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东西问·古典学丨波兰学者尼温斯基:以古鉴今方可通达未来

时间:2024-11-7 13:04 0 150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新社成都11月6日电 题:以古鉴今方可通达未来

——专访波兰华沙大学考古系荣休教授安杰伊·尼温斯基

中新社记者 岳依桐 贺劭清

b0ea59addbae44438f21a29fbcda4dcf.jpg.jpg

以“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为主题的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于11月6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开始前,来自16个国家的30余位专家学者、文化名家来到四川,在行走中品读中国。

608d812a701943aba50ccec90a66b925.jpg.jpg

世界古典学大会如何为人类发展进步注入思想动能?古典文明可以为解决现代世界问题提供哪些智慧与启示?波兰华沙大学考古系荣休教授安杰伊·尼温斯基(Andrzej Niwiński)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对此进行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世界古典学大会如何为人类发展进步注入思想动能?

安杰伊·尼温斯基:对我个人而言,所有古典学相关的会议,我都将其视为一个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机会。随着年岁增长,我愈发感受到深入探索古典学,与不同地区学者交流古典学机会的可贵。

通过世界古典学大会,东西方学者分享古典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讨论东西方面临的共同问题,从而推动世界古典学进步,这样的交流对于古典学研究至关重要。

3d010cf0d8af4901a7c8e58a49c8956f.jpg.jpg
11月4日,安杰伊·尼温斯基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参访。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同时,东西方学者还能将自己在古典学研究,以及在此次大会中学到的知识传递给公众。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借助出版物、讲座以及媒体的力量,将古典学领域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内容,从而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并激发更多人对古典学研究产生兴趣。

让更多人理解古典文明的重要性并非易事,因为不是所有学者都能有效与公众沟通。我认识几位知识渊博的学者,他们擅长研究,却不太擅长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如何将专业研究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信息,让大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正成为古典学研究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跨学科的合作,比如与教育专家、媒体工作者合作,从而找到更有效的传播、沟通方式。世界古典学大会就是这种有效交流方式的探索。我相信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在大会上讨论的主题不会仅停留在北京的会议室,更会在全世界传播,甚至让部分对古典文明一无所知的人也能了解到人类的过去,了解古典学。

fe8c6f95-e578-4009-8fdc-3dd6d1126389_zsite.jpg.jpg
11月4日,安杰伊·尼温斯基在成都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中新社记者:古典文明可以为解决现代世界问题提供哪些智慧与启示?

安杰伊·尼温斯基:有时候人们会忘记,我们只是漫长生命线上的一点。我们不应只向前看,只关注未来,还应该时不时地回顾过去,找到古代与未来的平衡。这样的平衡有助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相互理解。

有时候,过去的历史事件与现在各国正发生的事件十分相似。所以对古典文明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所处的时代,以及人类自身。

现代社会不同文明发生冲突的背后,是对彼此了解,尤其是对文明源头了解的缺乏。如很多人误以为古埃及人信仰许多神祇,但作为古埃及的研究者,我知道这些观点并不正确,因为古埃及人实际上只信仰一位神。只是神有千面,自在人心。比如古埃及神话中的猫神——巴斯泰特(Bastet)女神,就是神祇良善力量的一种化身。

当我们研究古典文明时,更应该重视不同区域的文化交流。无论古罗马、古希腊或是古代中国,通过了解不同文明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更正确地理解发生过的事情,并以史为鉴,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历史是全人类的共同经验。如果缺乏沟通,不同文明之间的误解将无处不在,这也愈发凸显了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与可贵。

不幸的是,人类并不总是很好的学习者。以战争为例,从古至今的战争都是破坏性的、可怕的,会导致生命的逝去、贫困和不安。但部分人似乎并未因此警醒,至今仍有战争发生。我想,或许那些发动战争的人对历史知之甚少,认为通过战争可以使自己受益。但其实回顾过去就能发现,战争从未带来积极结果。

中新社记者:从古典学视域如何看待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安杰伊·尼温斯基:虽然东西方地理位置相距甚远,但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国家,会出现一些相似的文化现象。比如,虽然古埃及和古代中国可能并未有过直接联系,但通过对古典文明的研究,我们能从中获取一些信息,进而了解世界不同区域文化发展的一些现象。

举例而言,在四川博物院看到出自中国汉代墓葬的陶房、陶农田等文物,让我立即想起在古埃及的某一历史阶段,人们带去来世的东西几乎是完全相同的。这种丧葬文化背后其实有着相同思维——古埃及和古代中国的人们,都认为坟墓或是一个灵魂永恒生活之地。在欧洲也有类似习俗,人们为死者提供所需的东西,认为他们实际上从未真正死去,而是以某种形式存在着,甚至有时候死去的人还会再出现在生活中。

82f3fa9268ed42b89270f372ee64f511.jpg.jpg
11月4日,安杰伊·尼温斯基(左二)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参访。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假如以5000年为一个时间区间,可以发现,生活在这5000年时间线起点和终点的人们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在何处,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我们拥有相同的想法和情感。比如,我们在逝去亲人的坟墓前,感受着同样的情感连接。而在情感、文化上的共鸣,都凸显了一个观念,即人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因此,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都非常重要。现在我们应该更好地保护那些遗留下的文化遗产,积极进行交流、分享经验,为更遥远的未来带来和平发展的启示。(完)

1f3f60aaae90403494af2137f63e6414.jpg.jpg
安杰伊·尼温斯基。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受访者简介:安杰伊·尼温斯基(Andrzej Niwiński),波兰著名埃及学家,1989年起就职于华沙大学,2018年荣休;2000年,波兰共和国总统授予他国家教授称号,以表彰他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卓越成就;2022年,他被授予波兰共和国司令十字勋章的功绩勋章。截至目前,他已发表240篇学术论文,并出版了16本专著,涵盖了古埃及历史、宗教、艺术和考古等各个方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