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上海博物馆推出古埃及文明大展(华夏博物之旅)

时间:2024-11-2 09:19 0 247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第一展厅“法老的国度”中的展品—石灰岩彩绘碑。
图为王初摄(人民视觉)


上海博物馆元宇宙展厅“消失的法老”体验项目。
图为王初摄(人民视觉)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观展通道。
上海博物馆供图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第一展厅“法老的国度”中的展品—棋盒与13颗棋子。
图为王初摄(人民视觉)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展厅局部。
图为王初摄(人民视觉)

不久前,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开幕。这是中国官方博物馆首次与埃及政府合作,全面揭秘古埃及文明及其最新考古发现的展览,超过95%的文物首次来到亚洲。

据悉,“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为上海博物馆“对话世界”文物艺术大展系列第四展,展期将近13个月,延续至2025年8月17日。展览由上海博物馆、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联合举办,中国国家文物局、埃及旅游和文物部共同指导,并得到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特别支持。展览汇集492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另有若干件中国文物与之对话。本次展览的举办,也拉开了中埃两国之间更广泛人文合作的序幕。

珍宝文物新呈现

788件古埃及文明珍贵文物,包括图坦卡蒙、阿蒙涅姆赫特三世以及拉美西斯二世等法老雕像,成套木乃伊棺,女王金饰以及萨卡拉地区新发现的彩绘木棺、动物木乃伊和雕像等重磅展品,向观众全面揭秘古埃及文明面貌及其最新考古发现。可以说,通过这次展览,能够见证一部浓缩的古埃及文明史。“这次展览,也打破了上海博物馆许多历史上的纪录。”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介绍,埃及将文物出借外国举办展览原则上不会超过300件;而这次借给上博近800件,是历史上的首次,充分说明中埃两国文化交流中的彼此信任。

5月18日,上博文物保管部相关人员赶赴埃及,展开为期3周的文物点交、包装运输等工作。这是中国博物馆机构首次与埃及政府在古代文明展览领域直接合作,也是上博工作人员首次在非洲大陆开展文物点交等工作。6月16日,古埃及文物的运输包机抵达上海,并于次日开启布展。

古埃及诞生了早期的文字、城市与国家,并在与周边区域漫长的融合交流中经历多元文明的选择和再造。本次展览的文物精选自埃及国家博物馆、卢克索博物馆、苏伊士博物馆等7家埃及重点博物馆和萨卡拉地区的最新考古发现。“这也是本次展览很特别的一点,不光是从埃及国家博物馆里借展品,还把埃及各个地方博物馆的精品都挑选来。”展览首席策展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颜海英介绍,“提到埃及文物,国内观众还是只想到金面具、木乃伊等。这次特展将打破观众对于埃及文物的刻板印象,更加系统深入地了解埃及文明全貌,从而推动中埃文明互鉴。”

文明互鉴新视角

古埃及文明和中华文明同为古老文明,展览同时选择多组中华文明代表性文物,与古埃及文明展开对话。

例如,展览中,古埃及陶器与马家窑陶器有同有异。“二者相隔数千年,却处在陶器彩绘发展的同一阶段。艺术表现上,我们偏几何形,埃及偏图像形。”上海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褚馨介绍。

展览还同时展出了中国齐家文化晚期与商代晚期铜镜和古埃及新王国时期铜镜。铜镜在古埃及的历史可追溯至古王国晚期。打磨光滑的镜面不仅能映出面容,还能反射阳光,因此古埃及人也把镜子视为太阳和光明的象征。

“中国人看古埃及文物,能产生强烈共鸣。”颜海英认为,古代中国和古代埃及都是农耕文化、大河文化,相似相通之处较多。她举例,宏观而言,有“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微观而言,文化和艺术成就亦相映成趣,包括充满想象力的象形文字、精雕细刻的礼器等。

自2021年起,上海博物馆陆续推出“对话世界”文物艺术大展系列展览,联手世界知名博物馆,自主策划、联合办展,推动文明对话,促进交流互鉴,让上海成为“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世界”的重要窗口。“对话世界”与上博“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主打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百物看中国”文物艺术出境大展系列,共同构成上博“大博物馆计划”三大展览品牌。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的主要展品当然是聚焦古埃及文明,“但在展览中,我们同样会加入代表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性文物,展开两个文明古国之间的文化对话。”褚晓波谈道。

文旅体验新场景

以本次特展为契机,上海博物馆创新打造“一站式文旅体验新场景”系列活动。

配合展览举办,上海博物馆改造启用人民广场馆一楼,在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中,通过展览叙事、文物陈列与数字技术,为观众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同时,展厅将“青少年友好”纳入设计原则,降低展柜和陈列带的高度,设计可触摸的文物模型。

教育与互动项目同样精彩。在上海博物馆二楼的元宇宙展厅,观众可以戴上VR(虚拟现实)设备近距离了解金字塔的构造和历史。馆内还开设配合展览的系列课程,包括古埃及的文字认知与学习、图像认知与学习、数学思维探究、宇宙认知和审美认知等,多维度领略古埃及文明的魅力。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峰介绍,上博此次聚焦近百件重点展品元素进行文创开发,围绕经典埃及文化元素分主题、季节、节庆等逐步推出近1000款文创产品。“我们期待通过探索商旅文体展联动新模式,吸引游客近悦远来,形成博物馆与观众、文化与市场良性的互动。”褚晓波说。

联合考古新成果

在“金字塔之巅”的第二展厅——“萨卡拉之谜”,聚焦2020年全球十大考古发现之一,400余件萨卡拉最新出土的古埃及文物在世界范围内首次亮相。萨卡拉出土的彩绘木棺、动物木乃伊及猫神庙遗址,首次系统公布埃及考古队10多年来在该地区自主考古取得的重大发现,这也成为揭示萨卡拉秘密的全球首展。据介绍,出土文物在完成学术研究、移交给博物馆之前,是不能公开展出的。埃及政府打破先例,把最新的考古发现一手材料送到了中国。

这一展厅也集中反映了近年来中埃联合考古的重大成果。据介绍,中埃联合考古起始于2018年,在极负盛名的卡尔纳克神庙区,中埃考古学家携手让尘封3000多年的孟图神庙遗址重新焕发光彩。

不久前,中埃萨卡拉新出土文物数字化调查与研究项目在埃及启动。这一项目主要是对萨卡拉遗址出土的数千具人形木乃伊棺椁进行数字化扫描与拍摄、整理、研究,以及协助修复埃及卡尔纳克神庙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展览策展人、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研究员薛江介绍,中埃联合考古发挥了“双方文化背景相通、中方技术领先”的优势。目前已在萨卡拉发现了上千具木乃伊棺椁,未来将把它们全部数字化并加以研究,建成文物数据库,实现全球共享,并计划以中文、英文、阿拉伯文3种语言向全世界发布重大考古成果,有望极大丰富世界埃及学的内容。(本报记者 曹玲娟)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02日   第 07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