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山西:守古村风华

时间:2024-8-30 22:34 0 181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泫水湖畔,红掌轻游凫绿水;湖心岛上,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晨7点30分,晨烟晓雾里,晋城高平市寺庄镇釜山村的街道上热闹了起来,村民们或步行,或骑车,沐浴在温暖的秋日中,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

从衰落凋敝的小山村到热门打卡地,从无人问津的空心村到又见村里的年轻人,依靠着“建设精品康养示范区,发展古村旧时光休闲旅游”,古村有了新貌。

表里山河,“晋”是华章。在三晋大地上,一座座古朴秀美、文韵独特的传统村落星罗棋布,与水为邻的“北方”水乡、意蕴悠长的山间田园、独具韵味的古村古巷古院、质朴厚重的北方窑洞村落……每处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

古韵悠悠 记录时光

在山西,每一砖一瓦,每一山一水,皆是故事,皆是传奇。根据统计,山西有中国传统村落619个,占全国的7.6%;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11个,数量居全国第一……从现存的传统村落来看,山西已成为北方汉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数量最多,风貌最完整、集聚度最高、类型最丰富的省份。

“村大河宽,街长巷多,横平竖直;寺庙宫观,一应俱全,碑多匾多,阁多亭多,古戏台,老长桥,锥子塔,李家张家刘家司家,四大家族兴水北。” 晋城市泽州县水北村一辈又一辈的村民们这样描述着自己的家乡。明清时期,水北村发展达到鼎盛,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存。

高平市下马游村,因战国时期秦赵长平之战的骑兵在此牧马游战,且位于河流下游,得名下马游;平定县柏井一村,相传西汉名将淮阴侯韩信曾在此筑柏井城,设柏井驿,秣马厉兵,逐渐形成村落……山西的传统村落,不少村名因战事而得,因商贸繁盛而孕育、扩展、延续,因庙宇戏台数不胜数而命名,因高官富商所建宅第而延续,也因造福乡里的村民而留名,一个个多彩有趣的村名令人玩味。

此外,挂在山上的官沟村、建在崖底的北岩村、悬在空中的王化沟、藏在地下的张店村、漂在水面的娘子关村……多样的地貌让山西拥有众多奇特古村落。

悠悠岁月中,山西的古村古建书写了人文历史,记录着乡村风貌。如今,在山西很多地方仍保留着丰富多样的传统风貌,延续着和谐恬淡的乡俗风情和生活形态。

守护故乡 不负时光

7月31日,由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主办的2024古村古建保护发展交流会在晋城高平市举办。会议以“保护利用古村古建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一场主旨发言、三场圆桌对话在古村古建的第一“线”,从价值思辨到理论构建,从保护传承方式探索到各地实践经验归纳,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相关领域代表、一线工作者等共同为古村古建保护发展建言献策。

在山西,古村古建保护步履不止,创新不止。

颁布实施《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推进山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

《山西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出台,针对山西传统村落的规划、保护和发展、资金投入等问题进行规定;

修订、颁布太原、大同、平遥、代县等名城保护条例,出台30余部地方保护规章、管理办法等,构建省、市、县三级法规体系,强化保护法治约束,夯实保护法治根基。

目前,山西省建立了“619个中国传统村落+1736个登记建档村落+3500个摸底村落”的全方位保护体系,开展了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五年行动(2021—2025年),省级财政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投入3.1亿元,形成“1个国家示范市+5个国家示范县+14个省级试点县”的示范路径。此外,山西省重视数字化保护工作,已实现619个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的全覆盖。

传统村落的保护不仅仅是对建筑和技艺的保护,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位于晋城高平市河西镇的苏庄村,有着“喜文化”的“根”。依靠当地连理树的传说和传统建筑,苏庄村解锁传统与时尚、古典与流行的搭配,大力发展“喜文化”,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路径,打造出“传统村落+文化创意”和“传统村落+艺术创作”等多元经济业态,让传统村落活化升级。

独辕四景车、九曲黄河阵、传统棉纺织、西社八音会……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非遗民俗,在长治市平顺县的传统村落生生不息、经久不衰,已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47项。

近些年,山西省推动传统村落由点到面的系统整体保护利用,努力把传统村落打造成为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乡建设深度融合的重要节点,逐步形成结构合理、文化鲜明、产业突出、活力明显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体系,让古老文化遗产火起来、焕发出新生机。

以文塑旅 新颜熠熠

院内青藤绕架,院外小桥流水。这是阳泉市平定县娘子关村村民帅忠成家中的美景。

娘子关村,坐落在“天下第九关”娘子关脚下。据记载,唐代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在此设防、驻守,故名娘子关。全村依山而建、村中家家清波临灶、户户枕水而居,形成了“水上人家”的独特景观。

来到娘子关村,涌动着的泉水从村头流到村尾。蜿蜒的乡间古道边,连环交错的水磨、水碾、水冲木轮,石头垒砌的房舍、墙面、城楼,不仅让人体会到“北域江南”的风情,还能感受历史的印记。

“我们村最大的特色是绕城而过的泉水,水温常年18摄氏度,四季喷涌不息,可以直接饮用。”2017年,在外跑运输的帅忠成回村当起了民宿老板。在娘子关村,越来越多像帅忠成一样的村民,吃起了“旅游饭”返村创业,家里的老房子变客房,老院子变餐厅,焕发出新的荣光。

入选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的平定县,在基于“太行深处有人家”的总体规划下,因村制宜,打造水乡村落、关隘长城、古商道贸易、红色革命等多元文化传统村落,村村皆不同。

在广袤的三晋大地,从太行峻岭到吕梁岸边,从晋南盆地到雁门塞外,传统村落遍布在山涧、河畔、高冈、平川。经历过“一粒明珠土内藏,未知何日放豪光”的萧条与落寞,如今真正“豪光”四射,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激活文化生命力,记忆里的“乡愁”不再如梦。

“东西两大阳,南北四寨上,沿河十八庄,七十二条巷。”一首流传久远的民谣,唱出昔日晋城泽州县大阳古镇的辉煌。这座历经2600余年的古镇里,城池寨堡、街巷纵横、官宅商居、寺庙祠庵比比皆是,35万平米的明清古建筑群保存完好,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散发出沧桑韵味。

行走在大阳古镇的古老村巷,细细聆听着藏在青砖黛瓦间的岁月低语;而转弯处,赫然出现在眼前的图书馆、咖啡厅、法式餐厅、特色民宿,又让人感受到学用千万工程经验的火热实践。

求新、求变、求突破。在珍视和保护原有村落风貌的基础上,山西融合出传统村落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深挖传统村落厚重资源,打造观光休闲、文物古建、古村民宿、文化遗产、名人典故、红色文化、名吃特产、生态康养、农俗体验、研学科考等乡村旅游路径;

采用老旧建筑材料,将传统建筑技艺与现代庭院设计相结合,老院落注入时尚养生和中式风情的全新元素,为游客带来更加多元的康养体验,“康养+”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

……

一个个传统村落,自然与历史辉映、风景与人文交融,乡村“颜值”直线上升,盘活闲置院落,聚集了人气,“传统村落+”赋予了村落更多的发展可能性。(武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