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科技新闻
›
6月13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火星火山上首次发现霜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48984
主题
149001
回复
175157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科技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3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145
陈怀宇履新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
0/140
贺岁快闪,中国黄金“新年有钱花”来了!
0/124
多家银行已超额完成“开门红”!揽储策略、对公投放有何新变化?
0/123
陈怀宇任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
0/126
省政协委员黄仕坤:支持人工智能赋能黄金珠宝产业丨2025广东两会
0/122
陈怀宇任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
0/112
新华保险持续接盘王健林名下资产,已收购11家万达广场
0/119
专访马骏:动员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金融、转型金融
0/127
2024年银行理财存续规模29.95万亿,产品平均收益率2.65%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6月13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火星火山上首次发现霜
时间:2024-6-14 09:51
0
354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6月13日(星期四)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
《自然》网站(www.nature.com)
1、科学家找到了睡眠不足破坏记忆的原因
最近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当老鼠被剥夺睡眠时,一个与长期记忆相关的关键大脑信号会减弱;即使是一次夜间睡眠不足后的正常睡眠,也不足以修复大脑信号。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睡眠不足会破坏记忆的形成。
该研究的合著者、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医学院的计算神经科学家卡姆兰·迪巴(Kamran Diba)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发现可能会导致有针对性的治疗来改善记忆力。
大脑中的神经元很少单独行动;它们是高度相互关联的,经常以有节奏或重复的模式一起启动。其中一种模式是锐波涟漪(sharp-wave ripple),在这种模式中,一大群神经元以极端同步的方式放电,然后另一大群神经元也以同样的方式放电,如此反复,一个接一个地以特定的速度放电。这些涟漪发生在海马体中,这是记忆形成的关键区域。这种模式被认为是为了促进与大脑新皮层的交流,而大脑新皮层是储存长期记忆的地方。
研究人员注意到,无论是在清醒的时候还是在深度睡眠的时候,锐波涟漪都容易发生,而睡眠中的这种爆发对于将短期知识转化为长期记忆尤为重要。这些涟漪、睡眠和记忆之间的联系已有记录,但此前很少有研究直接操纵睡眠来确定它如何影响这些涟漪,进而影响记忆。
2、太空旅行会如何破坏一个人的生理机能
几十年来,通过对专业宇航员的研究,人们绘制了太空旅行对健康影响的图谱,但这些专业宇航员在精神上和身体上都已接受多年的训练。随着SpaceX等公司将越来越多平民运送到太空,太空旅行正逐步平民化。最近发表的一系列科学报告,旨在描绘航天飞行如何影响具有更广泛健康史的太空游客。
研究表明,在太空轨道上停留几天会导致免疫细胞破坏、脱水和思维模糊,但这些情况在旅行者返回地球后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这44份报告由超过25个国家和100个机构的作者撰写,综合起来,构成了详细介绍太空旅行对人体影响的最大数据目录。论文的合著者表示:“这是航天精准医疗的开始。让我们把现代分子生物学工具的全套装备带给这些普通人。”
在最新的研究中,一些研究评估了SpaceX公司2021年“灵感4号”飞船4名平民宇航员的健康状况,这是第一次环绕地球轨道飞行的全民用航天飞行。
在轨道上大约三天的时间里,宇航员收集了唾液、尿液和血液样本,对自己进行了超声波检查,进行了认知测试,并佩戴了健身追踪器。研究人员对这些标本和数据进行了评估,发现了一些以前只在更长时间的太空飞行中记录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免疫细胞功能的改变,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延长。
然而,大约95%的变化在宇航员着陆后不久就恢复了。剩下的一些变化在着陆后则至少持续了三个月,这表明它们的恢复期更长。
《科学》网站(www.science.org)
最古老病例揭示人类如何在全球传播疟疾
疟疾是一个古老的健康威胁。关于这种病原体的历史记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基因证据表明,人类至少已经与这种疾病抗争了数万年。
然而,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疟疾是一种“幽灵病”。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和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这两种致病寄生虫在古代人类遗骸上没有留下明显痕迹,研究人员因此难以追踪其感染时间。哈佛大学的考古遗传学家克里斯蒂娜·沃林纳(Christina Warinner)表示:“疟疾对人类历史至关重要,但在考古学上却很难找到证据。”
沃林纳及其团队通过对古代人类遗骸的DNA进行分析,发现了36例疟疾病例,从5600年前死于德国的一名男子到18世纪初埋在比利时的士兵。研究小组还在南美洲发现了当地已知最早的病例,追溯到公元1600年左右,表明欧洲殖民者将疟疾带到了新大陆,而另一种疟疾是通过奴隶贸易从非洲引入的。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表明早在人类航空旅行和汽车出现之前,古代人就已经将疟疾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科学时报》网站(www.sciencetimes.com)
火星火山上首次发现水霜
最近的研究发现,火星塔尔西斯(Tharsis)火山群的山顶上有霜,尽管它只在天亮后短暂存在,然后就会蒸发。塔尔西斯火山群位于火星热带纬度内,这里有太阳系内一些最大最高的火山,包括高达21千米的奥林匹斯山(Olympus Mons)。
霜是通过欧洲航天局追踪气体轨道飞行器(Trace Gas Orbiter)上的CaSSIS相机拍摄的高分辨率照片发现的。欧洲航天局火星快车空间探测器(Mars Express)上的高分辨率立体相机的独立观测也证实了这一发现。
由于这是第一次在火星赤道附近发现水霜,需要重新考虑火星气候的动态。此前认为,由于太阳的能量和赤道稀薄的大气,火星表面不太可能形成霜。火星地表温度可以上升到很高的水平,以至于火山顶部的任何地方都不会结霜。
根据这项研究,霜只在日出后的几个小时内短暂出现,然后由于高温而被太阳光线蒸发。
尽管霜层非常薄——大约是人类头发的宽度——但据估计,每天在火星的大气和地表之间有15万吨的水循环。
《每日科学》网站(www.sciencedaily.com)
1、肥胖增加患癌风险,但能提高免疫治疗效果——研究人员解释
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Vanderbil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巨噬细胞在肥胖与癌症之间的复杂联系中扮演了意想不到的角色。
研究表明,肥胖会增加肿瘤中巨噬细胞的数量,并诱导它们表达免疫检查点蛋白PD-1,而PD-1是癌症免疫治疗的靶点。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自然》(Nature)杂志上,揭示了肥胖如何增加癌症风险的同时,也能提高免疫治疗效果的机制。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研究了肥胖对癌症的影响,并探索了“肥胖悖论”——即肥胖虽然促进癌症进展,但也能改善免疫治疗反应。
在小鼠模型中,研究人员发现肥胖小鼠和瘦小鼠的肿瘤中巨噬细胞存在显著差异。虽然PD-1蛋白通常被认为是作用于T细胞的免疫治疗靶点,但研究发现,肥胖小鼠肿瘤中的巨噬细胞表达更高水平的PD-1,且PD-1直接作用于巨噬细胞,抑制其功能。
2、一项零排放技术:利用藻类发电
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Concordia University)光学生物微系统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能源》(Energie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新论文,描述了他们从藻类光合作用过程中提取能量的方法。这些藻类悬浮在一种特殊溶液中,并被安置在小型动力电池中。如果配置正确,这些电池可以为低功耗和超低功耗设备(如物联网传感器)供电。
研究人员表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电子。我们的模型捕获这些电子,从而发电。因此,这不仅是一项零排放技术,还是一项负碳排放技术:它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产生电流。唯一的副产品就是水。”
微光合动力电池由一个蜂窝状质子交换膜分隔的阳极和阴极室组成。研究人员在膜的两侧制造了微电极,以收集藻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电荷。每个阳极或阴极室的尺寸仅为2厘米乘2厘米乘4毫米。
藻类悬浮在阳极室的两毫升溶液中,而阴极则充满了铁氰化钾(一种电子受体)。一旦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并释放电子,这些电子将通过薄膜的电极收集并传导,形成电流。
与此同时,质子将穿过膜进入阴极,引起氧化反应,导致亚铁氰化钾还原。
研究人员解释称,这个过程也可以在没有阳光直射的情况下工作,尽管强度较低。
《赛特科技日报》网站(https://scitechdaily.com)
利用人工智能解码抹香鲸语言,揭示复杂交流系统
几千年来,鲸鱼的魅力一直激发着人类的好奇心,成为神话和民间传说的中心。特别是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鲸类学大大提升了我们对这些海洋哺乳动物的认识,但研究鲸鱼仍然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现在,多亏了机器学习技术,我们离了解这些温和的巨人更近了一步。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和鲸目动物翻译计划(CETI)的研究人员最近使用算法解码了“抹香鲸语音字母表”,揭示了抹香鲸交流中的复杂结构,类似于其他动物物种和人类的语言系统。
最近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抹香鲸的尾语,即它们用来交流的短脉冲,根据对话环境的不同在结构上有很大差异,揭示了一个比以前理解的要复杂得多的交流系统。
研究人员从东加勒比海的抹香鲸家族中收集了9000条尾语,为揭示这种生物复杂的交流系统提供了重要基础。除了数据库,该团队还使用了模式识别和分类的混合算法,以及身体记录设备。结果表明,抹香鲸的交流并不是随机或简单的,而是以一种复杂的组合方式组织起来的。
这项工作不仅提高了我们对海洋生物学的理解,还有助于更广泛的保护工作,并与外星人交流的研究相呼应。(刘春)
延伸阅读
小红书员工仅1/5工龄满2年 32岁就不让进了
欧盟“下手”,比亚迪等多家中国车企中招
传OpenAI年化营收半年翻倍 增至34亿美元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