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健康险两万亿保费从哪里来?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48984
主题
149001
回复
175157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65
陈怀宇履新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
0/58
贺岁快闪,中国黄金“新年有钱花”来了!
0/51
多家银行已超额完成“开门红”!揽储策略、对公投放有何新变化?
0/53
陈怀宇任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
0/54
省政协委员黄仕坤:支持人工智能赋能黄金珠宝产业丨2025广东两会
0/48
陈怀宇任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
0/46
新华保险持续接盘王健林名下资产,已收购11家万达广场
0/49
专访马骏:动员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金融、转型金融
0/56
2024年银行理财存续规模29.95万亿,产品平均收益率2.65%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健康险两万亿保费从哪里来?
时间:2025-1-17 10:13
0
21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2025.01.
1
6
本文字数:5670,阅读时长大约9分钟
导读
:2025年,健康险行业将经历怎样的期望、争执或失落?
来源 |
健闻咨询
2024年,是自2021年商业健康险增速下降后,有所回暖的一年。
复苏的三年里,2020年1月曾由原中国银保监会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中,定下“明确力争到2025年,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的乐观目标,却鲜少被业内提及。
2024年,商业健康保险保费规模最终以9700亿元左右收官。到2025年,即使维持2024年7%左右的增速,健康险也只是突破万亿规模。
“2025年,健康险做到2万亿的市场规模是不可能的。”这几乎是所有商业健康险从业者对新一年的首要共识判断。
但市场并非没有好消息。
2024年,政策端和公立医院端释放出的松动和利好信号,是过去5年最多的。
过去一年,公立医院不再高冷,“迎商保进门”——设置商保科,商保陆续进入公立医院完成一站式结算,与保司合作开发单病种的带病体保险;一些城市开放医保数据帮助健康险产品开发和精算,开放个账购买健康险产品;2024年12月的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上,国家医保局在明确了2025年工作任务时,共7次提到“商保”,而上一年度这一数字为0。
一位在医保部门工作了20余年的工作者感慨,“医保只能保基本,未来一定会形成多层次保障体系,每个人都需要看到这点,认清这点。”
宏观面上,健康险市场一片蓝海蓄势待发。
中观面上,过去5年商业健康险市场发生的巨大变化,也暗藏着2025年的去路——重疾险进入存量时代;以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医疗险持续内卷,仅保健康体的医疗险已经到顶,开发可保带病体的产品方能打开局面;惠民保异军突起;护理及失能险快速发展。
到了微观面,各家保司正在从当下的市场需求和群体焦虑中,以期寻找业务的新增长点。
2024年,集采落地进而引发的“进口药退出公立医院潮”,催化了市场对外购药的需求,一大批相对平价的中端医疗险应运而生。健康险从业者已经感到水温变暖,这一需求将在2025年持续释放。
至于此前在角落中、尚未成为增长主力的中端医疗险、带病体保险、护理险等产品,业内判断也有望成为2025年健康险的新增量。
海通证券数据显示,商业健康险目前主要覆盖15%的健康人群,轻症、中症都是广阔的蓝海市场。以2022 年为例,基本医保基金收入 3.1万亿元,支出 2.4万亿元;商业健康险保费总收入 8,653亿元,赔付金额 3,600亿元。基本医保筹资水平是商保的 3.5 倍,提供的保障是商保的 6.8 倍。健康险产品多样化不足,比如缺少老年人产品、以癌症为主、长护险少等,慢病覆盖率低,真正意义上的非标体保险(如慢病类保险)也尚未出现,市场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很高。
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健康险产品正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但是能否真正吸引参保、维持较长时期内的增长,保司的个中艰难,冷暖自知。2025年,健康险行业将经历怎样的期望、争执或失落?
展望:百万医疗险内卷,中端医疗险元年
2025年,总保费终将突破一万亿元。新的一年里,谁能承担主增长的重担?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近几年,健康险的四大门类增速有升有降:以重疾险为代表的疾病险保费连年下降;自2022年起每年保费规模基本维持在4000亿出头后,医疗险的保费就开始了缓慢增长的趋势;护理险保费规模近两年翻倍;而尚处于萌芽阶段的失能险增速并不稳定。
多位商保人士向《健闻咨询》表示,重疾险已经进入存量市场,惠民保的保费将不会有明显增长。2025年,护理险或将开启快速发展的元年,护理及失能险的总保费有望超过千亿元,但健康险保费增长的主力仍是医疗险。
作为增长主力的医疗险,可靠的依旧是“百万医疗险”产品的升级迭代,吸引参保;以及中端医疗险产品陆续推出后,满足人们的自费药、外购药需求,从而触发保费增长。
“百万医疗险”通过内卷升级,就能吸引更多人参保,带来新增量吗?
太平洋保险一位健康险从业者刘卓感叹,“健康险的任何一个增长点都面临着销售的问题,每个销售渠道都已经走到了内卷的地步。现在互联网平台的增量多一些,但健康险的销售一旦转到线上,大家都开始卷价格、责任和理赔范围。”
卷赔付、卷责任、卷续保是百万医疗险的“基本操作”。
众托帮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龙格介绍称,百万医疗险升级迭代最常见的做法,一是增加外购药责任和服务,二是设计成零免赔。他指出,“原来大多数百万医疗险的起付线在1万元左右,现在越来越多的保险产品设计成零免赔,规定0~1万医疗费用报销30%~70%的都有,最高报销比例甚至达到80%。”
有业内人士认为,外购药责任只是一个短期的刺激因素,并不能改变百万医疗险在存量市场里打转的局面。“基本上所有的百万医疗险都在加院外药责任,是因为它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客观的需求,也许会有一些增量,但并不能成为长期的增长点。”该人士称。
在市面上,一些百万医疗险增加了外购药责任,以及在公立医院国际部、特需或私立医院报销的责任,将产品升级为平价的中端医疗险。刘卓解释称,“现在年保费在3000~5000元,甚至在1500元以上的产品都被叫做中端医疗险。”
在龙格看来,“2024年是平价中端医疗险的开端,2025年这类产品会更普遍,绝大多数保险公司都会推出中端医疗险产品。”
他算了一笔账,原来百万医疗险的人均保费只有500元上下,升级后人均保费在2000元上下,目前虽然没有公开的保费数据,但一定会明显增加。因为大多数做健康险业务的保司都涉及该品类业务,保费会自然上浮。
中端医疗险的盘子究竟能做多大?仍然要打一个问号。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环境下,作为消费类产品的健康险购买力下降,支付能力相对强的“中端”人群本就有限。
更重要的是,即使是中端医疗覆盖的特需部门,只要理赔案件中有医保支付,仍然受医保DRG束缚。刘卓解释说:“在实际落地中,商保赔付和个人支付属于同一类费用,在药品使用和医院核算DRG费用时,商保并不能例外。”也就是说,“进口药退出公立医院潮”的焦虑下,中产即使购买了中端医疗险,有的药可能仍然开不了。
一位健康险负责人张思源直截了当地指出:健康险要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要回答的是“客户需要怎样的商业健康险?”“保司想赚客户的什么钱?”。
“现在大部分保司想赚的是不会赔的钱,所以要找最健康的人,提供一些看上去很好但使用率很低的服务,老百姓最终是不买账的。” 他认为,医疗险并不应该仅仅是事后医疗费用的报销,更应该是用户健康医疗的解决方案。
带病体保险艰难开局,谁能拔头筹?
百万医疗险、重疾险的市场规模,已经到顶了。不过,围绕带病体保险的行业争论也早已存在多时。
带病体保险难做是从业者的共识。一位资深保险从业者甚至提出,带病体保险、老年保险挑战了保险的大数法则,属于是伪概念,在实践中往往通过提高理赔门槛来限制风险。
“例如某专业健康险公司推出的老年医疗险,将免赔额设置为2万,基本把99%的客户都挡在门外。”他指出。
在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看来,要解决参保的问题,带病体保险的出路是以团险的模式分散风险,类似美国商业健康险大多是来自团险渠道。但在实践中,由于国情不同,很多中小规模保司可能难以负担商业健康险的运营成本,这一道路目前还不是成熟的解法。
根据麦肯锡数据,2020年我国带病体保险保费约为500亿元。经历几年发展,目前市面上大量所谓的带病体保险,实质上是健康体与带病体“共济”的百万医疗险。
这些保险产品的共同特征是“宽健告”或“免健告”。换句话说,就是保司对投保人的健康告知要求降低或者没有要求,但在除外责任、免赔额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限制。
比如,中华财险的“蓝鲸百万医疗险”是投保限制最少的产品之一,不限健康状况,带病体也能投保,免赔额为1万(可选5千),但该产品不赔付既往症,及其并发症的医疗费用。太保产险的“太健康2.0”产品设计思路却相反,这款产品赔付一般既往症的医疗费用,但是却除外了11种重大既往症的赔付责任,并且将免赔额设置为2万元。
《健闻咨询》梳理发现,可保一般既往症、除外重大既往症是大多数“免健告”百万医疗险的选择,各家保司的产品差异主要体现在保费和除外责任上。
据不完全统计,众安保险、太保产险、太保健康、平安健康、人保健康、泰康在线、中华财险等公司都推出了相关的健康体与带病体“共济”的百万医疗险。
众安在线的“众民保”保费相对较低,0~30岁人群投保基础版产品的年保费为168元,远低于其他同类产品。例如平安健康的平安e惠保最低年保费为416元。
因此,“众民保”在业内被认为是一款“大胆”的产品,投保限制少、保费低。据龙格了解,众民保是目前保费规模最高的一款“免健告”百万医疗险,“众安的这款产品大约卖了2~3个亿元,最多时有100多万人投保,因为价格比较普惠,被看作是一个类似于有费率的、纯商保的全国版惠民保。”
在龙格看来,此类可保带病体的保险产品借鉴了惠民保的思路,“一旦带病体也可参保,保司很难识别风险、做风险管理,所以只能把它做得很普惠,吸引更多人投保从而形成规模效应,均衡一下风险。这样保险公司最起码不至于亏钱。”
上述产品大多是百万医疗险的升级,而真正专门针对带病体的保险产品,则显得举步维艰。
所谓真正的带病体保险,保的是“带病体未来的严重程度”,例如肿瘤复发险、针对结节患者或慢病患者的产品、重疾医疗险等等。
目前各家保司做得最多的是肿瘤复发险,其中乳腺癌复发险是最大的一个品类,全国的年保费大约有一亿元。刘卓进一步解释称,“乳腺癌复发是一个很少的人群,已经到了疾病的终末期,但它有很确定的销售场景,比如刚刚做完手术的患者,担心有20%的复发率,这个产品是有销售场景的。”
目标人群为疾病早期患者的带病体保险产品,困境在于销售成为堵点。
刘卓谈到一款针对肺结节患者的带病体保险,他瞄准的目标人群就是有肺部结节、有肺癌风险的患者。患者参保后,保司为患者提供肺癌防治的健康管理服务,提高结节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控制患者疾病发展到终末期产生的赔付。
但他的困扰是,这些带病人群集中在医院,医院渠道是带病体保险最大的销售场景,但在合规风险下,保险公司无法在医院推广保险产品,只能选择“曲线救国”,扮演提供服务的角色跟医院接触。“我们目前相当于是把保险化作了服务,比如说跟医院共同研发对专病人群管理的线上线下+智能AI的服务包,由医院协同推广,这样对肺结节人群的防控更精准。”
专门针对“三高”等慢病患者的带病体保险更加艰难。“宽健告”、“免健告”的百万医疗险大多包括对慢病的赔付,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它们的生存空间。
多位商保人士一致认为,目前市面上,几乎是没有一款真正做得好的慢病保险产品。“慢病保险既要做风险管理,还要做健康管理,现在各家保司还在探索慢病的健康管理。”
在张思源看来,服务或者说管理,会越来越被凸显为医疗险的核心竞争力,医疗险的发展不能只看眼前的保费数字,而是应该深入健康医疗生态通过支付力量,做资源链接者、效率推动者,否则医疗险其实没有灵魂。
增速高达100%后,长护险的春天还有多远?
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人身险公司在2022年、2023年长期护理保险的增速分别达到157.4%和124.1%,在四大健康险险种中增速最快。
商业护理险未来是否有望发展成为继重疾险、百万医疗险之后的第三大标杆产品?
龙格对此态度乐观,他认为2025年随着社保第六险政策正式出台,或将带动商业长护险进入快速发展的元年。“在过去三年,护理险和失能险的保费增长翻倍,2024年估计在800亿元~900亿元,今年基本上可以预测能过千亿。”
朱铭来对护理险的未来发展空间也较为看好。“2025年国家的长期护理保险就要在全国实施,目前每个月大体能报销1500元~2000元。对于一个重度失能的人来说,这个数字是远远不够的,其中还是有大量自费项目的空间,这是商业护理险可以及时跟进的,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潜力。”
不过业内也并非一片乐观。
有保司人士认为,目前各家保司都积极推出了护理类的保险产品,可以在短期内形成刺激。但是商业护理保险的商业逻辑仍不通顺,长期来看难以成为持续的增长点。
一位健康险资深人士指出,护理险跟健康险一样,存在长期险和短期险的问题。一年期产品的基本逻辑是,让健康的人支付当期需要护理的人的护理成本,而长周期的护理险是用自己攒下来的钱支付未来的护理成本。
“这两个逻辑都有问题。”
该人士进一步解释称,社保的长护险采取的是短期逻辑,如果每年都参与投保,在几十年后身体出现变化就可以得到护理。但在商保领域,保司建立并经营一年期护理险市场的难度极大,需要整个行业的合力。
刘卓也认为,商业护理险的市场教育难度极大。“例如在美国,护理险是需要年轻人买的,35岁买比较合理,如果50岁再买护理险就会相当昂贵,但你要怎么说服35岁的健康人买护理险?目前政策导向是以居家护理为主,但现在连社区护理的产业模式都还没有出来,商业护理险的不确定性极高。”
长期险逻辑的护理险则有通货膨胀的风险。前述人士表示,“假设说一年存5万元,二十年存了100万,当身体需要护理的时候,这100万够支付护理成本吗?哪家保险公司都不敢打包票。”
基于这些风险因素,市面上真正的商业长护险实际上极少,绝大多数是以附加险的形式存在。
朱铭来介绍称,2023年3月起开展了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的试点,允许把寿险产品转化为长期护理的责任,“现在的商业长护险要么附着在重疾险上,要么附着在分红险上,例如分红型的寿险或年金险,从而控制风险。”
刘卓对此直言不讳,“我们公司也出了长期护理险,但都是有现金价值的。跟寿险一样,卖的不是风险保障,而是理财。”
商业长护险的发展得“先有社保”已成共识,从零做起的商业长护险的销售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此,龙格提出了另一套思路,认为长护险未来也需要建立多层次保障体系,构建一套以社保为基础,由普惠型长护险和商业长护险补充支持的体系。在他看来,理想的情况是“可以做一个类似惠民保的普惠型长护险,由多家保险公司共保,允许用医保个账支付,政府做信用背书。”
商业长护险、可保带病体的医疗险、中端医疗险......商业健康险在2025年的增长点似乎至少比2024年乐观,究竟哪些是短期的刺激,哪些又代表了未来的方向,未来一年的发展或许能给出更靠近真相的答案。
(刘卓、张思源为化名。)
微信编辑
| 生产队的驴(拉磨版)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