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银行理财“纠偏”:年内273只银行理财产品调整业绩比较基准

时间:2025-1-16 09:39 0 113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叶麦穗 广州报道
存款利率连续下调之后,近期广银理财、民生理财、招银理财、华夏理财、中银理财等理财公司密集发布下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公告,部分产品下调幅度超100个基点。
有分析认为,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与其底层资产收益率走低密切相关。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理财公司适时调降业绩比较基准无可避免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与业绩比较基准偏离过大的问题,需要及时调整投资者收益预期。
多家理财公司下调业绩比较基准
近日,多家理财公司密集发布下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公告。
广银理财1月15日发布《关于调整广银理财幸福理财幸福添福系列人民币理财计划第16期产品费率及业绩比较基准安排的公告》显示,产品要素下一投资周期为2025年1月20日(不含)至2026年1月26日(含),业绩比较基准为2.20%~3.10%/年。而在去年同期,该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为3.25%~3.60%/年,调整幅度明显。
1月13日,民生理财发布公告称,根据理财合同约定及当前市场情况,决定自下一投资周期(2025年1月15日开放日后)起,将“民生理财贵竹慧赢添利固收增强半年定开1号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调整为2.7%~3.1%,较此前下调10个基点。
又如,招银理财1月6日宣布,根据理财产品合同约定,该公司发行的“招睿卓远系列一年定开9号增强型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第6个投资周期(2025年1月15日-2026年1月14日)的业绩比较基准调整为1.90%~2.60%。记者发现,该产品上一投资周期的业绩比较基准为2.50%~4.20%,实际年化收益率为2.73%,略高于业绩比较基准下限。
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273只银行理财产品调整了业绩比较基准,多数都是向下调整。对于业绩基准下调,华南一家私募的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理财产品的业绩基准只是相关产品未来预期业绩回报,并不代表实际收益,也确实存在一定的噱头。投资人在选产品的时候,不仅要看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也要看产品具体投向以及底层资产。通常来说,权益产品或者类权益产品的偏差大,固收类相对较小。但是近年来,由于利率不断下调,投资其中的银行理财自然也不能幸免于难,净值大幅偏离业绩比较基准的情况常常出现,这就导致了银行理财需要矫正比较基准。
排排网财富理财师荣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银行理财批量下调业绩比较基准是市场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近期已经降至1.6502%,主要受底层资产收益率走低、低利率环境持续、投资者预期管理需求以及监管政策趋严等多重因素影响。加上原有的高收益资产也陆续到期,导致产品收益率逐渐下行。
光大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考虑到2025年理财收益率中枢料继续承压下行,且产品净值波动幅度可能增大,理财公司适时降低业绩比较基准,可避免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与业绩比较基准偏离过大,调整投资者收益预期。
今年银行理财规模预增2到3万亿元
下调业绩比较基准之后,为了能够维护和“粉丝”之间的关系,银行理财掀起一轮降费潮。
近日,中银理财、交银理财、招银理财、民生理财、光大理财、华夏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相继发布费率优惠公告,对旗下多款产品进行阶段性降费。例如,华夏理财1月13日发布超20条产品费率优惠公告,自1月17日起,多只产品的固定管理费率下调为0.15%/年,不少参与费率优惠的产品也同步调整了业绩比较基准。
分析人士表示,部分理财公司频频降低费率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缓解产品难以达到业绩比较基准的压力。理财公司向投资者阶段性让利,让投资者最终得到的收益率更接近业绩比较基准的预期范围。
截至去年末,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存续规模已达约26.3万亿元。从季度表现来看,2024年一季度末存续规模约为22.1万亿元,二季度末增长至约24万亿元,三季度末进一步攀升至约25.3万亿元,规模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
去年三季度以来理财规模逐步回暖有以下原因:2024年三季度,央行降准叠加两次降息,多项超预期政策提振市场信心,使得权益市场大涨,而债市收益率虽经历波动但整体稳定,从而共同推动理财市场规模上升。与此同时,“手工补息”整改影响存款流向理财,使得理财规模进一步回暖。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股份制和国有行全资理财子公司的合计规模占比约87.4%,其中招银理财和兴银理财是存续规模最大的理财子公司,当前存续规模分别为2.4万亿元和2.1万亿元。今年以来的变化趋势从增长绝对值看,股份制和国有行全资理财子公司增长最多,其中如工银理财、信银理财、光大理财、浦银理财和农银理财为主的理财子公司年末较年初规模增长在2000亿~4000亿元左右;从增长率看,合资理财子公司规模增长率远高于其他类型的理财子公司,如高盛工银理财和法巴农银理财,年末规模均是年初的2倍以上。
对于2025年银行理财的展望,王一峰的观点认为, 银行理财规模中性预估2025年规模增量2到3万亿元,存款“脱媒”是重要支撑。 2024年以来,债市走牛对理财收益率形成提振,叠加存款挂牌利率两次下调、“手工补息”存款整改等负债成本管控举措接连出台,理财收益率“比价优势”凸显,存款“脱媒”助推理财规模增长3万亿元左右。2025年存款“脱媒”或仍是理财规模扩张的重要支撑,中性预估规模增量2到3万亿元,年末规模在32~33万亿元左右。同时,需要观测债市利率下行幅度与波动特征、股市是否持续向好激励权益类投资增加,以及居民风险偏好边际变化等影响因素,如果理财规模波动范围扩大至5%到15%之间,则全年规模可能落于31到34万亿元区间。
在产品布局上,王一峰认为低波稳健产品仍是压舱石,含权理财等细分赛道或有结构性机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