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妙解西游记》丨“悟空式”的英雄主义 不只在黑神话

时间:2024-9-10 11:00 0 254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0.gif

你的人生,也是一部活的"西游记"
DSC0001.jpg

写在最前:
在《黑神话:悟空》引发全球玩家对中国古典文学兴趣的当下,《西游记》这部经典之作再度成为了连接现代与传统的桥梁。无论是游戏之中对悟空形象的“英雄式”塑造、取经故事的生动再现,还是各大视频网站《西游记》相关内容的搜索词条蝉联热榜,都让大众引发了强烈的文化共鸣,也让更多读者在重温经典的同时,对《西游记》在当下时代语境的重新解读怀揣了更多期待。
DSC0002.jpg

• 《黑神话:悟空》游戏截图 •
01
“悟空很热”:西游文化的多元母题
近日,“西游记文化”在多媒介呈现方式上都表现出极高的热度。据统计,从电视剧86版《西游记》第一次上映至今,重播次数已超过 2000 次。不仅如此,在海外论坛“红迪”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众多网友就孙悟空和《西游记》背后的故事展开热烈讨论,涉及孙悟空的形象来源、与中国古代神话的关联等内容,甚至有外国网友惊讶地发现《七龙珠》《火影忍者》等作品中的很多元素都出自于此。
“西游”文化丰富的主题、多元的母题以及庞杂的内容,为不同领域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素材,其作为中国最早出海的文化 IP,也收获了强大的海外群众基础和深远的文化影响力。
而今天,当我们在反复探讨《西游记》的时候,现在的它还能够为我们带来什么?
或许这本书能带给你答案。
DSC0003.jpg

02
因何而读:儿时记忆中的西游情怀
很多人说,每个80、90后的儿时记忆里,都有一部老电视机上反复重播的86版《西游记》电视剧。在诸多名家对《西游记》的经典解读出现之前,很多人对于“西游世界”的认知理解都来自于此。
儿时记忆中总有这样的画面:暑假炎热的午后,老旧的风扇在屋角嗡嗡作响,你同一群伙伴围坐在一台小小的电视机前,眼睛紧紧盯着屏幕,脸上满是兴奋与期待。电视里,《西游记》中的悟空挥舞着金箍棒,与妖怪们激战正酣。孩子们时而为孙悟空的勇敢欢呼,时而为他陷入困境而紧张。
DSC0004.jpg

• 86版《西游记》电视剧剧照 •
在那些有西游记陪伴的夏日里,勇敢无畏的孙悟空成为了一代人的精神宝藏。
正是基于这份民族性的“西游”情节,使得《妙解西游记》从一开始,便与读者建立了天然的亲近感。
一部西游记,半部文化史:佛教徒说它是一部教人成佛的书,道教徒说它是一部教人修道的书,儒家信徒又说这是一部教人成圣贤的书,儿时的你说,《西游记》满足了少年对于英雄主义的罗曼蒂克式幻想……
事实上,读这本书的理由似乎用一句话便可以总结:
它可以为成年之后的你,打开一扇重新审视这部经典名著的窗户。
03
何以妙解:
长大以后《西游记》是生活的真实侧写
《妙解西游记》这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书?
妙解之妙又在何处呢?
事实上,我们今天所接触到的《西游记》文本,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已历经了几层出于不同目的的改写,第一层,是为了宣扬佛教文化以及玄奘法师的功德,第二层是全真教道士为了宣扬内丹修炼,而在情节中融入了更多神魔鬼怪的情节,例如会喷火的红孩儿。如若我们不考虑西游记成书背后的版本学,盲目将整本书看作吴承恩一人的春秋笔法,用小说的内在逻辑去解释前后矛盾的地方,甚至也会产生一些诉诸“阴谋论”的解读。
而关于这部经典名著的诸多疑惑,在读《妙解西游记》之后似乎都能给你一些更深刻的答案。
本书的作者韩田鹿,河北大学教授,著名文化学者。在央视《百家讲坛》《百家说故事》《法制讲堂文史版》等多部文化栏目中担任主讲人。以其微言大义和精深见解,更像是陪伴读者完成了一本《西游记》的导读,揭开西游宇宙中大大小小的迷局,提炼那些令你恍然大悟的人生之道。
还有以浪漫奇异风格见长的“鬼才”插画师“撒旦君”,为本书绘制了极具风格化的绝美插图。从《大护法》《山海经》等诸多知名动画电影海报,到《妙解西游记》在他笔下重现的西游宇宙,大胆又绮丽,可堪诚意之作。
DSC0005.jpg

《妙解西游记》内页插图部分展示
书中所述,从孙悟空身世背后的佛道文化渊源,到人情世界与世俗文化中探讨牛魔王在子女教育方面的问题、唐僧与悟空冲突背后的思想隔阂,更有探讨整部《西游记》中谁最会“聊天”的处世哲学。妙趣横生,令人称绝。
每一个议题都能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自己。
当然,在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大势之下,众多网友都为《西游记》的文本解读贡献过诸多别具一格的创意。这些解读角度新颖、观点独特,为这部经典之作注入了新鲜的趣味。
“取经之路的九九八十一难,是众仙家在西天取经项目中认领的KPI,为去往西天之路设置重重关卡,方能历练师徒四人虔诚之心,终得九九归真。”
“师徒四人与众仙家的关系,更像是一部中国人情社会与职场生活众生相的纪实手册。”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狮驼岭的三个妖怪把狮驼岭、狮驼城吃成了人间地狱,最后却毫发未伤地被佛菩萨带回的事情,这也让我们想到了网上流行很久的那个段子:没背景的妖怪都被打死了,有背景的妖怪都活了下来。
这一切看似戏谑的讨论背后,其深层的文化成因,在本书里都有更深刻的阐释。
在此,也截取书中部分章回目录小作剧透。
DSC0006.jpg

书中章节目录部分截图展示
那让我们再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当我们在反复探讨《西游记》的时候,它还能够为今天的我们带来什么?
04
人物弧光:孙悟空的英雄主义与慈悲
《妙解西游记》想要告诉读者,孙悟空这样的人物,为每个身处平凡世界的读者,构建了一个童话式的英雄理想。
书中在讲述“通天河”事件中,作者韩田鹿这样写道:
“那些令我们景仰的英雄人物,他们或帮助人类战胜妖魔,或帮助百姓战胜邪恶,总之,他们的身上一定是有真正的利他的色彩,闪现着动人的道德光辉……
假如悟空只是了自己这个小团体顺利取到真经而与沿路的妖精进行争斗,即使过程再精彩,说到底,也不过还是出于功利的考虑,境界究竟还是不高的,但有了这样路见不平的故事,悟空的人格中就被注入了利他的成分,他的形象就具有了某种真正的英雄色彩和侠义精神,变得光辉和高大起来。”
正如书中提到的比丘国降伏白鹿怪,七绝山剿灭蟒蛇精,孙悟空以纯粹为民除害为目的的利他之心,对于整个英雄形象的塑造显得尤为重要。
这是《西游记》根植于创作者和受众内心的一种共鸣:
一种英雄式的,对待众生的慈悲。
其实不难发现,无论什么样的西游系列作品,不管孙悟空在作品里是什么性格,最后的落脚点一定都会强调出悟空内心深处柔软善良,与普通人共情的一面,这也是孙悟空作为一个民间文化符号所承载的大众的朴素期待——
受众期待一个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普通人,一个乡野青年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华本事,搏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也能够带着花果山的乡亲父老逆天改命,修改生死簿,最终在自己获得名利之后,还能不忘初心,拥有一个悲悯的正义道德观,为普通百姓施以援手。
正是在长大后我们意识到,大众对美猴王这一文化符号所付诸的期待,朴素而又简单,却难以实现。
唏嘘过处,一开始的问题似乎更好回答了。
读《妙解西游记》这本书的价值似乎真正在于,它让读者明白经典作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故事本身,更在于它们能够跨越时空,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产生共鸣。
DSC0007.jpg

DSC0008.jpg

•《妙解西游记》实体书展示 •
05
写在最后:《西游记》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
在全书的最后一节,作者也提出了自我思辨式的探讨:《西游记》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
从悟空的维度来讲,作者说,是对人生意义的探寻。
从弼马温到斗战胜佛,悟空从无知的懵懂开始,到追求自我欲望的满足,再到追求道德的完善,最后达到对宇宙人生的大彻大悟。用有“日本经营之神”之称的稻盛和夫的话来说就是:“我们降临俗世,经受各种风浪的冲击,尝尽人间的苦乐,或幸福或悲伤,一直到呼吸停止之前,我们都不懈地、顽强地努力奋斗。这个人生的过程本身,就像磨炼灵魂的砂纸,人们在磨炼中提升心性,涵养精神,带着比降生时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人世。我认为这就是人生的目的,除此之外,人生再无别的目的。”
作者最后在书中这样写道:
“你也可以为‘真经’做你自己的注解。因为很简单,只要你不是浑浑噩噩、醉生梦死,而是有所希冀、有所追求的话,那么你的心头也有一座“灵山”,而你的人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部活的“西游记”。
由梦想与磨难交织成的每一首乐章,在细节处都会有所不同。”
也愿我们,终将到达自己心中的“灵山”。


READ BOO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