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从“最短”时间尺度到“最小”恐龙脚印(一周科技观察)

时间:2025-1-20 14:56 0 44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科学研究越来越需要借助先进的研究手段。其中,大科学装置是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科技变革的重要工具。
过去一周,跟大科学装置相关的科学进展不少:我国科研人员基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实验,取得了迄今为止最精确的宇称破坏参数测量结果。这个参数又被称作“李杨”参数,由李政道和杨振宁在1956年提出。
中国大科学装置建设也在加快推进。在安徽合肥,“人造太阳”再度刷新科研进度,科研人员借助新近建成的大型超导磁体动态性能测试系统开展实验,为未来的聚变工程堆部件研制打下了基础。
先进阿秒激光设施正在广东东莞开工建设。利用阿秒激光脉冲,科学家可以实现对电子运动的跟踪、测量、操控,犹如使用“超高速摄像机”捕捉电子的“动态影像”。阿秒是人类目前能够掌握的最短时间尺度,1阿秒仅为一百亿亿分之一秒。大概这才是真正的“稍纵即逝”!
不光是探索突破科学的“边界”,许多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问题,也需要依赖大科学装置解决。最近,中国散裂中子源这台“超级显微镜”就被用在了大口径高钢级油气管道测试上,为精准开展环焊缝可靠性评价、优化焊接工艺、保障油气安全提供了支撑。
说到“科研利器”,不得不提到时下火热的人工智能。近年来,科学家尝试利用合成生物学等手段来模拟生命系统。前不久,日本一家公司开发出新技术,利用视觉语言基础模型,自动搜索和发现新型人工生命。这项技术不依赖于繁琐的手工设计过程,增加了探索未知生命形式的可能性。
科学发现的路径从来不止一条,既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也依靠科学家的“双脚”。经过漫长探索寻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联合科研团队在西藏昌都发现了已知世界最小的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其足迹尺寸最小仅8.8厘米。如此袖珍的恐龙,又丰富了人们对恐龙的认知。
不久前开幕的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是科技领域的热门展览,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本届展会的热门话题。众多中国企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中国智造”的科技含量,成为展会的一大亮点。比如,TCL现场展示的一款分体式AI陪伴机器人就吸引了不少参观者,不但造型可爱,还能与人进行多模态自然交互、提供情感陪伴。
机器人都能提供情绪价值了,是不是就说明它真正具备情感智能了?对此,科学家还在深入研究。作为令人期待的技术前沿,情感智能赋予了数字人、机器人进行情绪识别、情感表达和情感共鸣的能力,在医疗护理、教育等领域,已展现出了不小的应用潜力。
然而,情感智能的发展更要注重“边界”,隐私、安全和伦理道德等问题将成为人工智能行业的重要关注点,法律法规和政策监管也要随之而新。我们或许期待有更多通情达理的“赛博朋友”,但更要记住此刻的选择,或许正在定义着人类的未来。(谷业凯)
《人民日报》(2024年01月20日19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