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极端高温下,气候行动刻不容缓(环球热点)

时间:2024-8-6 08:17 0 189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日,北半球多地迎来高温天气。图为在美国亚特兰大,一名建筑工人饮水消暑。
新华社/美联社

今年夏季,热浪席卷北半球。全球多地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部分地区日最高温度逼近或突破历史极值。高温与干旱、林火、暴雨等极端天气叠加出现,对人类健康和生产生活构成严重威胁。
专家表示,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是主要原因。面对这种情况,国际社会应采取更强有力的减排措施,为气候治理凝聚合力。
全球多地遭遇高温炙烤
7月以来,欧洲多国连续遭遇高温天气。7月30日,西班牙国家气象局启动极端高温警报,这是该国在12天内第三次启动极端高温警报。西班牙南部地区多地近日最高气温达到40摄氏度以上,部分省份最高气温达42摄氏度。
在西亚北非地区,海湾多国气温接连“爆表”,给民众生活带来挑战。6月底,阿联酋多地的最高气温已接近或超过50摄氏度,中暑和热衰竭病例明显增多。阿联酋宣布6月15日至9月15日实施午间工作禁令,禁止工人在中午12时至下午3时之间于露天场所或阳光直射下工作。
在北美,美国西部地区经历新一轮破纪录高温。美国国家气象局近日表示,约有3000万人正处于“超高温警告”或“高温警示”状态下。高温加上大风、干燥天气,导致美国多地野火延烧。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截至7月27日,美国全境有超过100处大型野火同时燃烧,且持续向北部和东部蔓延。
非洲和南美洲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温度分别比之前的记录高出0.51摄氏度和0.82摄氏度。在南美洲,高温导致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湿地——潘塔纳尔湿地提早大面积干涸。
美联社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数据报道称,7月17日至24日,全球有超过1600个地区的气温打破最高纪录或与最高纪录持平。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数据显示,7月22日全球日平均气温为17.16摄氏度,是自1940年开始记录相关数据以来最热的一天。
中国气象科学院研究员陈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全球高温天气增多、变强的同时,呈现多种复合新现象,值得高度关注并加强应对:一是“白+黑”复合,即高温现象不仅局限于白天,许多地区夜晚同样酷热难耐;二是高温与干旱复合,尤其在欧洲及北美中纬度地区,高温干旱导致地表蒸发匮缺,太阳辐射增强,陆—气反馈加剧了高温的强度;三是高温与高湿复合,形成所谓的“桑拿天”闷热天气;四是高温干旱与林火复合。在美国、加拿大等地,高温干旱引发森林火灾,加之风力作用,火势蔓延,极难控制和扑救;五是北半球多地近乎同时出现高温或者高温干旱事件,其中,多个主要粮食产区同时受到严重影响。上述新的复合特征加剧了高温灾害的破坏性。
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
专家表示,极端高温的出现,受自然气候因素及人类活动两方面因素影响,其中,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不容忽视。
“从气象学角度来看,高温天气通常由大气环流中的反气旋系统引起。近期,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及中高纬度阻塞高压较为强盛,受此影响,多地区出现‘热穹顶’现象,高压系统如帽子一般使热空气笼罩在地面,导致极端高温出现并持续多日。而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大大增加了极端高温出现的概率并推高了其强度。”陈阳说。
世界气象组织气候专家席尔瓦近日分析表示,从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等多种气候因素都可能助推极端天气,但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是主要原因,也是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和强度不断上升的长期背景。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提出,一个多世纪以来,化石燃料燃烧和土地利用等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使得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高出1.1℃,极端高温等极端天气因此变得更频繁和强烈。
陈阳表示,极端高温已给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多项分析表明极端高温已成为全球最致命的“天气杀手”,其危害性超过其他极端天气且极具隐蔽性。据联合国统计,自2000年以来,每年约有48.9万人死于极端高温,每年有近1.9万名工人因暴露在极端高温环境中而死亡。
“持续的高温酷热表明,气候变化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影响到每个人的现实威胁。”深圳市国际低碳发展研究院院长、深圳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王东对本报记者表示,极端高温对基础设施如供水系统、电网和公共卫生体系等构成严峻挑战,威胁粮食生产、能源供应和交通运输等关键领域,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气候治理亟待切实行动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近日表示,根据当前预测,2024年有可能超过2023年成为新的最热一年。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主任卡洛·布翁滕波表示,随着气候持续变暖,人们将在未来数月或数年内看到新的纪录被打破。
面对这种情况,气候行动刻不容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显示,国际社会必须采取比目前在《巴黎协定》中承诺的更强硬减排措施,否则到2030年将面临全球变暖2.5到2.9摄氏度。
“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人类社会完全有能力在兼顾经济发展效益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国深圳等地协同推进经济、气候、污染治理方面的实践表明,政府、企业和个人各尽其责,可以有效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王东说。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日前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就极端高温发表讲话时表示,为拯救生命并限制极端高温的影响,全球需要在4个重点领域采取行动: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应对“气候不作为”;关爱最脆弱人群;加强对工人的保护,特别是暴露在极端高温环境中的工人;利用数据和科学大力增强经济和社会的韧性等。
古特雷斯表示,增强气候行动,需要各国齐心协力。国际社会需要争取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取得强有力的融资成果,在创新融资来源方面取得进展;大幅提高多边开发银行的贷款能力,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危机;富裕国家兑现所有气候融资承诺等。
“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是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需携手合作,探索有效应对策略。”王东表示,国际社会应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朝着《巴黎协定》的目标方向团结协作,通过各类双多边平台充分协商、管控分歧,增强气候治理合力。(本报记者 林子涵)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8月06日   第 10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