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小城里的特色小铺(神州看点)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6 人收听 TA
58266
主题
58718
回复
77978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22
新华鲜报|交易额增长超九成!“China Travel”邂逅中国年
0/18
海外圈粉!来自世界的观众因何爱上中国春节档电影?
0/20
国际观察:将芬太尼问题作为加征关税的理由完全是无理找借口
0/29
亚奥理事会:哈尔滨干得漂亮!冬季运动的未来在亚洲
0/22
春节消费市场亮点多活力足(春节假期)
0/21
追光|嘿~龙江!哈~尔滨!
0/20
春节假期消费市场亮点多、活力足
0/20
【图解】2.63万亿元!跨境电商聚新成势
0/19
第九届亚冬会规模史上空前 开幕式亮点抢先看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小城里的特色小铺(神州看点)
时间:2025-2-6 19:51
0
28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寻常巷陌里,烟火气息浓。
在湖北宜昌,一家家特色小铺点缀在市井民居间,满足周边邻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开发多元消费场景……身边的小铺,让群众生活多了幸福感,就业创业有了新灵感。
乡村咖啡馆
周边地区的“微度假地”
蛇年春节,彭书亭的“村咖”客流如织。咖啡馆所在地,宜昌市当阳市草埠湖镇沮漳供销社,是当地有名的网红场所。
彭书亭今年38岁,是地道的草埠湖人,“大年初一到初六特别忙,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
“我在深圳、武汉、北京都生活过,做过摄影师、咖啡师……”前几年,彭书亭挂念家中老人,回到了草埠湖。“2020年底,有一次我从供销社经过,看到要出租场地的公告。”他说,自己一直想做点农旅融合的事,念头一下子清晰起来。
2021年10月,咖啡馆开业了。军绿色水壶、老式凤凰自行车……彭书亭搜集了不少老物件摆放到店里。
“村咖”在网上火了。2024年春节期间,汹涌的人流让彭书亭有些始料不及,“一天就有一两千人进出。”不仅春节假期,“五一”“十一”假期人流量也很大,周边地区会有不少游客自驾过来。
在彭书亭的带动下,一群返乡年轻人也开始创业。“村咖”周边,涌现出做手工皮具的“陋室”、卖烧烤的“胜利饭店”、做甜品的“SONG”、做陶艺的“半亩方塘”,还有把旧仓库利用起来的“文创园”。
“今年春节,大伙儿业绩都很好。”彭书亭说。草埠湖镇工作人员韩秋彦介绍:“这里已经成为周边地区的‘微度假地’。”
老街夜包子铺
传统口味的创新运营
傍晚6点,宜昌市西陵区解放路步行街,“甲员外”夜包子铺开始了当天的营业。
和面、醒面、剁馅……20多平方米的小店内,店主夏俊峰和店员忙碌着。夜色中,门口排队的队伍越拉越长。
红油牛肉包是“甲员外”的主打产品。46岁的夏俊峰从事餐饮行业多年,一直有个想法:“让大家体验宜昌特色美食,感受与其他地方不同的味道。”
2024年初,他盘下这个店面卖包子,除了坚持传统口味,在营业时间上也大胆创新,“大部分包子铺都是上午营业、午后闭店,以前想吃红油包子只能在早上。”夏俊峰决定把营业时间定在夜间——傍晚6点到第二天上午9点。
蒸汽缭绕,夏俊峰端起刚出笼的包子,“晚上8点到12点是客流高峰。我们春节期间不打烊,很多外地客人慕名而来,为了让更多人吃到红油包子,开始营业时间提前到了中午12点。”
通宵卖包子,加上老味道的传承,销量很好。忙碌间隙,夏俊峰道出生意火爆的秘诀:“包子必须真材实料,门面再晚也要开着。”
夏俊峰嘱咐店员,如果有环卫工人、网约车司机等来用餐,每个包子优惠1元,“他们深夜工作,我得让这些夜归人有个管饱的地方。”
小镇裁缝铺
街坊四邻的时尚“定制”
上午10时许,宜昌市秭归县九畹溪镇清发裁缝铺门前,人们拉着家常。55岁的李清发边给缝纫机穿线,边笑着回应邻居。
见丈夫还有时间闲聊,在熨衣台上忙活的王英用余光瞥了一眼。这一幕被李清发察觉,他赶紧把线团装上缝纫机,快速缝制起手上的棉裤。“还有几件新衣服没做完呢,客户催得紧。”52岁的王英告诉记者。
趁春节,给家里缝制新被套、女子做件新衣服、孩子们做件新棉袄是当地村民的传统。“大家做新衣、新被,为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王英说。
以前,李清发在外地服装厂务工。2017年,为了照顾家人,夫妻俩回到镇上开了这间裁缝铺,李清发负责裁剪缝制,王英负责原料采购、服务。因为手艺不错,裁缝铺口碑很好。
“大家生活好了,衣服面料、款式越来越讲究。”王英说。为了满足镇上年轻人的需求,夫妻俩一有时间就上网学习流行款式设计、了解面料趋势。
即便网络购物已经普及,这里的量身定制、售后无忧,依旧是街坊四邻的安心选择。(湖北日报记者 李仁玺 张泽牧 陈义超)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06日 第 10 版)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