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读德意志银行研报有感

时间:2025-2-11 09:31 0 39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最近这几天,有个神奇的报告pdf文件正在各个群里传播,相信很多消息灵通的小伙伴们应该都看了。
这份报告,来自大名鼎鼎的德意志银行,这份报告的标题叫《China eats the wolrd——China’s, not AI’s Sputnik moment》(中国吃世界:中国的,而非AI的,斯普特尼克时刻)。
为啥大家会各种传播这份研报呢?不仅是因为德意志银行在全球金融领域里足够权威,也是因为在这份报告里,德意志银行狠狠地吹了一波中国产业经济。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德意志银行的这份研究报告,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中国产业经济,再看看他们又为啥要突然高度赞扬中国产业经济。


德银是怎么吹我们的?
先看看德意志银行(德银)是怎么吹我们的。
这份研报并不算长,咱们可以用大白话简单总结一下报告里的若干观点:
首先,一上来就是超级高能。德银很直白地表示:2025年要变天——全球投资人终于都不得不意识到:2025年将会是中国全面超越其他经济体的一年。理由很简单,中国制造业性价比碾压全世界,服务业也在狂飙突进,不仅仅是性价比高,甚至品质都比西方的强。
然后,德银复盘了一下中国制造的进化史——中国最开始做的只是衣服玩具这类低端劳动密集产品,但后来则发育出了极为强大的钢铁、造船产业,更别提核能、通信、军工、高铁、大飞机等等高端行业……中国的科技实力极强,但市场上普遍选择性失明表示看不见。
这里,德银还特别强调了2024年底/2025年初的这段中国科技实力的集中爆发——2024年初,中国电动车卖爆,成为头号汽车出口大国。2024年底开始““六代机””和便宜AI(deepseek)双杀,导致硅谷一片恐慌,英伟达股价连夜崩塌,人称是“中国版的斯普特尼克时刻”
同时,德银顺便还阴阳了一下西方投资人们,就差直接贴脸骂“stupid”了——投资人们之前对中国的投资极度不足、严重低配,就好像当初那群躲着石油股的人一样,市场终究会惩罚那些不基于市场情况做决定的人。
除此之外,德银还特别强调了一点:我的西方投资人兄弟姐妹们啊,你们不是喜欢投资那些有护城河的龙头企业么?没想到吧,人家中国龙头企业的护城河(moats)比西方的更深更宽。


中国的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2022年已经全面赶上欧盟
这里咱们可以看看德银的原文:We consider global investors tend to be heavily underweight China, just as they were avoiding fossil fuels several years ago - until the market punished those taking non-market based decisions. We see parallels with funds' minimal exposure to
China today. Investors that like leading companies, with moats, cannot ignore that it is China's firms that have the wide and deep moats today, rather than the Western companies they are economically superior to.
当然了,德银可不是乱说的,人家如此看好中国的依据是很扎实的——中国的出口额是美国的两倍,制造业增加值占了全球30%的比重且服务业也在猛增,就算遇到周期性的放缓,也还能压着其他国家打。
另外,德银在这份报告里狠狠滴驳斥了不少拿中国和日本“失落三十年”对比的人——中国和日本能一样吗?中国现在的状态更像是黄金巅峰时期的日本——中国现在的产品价格更低、性能更好还总有创新,西方人如果不警醒就麻烦大了。
德银认为摆在西方人面前的自救道路就两条——要么自动化升级,要么筑墙挡住,但后者是通往衰退的道路,未必能帮助西方重整旗鼓,而现在西方人还在往上面靠。
实际上,除了服装这种劳动密集的行业外,中国已经在其他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优势市场份额,甚至是汽车这种中国的传统弱势领域都在发生巨变——德银在这里特别举了一下汽车行业的例子:中国的汽车企业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并不是发达国家,而是G10集团之外的另外70亿地球人。
言下之意就是:就算你高筑贸易壁垒又如何?你还能让亚非拉的老哥哥们一起跟你玩吗?中国企业可真不一定非要指望欧美市场的。


中国专利数量遥遥领先
除了上述这些中国的硬实力,德银也谈到了中国的软实力:中国的人才优势巨大,专利和论文数量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中国每年毕业的理工科学生数量碾压除了印度之外其余所有国家的总和。


注意,中国理工科毕业生和除印度外其他国家已经不在一个数量级
此外,德银报告里也讨论了一下人口问题,只不过态度非常积极:第一,中国自动化程度极高,工业机器人占了全球七成。第二,中国拿捏了亚非拉市场——中亚8000万人口和丰富资源、西亚有3亿人口而且收入高、南亚21亿人且市场潜力巨大,再加上14亿人的非洲市场——2024年对巴西/中东出口暴增20%+,东盟也干到13%,现在卖给亚非拉的东西,已经跟美欧市场平起平坐了。
另外,这份报告里也提到了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深化之类的好政策等等。
最后,德意志银行给出了自己的看法:As China's corporates are eating the world, it seems that this valuation discount should at some point return to being a premium. Investors we believe will have to pivot sharply to China in the medium term, and will struggle to get access to its stocks without bidding them up. We were bullish, but were troubled by the difficulty in finding what would make the world wake up and buy, and we believe China's Sputnik moment (or moments with EV dominance as well) is it. We expect HK/CH to continue to be leading markets in the medium term, just as they were in 2024.
翻译翻译就是;随着中国企业正在吞噬全球市场,这种对中国企业的这种“估值折价”似乎应该在某个时候转变为溢价。我们(德意志银行)认为投资者们在中期内将不得不大幅度转向中国市场,而且如果投资者们若是报价不高就很难买到中国股票。我们是很看好中国的,但我们一直很困惑,我们不知道到底要做什么才能让全世界觉醒起来并购买中国的股票。我们相信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以及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统治地位)将成为这样的一个契机——我们预计港股和大陆股市将在中期内将继续成为领先市场,就像它们在2024年一样。
简单来说就是:中国的企业之前被严重低估了,现在是“黄金当成白菜价”,但不久就又要变回黄金价了,以后再想买可就要花大价钱了。我一直很看好中国,但兄弟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给你们说。现在中国猛得已经出圈儿了,我觉得也是时候给大家说说了。
总而言之,德银的这份报告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就是:
西方的资本兄弟们,现在是投资中国的最好时机,
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如何理解德银报告?
不得不说,看到外国主流投行这样夸中国,那种“被认同”的感觉还是挺好的——某种意义上算是资本版的“小红书对账”。
但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客观的现实:德银报告里提到的关于中国的一切优势,其实根本都是常识——报告里写的一切,别说专业的投资机构了,去知乎、B站随便找个网友都能和你聊几句,至少经常看咱们公众号的朋友们肯定都已经很熟悉了。
谁不知道中国理工科学生多?
谁不知道中国制造业很强?
谁不知道中国汽车这几年爆发?
咱网友都知道,专业的投资机构咋可能不知道呢?既然都是常识了,那为啥现在这事儿突然传播这么广、讨论这么热烈呢?
因为事情变了嘛。
哪儿变了呢?
中国科技产业的性质变了。
在“六代机”和deepseek之前,中国创新的底色,一直都有浓烈的“应用型”色彩——西方人做“0到1”,我们做“1到100”,我们往往是在别人底层发现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制造业无敌的效率,在应用层上做创新。
这个路径,正常状态下是很好用的,但如果遇到“贸易战”之类的特殊情况,就很容易被别人断根——因为你“1到100”的一切都是基于别人的“0到1”,只要把“0到1”这一段给你掐了,你的“1到100”也就歇菜了。


十年之前,中国的研发费主要都用在了开发/应用上,而不是基础研究
也就是说,人家以前投你,感觉就像是投资一个没有真实护城河、只有一些“时代红利”的公司。
但“六代机”和deepseek的出现,意味着新的故事开始了——众所周知,军工和AI从来都是吃制裁最多的领域,结果中国人反而在这两个制裁压力最大、西方人最强势的领域搞出了西方人都搞不出来的成就——这标志着中国已经具备了在尖端领域自主实现“0到1”和“1到100”的能力,咱们的知识产权也很能有价值、很能打了。
毕竟,大年三十那天英伟达真的因为deepseek暴跌了17%,
毕竟,美股真的因为deepseek蒸发了一万亿美元。


所以德银才会在报告里说:We were bullish, but were troubled by the difficulty in finding what would make the world wake up and buy, and we believe China's Sputnik moment (or moments with EV dominance as well) is it.——我们一直很看好中国,但我们也很困惑,因为实在不晓得该如何让你们也觉醒,中国的这个斯普特尼克时刻,就是一个契机。
这篇文章的核心价值其实就一句话:中国制造,现在真的已经是“中国创造”了。
因此,对这份报告以及其引发的诸多讨论,我的看法是:虽然这份报告里说的东西基本都属于常识,虽然报告背后可能有这样那样的意图。但客观上,它确实唤醒了很多人,确实让国内国外的很多人开始正视中国产业升级的成果、承认中国创新模式的变革。
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不得不说,还得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咱们自己念经,《金刚经》《法华经》念一百遍,该破戒的还是要破戒;外面的和尚念经,念两句“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大家就已经感受到佛学气质了。


走好眼前路,莫听他人言
高兴归高兴,脑子还是要清醒一点的。
你承认东方大国的产业升级,
东方大国的网友们看了很欣慰;
但如果你还有什么其他小心思,
那东方大国的网友们就不喜欢了。
德银写这样的一个研报出来,会不会有什么别的意图呢?也许是想借机捞一笔?甚至也许是想忽悠我们做一些别的更大的动作? 这都说不准。
对了,再给大家提供一个信息——这篇研报的作者叫Peter Milliken,中文名叫马力勤,职务是德意志银行集团亚太区公司研究主管。如果你去搜搜这位老哥的过往言论,你会发现类似本次报告的观点,这老哥已经说了两三年了,已经人称是中国市场的“最强多头”。


他写这样的报告属于基本操作,懂行的人早就已经习惯了。
真正有价值的,还得是硬邦邦的客观现实——让大家感受到deepseek实力的,并不是硅谷大佬的点赞或者连篇累牍的新闻,而是英伟达那一天的血崩、是美股蒸发的万亿市值、是后续的各种调查和制裁。
德银夸我们也好,黑我们也罢,键盘在人家手里,他们爱写什么写什么。
真正带给我们安全感的,从来不是这些外资投行的报告,而是实打实的技术突破、产品创新以及这些东西带来的、看得见的经济效果。
对中国科技产业来说,外面的声音,也就听个响。坚定稳健地走好自己的路,去做那些正确的事情,去挑战科学的极限,这才是正道。
····· End ·····
星海情报局 系统研究
中国制造与国产替代
专注中国产业崛起故事

▲关注产业资讯,破解科技密码
追赶先进技术风口,看中国制造的星辰大海



入驻媒体平台
36Kr/ 观察者网风闻社区/ 网易
虎嗅/ 雪球/ 腾讯新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