的背后,释放出监管趋严的信号:财险行业,尤其是互联网财险板块普遍存在的“内控不严、产品不合规”等问题,导致出现“误导销售、理赔难”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针对这些行业“顽疾”,监管机构进一步加大整顿力度,通过重罚措施推动行业自我整改,提升整体合规水平。
罕见千万级罚单“光顾”保险行业
2月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公布最新重磅罚单,两家险企被“重罚千万”。其中,人保财险因三项违规行为共计被罚款1299万元。泰康在线因四项违规行为被监管罚没1164.71万元。
DSC0001.jpg

就在此前一天,另一家头部财险企业也收到“百万罚单”。2月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因“财务数据不真实”太平洋财险多家分公司及高管遭重罚,共计168万元。
DSC0002.jpg

记者观察近两年的保险业处罚趋势发现,大额罚单已成为监管警示行业的手段之一。如2024年5月17日,平安财险曾因“电销业务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其他利益”等多项违规行为,被罚款595万元,相关责任人共被罚款88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保险业的“百万罚单”有16张,千万级罚单在保险行业则较为罕见。
此次人保财险、泰康在线接连被重罚,表明以前在银行、信贷领域等才会出现的千万级罚单,如今已在保险业持续落地。
DeepSeek表示,接连出现的“重磅罚单”为整个保险业,尤其是财险行业敲响了警钟。一方面说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对财险公司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强,对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财险公司在合规经营方面存在较大漏洞,如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对业务流程、人员行为等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等,进而导致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处罚背后暴露出行业“乱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被罚的险企中,多涉及互联网保险业务不合规。近年来,中国保险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互联网保险作为新的产业形态,在用户上网时长不断增加的趋势下应运而生。《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报告(2024)》指出,2023年共有70余家财产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业务。因手续简单、性价比高等优势,互联网保险备受消费者青睐,险企保费规模迅速增长。据上述报告显示,互联网保险行业保费规模从2013年的290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4949亿元,保持着年均超过32%的增长。
高速增长的背后,却是行业乱象丛生,隐忧重重。此前,曾有媒体报道:部分保险公司为吸引客户,常使用“首月0元”“首月0.1元”等极具误导性的宣传噱头,将首月保费均摊到后续月份,导致消费者误以为前期投入极低,实则后期费用大幅增加。同时,捆绑销售问题也较为突出,尤其是将消费者并不需要的附加险种或其他服务与主险捆绑、强制搭售,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此外,部分互联网保险产品还存在理赔流程复杂、理赔条件苛刻等问题,导致消费者理赔体验不佳。与此同时,部分保险公司风险管控能力不足,导致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风险隐患,甚至影响偿付能力。
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处罚信息中,也不难看出“数据造假”“未严格执行保险费率”等违规行为,已成为行业通病。根据公示信息,人保财险因“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车险、农险、保证保险条款费率”“相关报告、文件等内容不真实、不准确,未按规定办理再保险业务”等主要违法违规行为被监管处罚1299万元。泰康在线因“未严格执行条款费率”“无资质代理销售寿险公司保险产品”“编制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资金运用管理不到位”等四项主要违法违规行为被处罚1164.71万元。太平洋财险多家分公司此前更是数次被罚,主要涉及“财务数据不真实,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等多个方面。
多家财险公司叫停互联网业务
大额罚单频现的背后,是监管惩治违法违规的决心。事实上,为整治互联网保险市场乱象,早在2024年8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就曾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互联网财险新规》),对财险公司开展互联网财险业务设定经营“门槛”。
《互联网财险新规》要求:互联网保险公司之外的财产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应符合最近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75%、最近连续四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B类及以上等。互联网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财险业务,应符合《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有关条件,且上季度末偿付能力、风险综合评级满足前述要求。
记者梳理发现,《互联网财险新规》施行后,多家财险公司因不满足监管要求,陆续宣布暂停互联网保险新业务。截至2025年2月,已有10家财险公司暂停相关业务。其中,大部分是在《新规》下发的当月就暂停了业务,如渤海财险、华安保险、安华农险、都邦保险、前海联合财险等。亚太财险则于2025年1月公告暂停,主要因偿付能力充足率接近监管红线且股权质押问题突出。据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亚太财险核心偿付能力、综合偿付能力均为106.02%。此外,亚太财险98.32%的股份被质押冻结,公司前四大股东所持有的绝大部分股权均被冻结。
有业内专家表示,《互联网财险新规》的出台为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保险赛道按下暂停键,同时也表明监管层对互联网保险业务乱象的整治决心:“监管范围更加全面细致,不仅涉及业务操作层面,如条款费率执行、产品销售资质等,还涵盖公司治理、资金运用、数据真实性等多方面。”
民生证券研报认为,《互联网财险新规》是《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的配套规范性文件。整体来看,更加利好分支机构网点更广、数字化能力更强、风控合规和供应商合作充足等头部上市险企。
严监管或将加速推动行业出清
记者观察发现,我国财险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头部集中特征,主要由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等几大保险公司主导。根据Insurance Today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上述三家公司合计市场占有率已超63.5%,远超其他竞争对手。这些头部公司在市场份额、资本实力、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形成了较高的市场壁垒。
在此背景下,中小保险公司往往需要通过细分市场、创新产品和服务等方式,才能在特定领域内获得竞争优势。DeepSeek指出,《互联网财险新规》既是监管对行业乱象的纠偏,也是市场出清与结构优化的契机。中小险企需在合规整改与业务转型中寻找出路,而头部公司则可能借此巩固优势,推动行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未来互联网保险的竞争将更注重合规能力、产品创新与服务体验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除大额罚单外,监管还采取对个人禁入保险业、撤销任职资格等处罚来规范市场行为。有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共有50人被禁入行业1年到终身,有9人被撤销任职资格。正如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所言,“我们将紧紧围绕强监管严监管,坚决做到‘长牙带刺’,聚焦影响金融稳定的‘关键事’、造成重大金融风险的‘关键人’、破坏市场秩序的‘关键行为’,把板子真正打准、打痛”。
在2024年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金融监管总局法规司司长王胜邦也强调,未来将通过现场检查、稽查、行政处罚与监管强制措施,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针对保险业长期以来存在的销售误导、理赔难等问题,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管玉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