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历经两百多年,“竹马会”为何成 ...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6 人收听 TA
52941
主题
53392
回复
72088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37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养殖业向新:院士养的猪,特别在哪里?
0/36
英国遭遇风暴重创:全国发布超150次洪水警报 400多个地区面临洪水威胁
0/33
APEC会议主题为什么是“赋能、包容、增长”?秘鲁总统这样解读→
0/34
马来西亚沙巴州官员:期待借鉴中国经验推动经济发展
0/29
两个人,一座小站,海拔3568米(守望)
0/27
链博观察|第二届链博会亮点前瞻:“链”味十足 向“新”前行
0/27
古代文物遇上现代审美,“宝藏”文创冰箱贴中藏着文化自信
0/28
“花经济”展新“颜” “颜值”变“产值”身价倍增走俏海外
0/25
万人说新疆|梦想的音符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历经两百多年,“竹马会”为何成为运河文化的记忆符号?
时间:2024-7-5 22:32
0
235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运河孕育了丰富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千百年来,运河两岸的人们,用身口相传的方式,让这些非物质文化延续相承,成为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形成了运河文化独特的记忆符号。
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寺各庄竹马会”,是天津北运河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竹马会的演员不多,只有9个人,他们穿戴着京剧的头面和服装,8个人跨上竹马,1个人撑起黄罗伞,随着传承人的指挥,鼓点的变换,宛如骑上真马一般,或疾驰,或缓行,表演出一场“昭君出塞”的故事。
每当农闲的冬日,寺各庄村安静惬意,走在村子里,抚今追昔,原来竹马会流传下来的背后,是一代代精心选拔出的传承人,一段关于保护的故事和一份忠诚坚守。
一代代选拔的传承人
寺各庄在天津市武清区大孟庄乡,是一个靠近北运河的村落,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能说上两句竹马会的历史。
“竹马”其实是一种古代儿童玩具,多以竹竿制成,小孩将其夹在胯下充作马骑。后来,竹马吸收了一些传统的戏曲、曲艺表演艺术的唱词、音乐、服饰等,发展成为一种汉族民间舞蹈,成为民俗文艺活动或节庆活动中常见的一种表演节目,被称为“竹马会”。
“两百多年前,有一个山东人,从寺各庄经过,传给了寺各庄村的村民,这个山东人多才多艺,还比较懂音乐,当时教授了各种唱段有23首。”程立东是竹马会现在的传承人。
“寺各庄竹马会”是以“昭君出塞”为蓝本,通过演唱和跑竹马相结合的方式,演一出民间花会,主要的演员有9个人,包括凤冠霞帔的王昭君,头戴乌纱帽的宫廷画师毛延寿,为队伍开路的男头马和女头马,两名迎亲的鞑靼兵和两名宫女,还有一个给娘娘打黄罗伞的丫鬟。
程立东还记得,自己初次与竹马会擦出火花,是在16岁那年,看着村里竹马会演员们练习,那时的程立东经常跟在后面跑,“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大爷从同村村民那传承了竹马会,扮演起毛延寿。他看我特别喜欢,就开始手把手教我了。”
2006年前后,程立东从大爷手中接过了毛延寿的马鞭,成为了新一代的传承人。
那时候的竹马,马头和马腚都是用竹子做成,然后在竹子外粘上牛皮纸,外面再上漆上油,颜色各异,形象生动,马头和马腚之间再用竹子进行连接,风吹不破,雨浇不坏。
“因为我们没有双人斗的武戏,所以又被称作‘文会’。”表演时,竹马的马头和马腚分别跨于演员的前身、腰后,再穿戴上人物的服装和头面,扮相生动,酷似骑马状。
一遍“寺各庄竹马会”有8个场门,演员和锣鼓要根据队伍中程立东扮演的毛延寿右手铃铛,左手马鞭的指挥,变换出不同阵型和鼓点,时而疾驰如风般奔跑,时而徐徐迈步地走,忽快忽慢的节奏,引得观众入胜。
“这一遍演下来就要二十多分钟,我们一般出去演出,都要表演好几遍,有时候还会一整天,虽然是文戏,但也是特别累的。”程立东说,眼看着自己年逾五十,三四年前,他开始物色培养下一代传承人,找到了同村热爱竹马会的小伙子鲁杰,“涉及竹马会能不能长长久久地传承下去,所以选拔传承人花了我很多心思。”
一段关于保护的故事
从同村村民,到程立东的大爷,到程立东,再到可能成为未来传承人的鲁杰,能够看出,竹马会并非家族传承。
会长任志祥说,虽然每次登台的演员只能有9名,但全村有一百多人,各家各户都有能表演竹马会的人。可以说,竹马会得以流传下来,是合全村之力。
上个世纪80年代,竹马会遭遇过低谷,村里会的人越来越少,几位村里的老人看了着急,号召大家一起学习。从做竹马到采买服装、头饰,哪一项都要花钱,可那时候,谁能拿出钱来置办这些东西?
“1984年,我们全村500多户村民,家家户户都自愿出钱,集了1000多块钱,让竹马会置办物件,是这笔钱,救了竹马会,才让竹马会一直流传下来了。”任志祥回忆道。
66岁的田秀华从1986年开始扮演王昭君,这一演就是十多年。田秀华回忆说,那时候老人们对学习竹马会的年轻人都很严格,练习竹马特别辛苦。
“比如你必须是小碎步,这样带着竹马跑、走的样子,才能跟真的骑马一样。如果像正常走路一样,马屁股会颠起来,很严重,看上去人和马不协调。”田秀华说,为了练好小碎步,村里的老人要求两腿之间夹上向日葵杆或者麦秆,无论快走还是慢走,不准落地。
最辛苦的还不是练习步法,而是演出时装扮的头面。竹马会演出是京剧扮相,虽然没有京剧的妆面那么精细,但为了让人看着精神,佩戴各种头饰,也需要用布将头包的紧实一些,包头,让很多年轻演员头晕目眩,甚至呕吐,“那时候大家都不图嘛,练走路,包头,都特别辛苦,有时候演出一天下来,脚上都是泡,但都坚持过来了。”
虽然辛苦,但田秀华忘不了演出的场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因为大家的热情,竹马会演出,常常是从上午10点多开始,一直演出到夜里,每次演出都是人山人海,有的人被挤到了田地里,有的人翻上墙头看,还有的夜里举着火把追着看。
一份37年的忠诚看守
听着田秀华的讲述,任志祥笑着陷入了回忆。
1985年,任志祥刚刚34岁,当时只是觉得好玩,所以常常到竹马会帮着打下手,一来二去,办事牢靠、老实稳重的他被几位竹马会里的老人看重,极力推举他为竹马会的会长,让他帮助打理竹马会对外的一切事物。
“我当时不想接手,但实在没办法,老人们很坚持。”最终,任志祥接过了管理权。那一刻,老人们叮嘱他,“寺各庄这点眉眼的事,你别给丢了就行。”这句话,任志祥深深地刻在了心里。
2000年,村里党支部换届选举,为群众服务多年的任志祥被推选为代理村党支部书记。2008年,在乡里开会时,听说可以申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动了心,虽然有的村民不以为然,但任志祥说,“我们竹马会两百多年的历史,应该试试。”
将所有材料递交上去后,任志祥开始了迫切的等待。2009年10月,“寺各庄竹马会”申请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现在,有了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竹马会有了自己的活动室,登台的演员可以在那里彩排,新入会的演员可以在那里练习,竹马和头饰、服装,都可以放在橱窗里保存,音响和锣鼓也都有了自己的房间……
(津云新闻记者 鲍燕)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