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娱乐新闻
›
单日进账2000万!无脑爽剧流量赚翻了,网友:小心“奸商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47081
主题
147098
回复
173190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娱乐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7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55
从容应对市场起伏,平安理财“新安鑫灵活策略”打造“固收+”标杆丨机警理财日报
0/45
太保服务·纪录片|夕阳正暖 老有长护
0/49
全国人身险营销员跌回281万人
0/48
新旧准则并行期,险企财报“颠簸”前行
0/48
资金回流黄金ETF,关注止跌反弹机会
0/55
数量从6家扩容至27家,险企参与个人养老金市场还需供需两端发力
0/51
“固收为王”遇困,银行理财破局
0/46
对第二轮经济刺激的思考:关键在落地
0/53
马斯克值多少钱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单日进账2000万!无脑爽剧流量赚翻了,网友:小心“奸商”割韭菜
时间:2024-5-11 12:00
0
371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引言:你最近被"微短剧"种草了吗?一打开手机,就会被各种广告狂轰滥炸,诱惑你点开观看那些"爽剧"。瞬间剧情反转,总裁宠妻、重生逆袭....看着看着就停不下来了。
微短剧热潮很大程度源自一些头部公司的引领。北京点众科技就是微短剧行业的领军者之一。
该公司出品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微短剧爆红,上线当日的充值收入就超过了2000万元。
如此丰厚的回报,让资本对这个行业垂涎三尺。
上班路上、吃饭时间、甚至通宵达旦,只要有一点空闲你就开始刷那些只有几分钟的"土味爽剧"。
最荒谬的是,为了解锁后续剧情,你还临时加入了会员,充了不少钱。
当清醒过来,你才发现钱包已被掏空,剧情却毫无营养可言。
《后妈》过亿成爆款,点众科技微短剧赚翻了
提起爆红的微短剧,想必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了。这部虽然仅有10集、总时长不到3小时的小剧集,
但据DataEye数据显示,在2月12日,这部剧上线当天便以514.3万的热力值排名第二,成为微短剧界“第一个尝螃蟹的人”。
上线不久,单日充值就能超过2000万!春节期间拿下抖音短剧排行首位!
(数据来源:百度百科)
作为出品方北京点众科技也是赚足了眼球和money,
短短几天内就赚回了全部的制作投资,更在接下来的放映过程中持续狂赚钞票。该剧仅仅拍摄十天、后期投入了八万左右,血赚几百倍!
(数据来源:百度百科)
对于素来以网络文学为主业的点众科技来说,这部剧的火爆正好解救了它在传统网文领域逐渐陷入瓶颈期的困境。
那么,点众科技是如何做到在微短剧这个后起之秀的赛道上短时间内就占据头把交椅的呢?
不得不提到其出品思路的先见之明。
(数据来源:dateeye)
早在2023年,点众就开始布局微短剧业务,通过与一些头部IP运营方合作,拿到了大量优质IP储备。
比如被改编成《后妈》的同名网文IP,就是出自知名女频写手"芷沫"之手。
其次是运营推广的高效率。作为老牌网文平台,
点众科技在用户运营、精细化投放等方面积累了十多年的经验,能够精准把握受众需求,做到"对口投放"。
对于《后妈》这样爆款IP改编的微短剧,有针对性的运营自然事半功倍。
当然,除了公司的运作手段外,《后妈》本身的制作品质也是爆红的重要原因。
言简意赅的女性励志情节,加上时髦俏皮的90年代复古风,生动写实的剧情表现
,无不引发了当下女性群体的共鸣。毕竟,人们看微短剧更多是为了获得一种简单快乐、片刻放松,《后妈》正好击中了这个需求痛点。
微短剧虽然暂时还存在一些“潦草”,但绝对有潜力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化符号和产业形态。
不过枪打出头鸟,无脑爽剧也带来了不少吐槽的声音。
无脑消遣遭诟病:微短剧是“补药”还是“毒药”
最近在朋友圈被各式各样的"狗血爽剧"刷屏了。
刚看到剧名我就觉得有点不太对劲儿——《野蛮掌门:妻奴养成指南》、《魔尊易主:9000次干扰》、《极品鲜妻:老公有点甜》......我去,
这些标题也太"土味"了吧?
打开一看,哦豁,情节高能,套路满满!
男女主看对眼就是一见钟情,然后穿越来穿越去,剧情反转折腾得令人眼花缭乱,最后主角光环一出,男女主轻松就解决了一切困难,终于成了"神仙眷侣"。
什么鬼?真么老套无厘头的剧情也有人看?
说实话作为一个电影电视剧迷,笔者对这种"微短剧"的质量确实持很大质疑态度。看似势头正劲,付费收视爆棚,但其实也正暴露出一个严重问题——
内容单薄低级,只图一时的刺激快感,缺乏审美与思维层次。
可是问题在于,借助移动互联网和短视频的东风,微短剧正在被越来越多年轻人所关注。它们简短精炼的形式很快就能攫取观众的注意力,而剧情夸张、反转唐突的特点,也容易让人在短时间内产生过度的情绪投入和快感体验。
更可怕的是,频繁暴露在这种无脑爽剧之下,人的脑力和耐心也可能会随之变差。
因为微短剧的制作理念就是高强度情节,想方设法让你产生新鲜感。可一旦新鲜感消失,就需要更大的反转才能"续命"。
久而久之,"麻痹大脑、加重暴力"就成了这种低级文化的惯性思维。我们的认知空间会变得越来越狭窄,欣赏力和思维力也将不断下滑。
最终沦为"快餐文化"的俘虏,哪还有机会静下心来欣赏经典作品了?
当然并不是说微短剧就100%是"毒药",如果节制使用,偶尔放松放松,倒也无伤大雅。毕竟不是所有的快餐都是垃圾食品,只要适量且选对地方,也是可以满足味蕾的。
关键在于控制好份量,培养起良好的审美习惯。
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微短剧的存在价值,它毕竟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影体验形式,让茫茫大众有了更多文化消费选择。
只不过微短剧要想可持续发展,从一时的视频爆款蜕变为真正有影响力的文化符号,内容端的自我修养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头部制作公司要勇于走出低级路线,多推出一些有深度、正面价值导向的优质内容。
毕竟,好的艺术作品需要有温度、有力量,才能打动人心,留存人们的记忆。
“微短剧”爆火吃相也难看
到底是消费者在买单
随着手机APP推送上越来越多"微短剧"广告,身边也有不少人被种草了。不知不觉间,这股"土味狗血剧"热浪刮得我们有些猝不及防。
对微短剧行业最具杀伤力的,当属其模糊的付费套路。
在缺乏“先行产品”的前提下,一些平台和发行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会设置各种诱导陷阱,让用户在不知不觉间就多次扣费甚至自动续费。
身边就有不少年轻朋友反映,自己是被广告蛊惑着下载了某个微短剧App,本以为只是花几块钱看看"无脑爽剧"打发时间。
没想到三天之后,居然就被扣了几十上百元,打开一看,原来这货默认给你开通了季度或年费会员。
更有意思的是,由于付费的无意识性,许多被扣费者反而并不愿意投诉维权。毕竟只是十几二十块钱,倒也不值得大费周折。
然而放任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必将造成消费者心理预期的进一步扭曲,最终无异于潜移默化地纵容了这种乱象。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从去年以来,官方和消费者组织已经开始重视微短剧行业的规范发展问题。多次提出要从内容准入、广告宣传、付费模式等方面入手,加强对微短剧制作和发行的管理。
微短剧火爆靓丽的前景固然值得期待,但我们也需要
在享受快乐的同时,敏锐洞察其中暗藏的种种隐患,从而引导行业朝着更加文明有序的方向发展。
广电官媒锐评:"土味爽剧"走出海外!
今年无疑是中国"土味狗血剧"横扫全球的一年!
仅从YouTube上看,就有不少由国内微短剧改编的外语版作品,陆续在欧美、东南亚等地区引发一股追剧狂潮。
随着相关新闻报道的不断曝光,笔者也不由开始对这个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作为曾经对"中国传统文化输出"夷之又夷的海外观众,他们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
会对这些"狗血神剧"产生如此高度的共鸣和追捧?
经过观摩和研究,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土味剧"确实存在一种独特的"异国情调"魅力,
能够让人在观影时获得一种"猎奇"般的愉悦体验。
这些作品往往喜欢使用很多中国元素作为卖点,
无论是中国武术招式,还是汉服元素、皇室宫廷场景等,都能给外国观众带来足够的观赏性和新鲜感。
久而久之,不免就会被这种"异域风情"给深深诱惑和吸引了。
也不能忽视,部分中产家庭、中年白人群体对这些"想象式"影视作品也存在一定追捧热情。这就好比当年韩剧、陆剧在中国也曾一度风靡的情况,人们更多是出于对其他国家生活方式的好奇和向往,而不是单纯的文娱需求。
这种"穷人的文艺,富人的消遣"形态,正是中国狗血剧在海外叫响的最大推手之一。
很多中产白人在观赏后,总是会痴痴地感叹:"这就是我们向往的、高大上的东方生活吗?"从而满足了一种来自底层的文化想象。
当然海外流行与否,并不代表它们就是优秀的文化产品。作
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媒体人,我们更应该审视和反思这种文化输出对于民族形象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看,国家广电总局近期对这一现象的评价,倒是值得我们三思而行。
一味追求"酷炫"和通俗化,难免会让外界对我们的文化内涵产生曲解。
所以,未来中国优秀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仍需要秉承"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初心,精心打造一批既有思想深度、又蕴含文化自信的优秀作品。
微短剧虽然为大众带来了便捷的视听体验,但其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隐患。
头部效应明显,内容同质化严重,付费模式需规范,消费维权更是任重道远。
我们作为短剧的接受者当然不能一味地贬低和否定微短剧,毕竟它是一种文化创新的尝试。
但值得思考的是,这种模式是否符合大众的长远利益?是否会对年轻人的审美品位和认知能力造成潜在影响?它真的能给大众带来正面的价值观和精神食粮吗?
笔者认为,微短剧产业需要规范发展,完善内容生产机制,强化行业自律,重视价值观引导,与时俱进更新表现形式。
只有当内容、商业模式和价值取向三位一体,微短剧才不会被简单归为"无脑消遣",而是成为人们真正值得追捧的潮流文化符号。
您都被哪些微短剧“种草”过?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您认为微短剧给你带来的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看法,谢谢。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