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约翰·劳赫德:世界通力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之我见 ...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6 人收听 TA
52804
主题
53255
回复
71943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67
“费城之声”在海口奏响
0/39
中文话剧《悲惨世界》登台法国
0/40
岛内私立学校苦寻出路
0/42
“我们跨越万里来相聚”(环球热点)
0/42
消费市场继续保持回升向好态势
0/40
助企纾困稳外贸(锐财经)
0/43
凝聚发展共识 完善全球治理
0/42
赫哲故里渔歌新
0/37
向大海要水 解“发展之渴”(经济新方位)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约翰·劳赫德:世界通力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之我见
时间:2024-9-27 13:50
0
115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中新社杭州9月26日电 题:
世界通力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之我见
——专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约翰·劳赫德
作者 鲍梦妮
2015年9月,联合国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确保人人获得负担得起的、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等目标。在此进程中,中国能为世界带来什么?全球如何通力合作打造绿色、清洁、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日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约翰·劳赫德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全球为什么要通力合作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世界遇到了哪些挑战?
约翰·劳赫德:在过去十年里,人类认识到挑战远比想象的棘手。目前全球已达成科学共识,即人类比之前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快地采取行动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缩小全球气候变暖的规模。
人类命运与共,某国向大气超额排放温室气体,将波及其他国家。如英国的一句谚语所说,“两个头脑总比一个强(人多力量大)”。减碳需要国际合作,研究更多解决方案以快速应对更大规模的问题。这并非要求各国单独开发同样的应用,而是相互交流、弥补各自在相应进程中所需的知识和技术。
在全球范围内,经济竞争、政治分歧仍然存在,各国步调无法完全一致。虽然许多国家宣布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谋求在双赢领域达成合作,但在现实操作层面许多问题仍需要解决。
2023年11月3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开幕式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实践”边会在迪拜举行。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其一是各国的创新和研究资助系统各不相同,包括资助结构、审批流程、时间跨度等,这需要寻得兼容各系统、同步合作的方法。例如在核聚变领域,一些国家联合发起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发展核演示系统,难题在于要建立何种框架,让不同国家共同建设和运营。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和英国在成功合作多个科研项目后,已逐渐研究出如何通过通用协作程序统一步调。
其二是收益的公平性,合作方需确定股权利益并达成一致后才愿意开展合作,否则可能出现一国认为信息涉及敏感问题而拒绝开放等问题。
必须承认的是,在任何国家的努力中,国际合作只是一小部分,各国更关注于本国的发展。最大的挑战是找到契合各方利益、实现双赢的领域。难的不是想做什么,而是做出能够落地的务实规划。
中新社记者:在能源领域,各国应如何建立更高效的国际合作多边机制?
约翰·劳赫德:世界上现有的能源转型方案大同小异,只是在满足各国特定需求的应用中各有千秋。虽然横空出世的新发现、新发明少见,但很多人在完善、开发和改进解决方案这一维度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比如现在研究人员考虑将AI应用于能源系统优化与规划,让用户行为关联控制系统。
每一小步的进展对全人类而言都有价值,交流为“放大进步”提供了可能。国际合作多边机制无疑是各国齐心发力的平台。
为构建更有效的国际合作多边机制,我认为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方面在于沟通推广,既要向外宣传已搭建的合作平台,也要开诚布公所做之事和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建立合理的准入机制,允许更多有识之士加入其中。同时,合作的目标需要精准、有重点,而非过于宽泛。
中新社记者:12年前您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曾表示,中国和英国可加强能源领域的深度合作。如今两国在能源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果?两国未来的合作方向是什么?
约翰·劳赫德:2012年,我受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邀请前往贵州与当地能源企业交流。此行中,我发现英国与中国在新旧能源利用方面有很多共同点和合作空间。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2013年,中英(广东)CCUS(CCUC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中心成立,这家机构以英方提出理论指导和规划、中方建设示范项目的模式开展合作。
疫情暴发后,人员走动变得困难,两国面对面洽谈一度中止。但两国在政府层面和学者个体层面的交流仍在继续,主要关注基于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未来能源系统。这些可再生能源对控制系统、储能系统以及能源系统控制中的用户集成提出了新要求。如今在英中双方合力下,越来越多的成果公开。
就今年而言,英中交流十分密切。年初,两国使馆曾邀请英国的科研人员和企业访问中国并参加研讨会,分享与能源相关、切实可行的有益经验。不久后,我在北京参加工业减碳交流活动,帮助中国的三个省份制定减碳的解决方案。此外,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正在研究珠三角地区的工业脱碳,我主要为其提供碳捕获和封存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战略制定的建议。
现在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英国也提出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两国能源合作的需求更为迫切。如我12年前所说,中国和英国都有丰富的经验,应当相互学习。比如中国光伏产业化促使光伏价格降低,进而促使全世界的光伏应用成本下降。中国也是英国在低碳转型时期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来源。而在政策、管理、分析和目标设定等方面,英国拥有许多适用于中国的经验。中国的经济规模尤其是能源领域的体量庞大,能更大规模地部署项目。
未来我们能做的远不止于此。虽然身为发展中国家,但中国在科研领域的表现并不逊色,尤其在支持具有颠覆性和创造性的科研活动方面。我相信中国有能力开发新能源技术并将其提供给其他国家,而英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且拥有低碳转型管理的直接经验,可以为其补充。在学术领域,可以从国家层面提供某种授权框架,允许科研人员个人寻找有共同利益的(他国)研究者,加强交流。
中新社记者:历史上,英国的工业化道路是“先污染、后治理”。而中国在过去二十多年逐步探索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之路。您如何评价这两种理念和路径?
约翰·劳赫德:两百多年前,英国没有意识到工业发展会损害环境。直到50多年前人们才明白,粗放式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生物多样性、人口健康等造成了影响。起初大家认为,发展产生污染无可避免。但随着新技术出现,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知道应当采取不同做法处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所以英国正在开发新能源发电应用,尽可能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
这一过程并不仅是把燃煤电厂改为风电厂那么简单。在英国,公共参与是任何变革的关键。改变人们固有的思维是困难的。无论是家庭供热方式,还是对油车或电车的选择,这都取决于个人意愿。
基于不同国情与社会文化,中国人表现得十分主动,也愿意改变。比如中国电动汽车的普及率和推广速度令人惊讶,与英国截然不同。
在思想领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就说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为发展经济而损害环境是短视的。
明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浙江湖州是这一理念的发源地。今年我在湖州参加2024绿色低碳创新大会时,就感受到这座城市十分重视绿色减碳问题,当地政府期望通过大会获得顶尖专家的智力支持,以制定更为符合低碳发展目标的战略规划。很高兴在这里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写照。
8月15日,2024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浙江湖州举办,约翰·劳赫德作主旨演讲。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供图
中新社记者:您如何评价中国低碳能源发展模式?
约翰·劳赫德:不论是10年或15年前中国更关注经济和工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还是在当下基于碳中和目标制定的计划,这些都符合国情。
国际能源署《2024世界能源投资》显示,中国占据了全球清洁能源投资的三分之一。同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能力。论发展清洁能源的规模,中国位列全球前列。
中国幅员辽阔,国内地区差异巨大。针对“双碳”目标,中国构建“1+N”的政策体系,有国家层面的全球气候治理政策,也有代表各地区、各行业的政策。全面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协同创新,鼓励各地区定制化设计解决方案,这一战略可圈可点。
虽然中国对问题和挑战都有清晰的理解,但在明晰碳中和“路线图”方面仍有进步空间。由于碳中和涉及经济社会的结构性转变,需要让社会理解此举的益处,因此中国应该有更详细的规划,研究在特定时间和领域,以何种速度减少碳排放,这将为工业技术发展提出更具体的目标。(完)
约翰·劳赫德。吴君毅 摄
受访者简介:约翰·劳赫德(John Loughhead),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部及英国商务、能源和产业战略部前首席科学顾问,《巴黎协定》“创新使命”部长级全球合作机制指导委员会前主席,英国工业技术学会前主席,主要从事电力系统、能源战略、产业政策等研究。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