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朴赞郁新作不行?

时间:2024-4-20 12:57 0 299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Argoon
有一些名字,比如朴赞郁和小罗伯特·唐尼,费尔南多·梅里尔斯和吴珊卓,乍看都挺风牛马不相及,一旦相撞,就让人好奇爆棚。
Max的新剧《同情者》就玩了这么一出混搭大戏,方方面面都以拼装先行吊人胃口,这也贴合好莱坞加速开发带有非西方背景故事的趋势,更多外来元素给本土创作增添新意以及视野,尤其是一些顶尖创作者的合作、过招,至少能够先声夺人。
《同情者》有一块很合适的土壤。它要在七集篇幅里,还原一名越共间谍在越战最后几天里的斗争,以及随后他在洛杉矶的难民生活。
DSC0000.jpg

越南与美国,间谍与难民,身份的相互交错,注定故事哪怕只有短短时日的聚焦,但是前接持续二十年的战争,后续不知终点的对抗,已经有足够宏大、悠长的时代背景。
剧集开篇有几句话,「在美国,它被称作越南战争。在越南,它被称作美国战争……所有战争都发生了两次,第一次在战场上,第二次在记忆里。」这是对这些经历与创伤的二度延续,也精准打开了《同情者》这个大制作的坚硬外壳。
故事一展开,就是侯宣德饰演的男主角在陈述。整整一集,他没有被提及名字,资料上只有约略的「队长」二字,作为含糊暗示。
在小黑屋,他交待自己是间谍、潜伏者、特工和双面人,身份名词的罗列,一边在布下悬疑基调,一边在重复加密,让他深深潜入那场牵涉多方势力的战局,通过人与历史的勾连重述历史。
DSC0001.jpg

尤其是「双面」,实质上也是整个故事的一大核心。
首先他是法越混血,其中法国血脉来自天主教神父父亲,在夫权、父权、神权上叠加的,难免是侵略者、殖民者的意蕴,而他典型的越南长相上,嵌了一双蓝眼睛,成长经历所经受的侮辱可以先旁人一步,在内里滋长蔓生。
其次,他在越南出生、长大,但是在美国念大学,与其说自我认同有了变化,不如说他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了如指掌,让他产生了更大的抽离心理。
由此他精通了英语,远超同胞在口音上的挣扎,他可以「聊美国棒球队排名,聊魅力迷人的简·方达,评论滚石乐队和甲壳虫乐队的优缺点」,可以以西方「身份」畅行东方。
DSC0002.jpg

他会抓住一切机会炫耀英语水平,并将其转变成自己的生存工具,以及某种带有挑衅属性的勋章,在身为间谍的苦困中,先行享用「高人一等」对过往屈辱的反击。这不同于法语,也不同于法语予以他的矛盾。
顺着语言的双面甚至多面,又有了第三点。他是来自北越的卧底,但是做了南越的军官。在他的「口述」中,越共领导北越,打败了长期殖民越南的法国,而南越则是美国从法国手里夺走并接管的,形成了延续历史的新矛盾。
他站在北越或说越南的间谍立场,赋予了这股大潮正义性,而他跟南越军官、士兵以及美国中情局特工的交情,也激增了间谍本身的自我矛盾。
DSC0003.jpg

第四个「双面」特征附着于这样的矛盾性上。这不仅是他为了确保好友邦等人的安全,争取到美军撤离计划的支持,却没想到机场受到袭击,导致邦的妻儿当场毙命,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办法调和各方冲突,没有办法螳臂当车,他必然会在这样的撕扯中以个体见证愿景与现实的背反。
于是等他与幸存者去到美国,在异国环境中跟伺候的将军等人一样,面临社会地位的急速沉降,身份的掣肘再度让他成为观照战争与文明、人性与兽性的容器,他在秘密身份与未知经历中所埋藏的,是双面人本质上的渺小与虚空——现状总能找到更多荒谬落差来瓦解他作为个体的差别,作为智者的敏锐。
往后,还会有更多剧情体现双面状态的丰富性,而在第一集的展开中,我们见证到的是双面人生率先遭遇审问。
他的美国朋友克劳德不像原著那样,最先展现的是相对亲善甚至假装糊涂的一面,在电视剧里,他被克劳德「请」入戏院,不得不见证自己的同伴,一个女性,跪在台上,被若干充满游戏劲头的男人残忍胁迫吐出情报——这很朴赞郁,惯用也善用人性的阴暗来做毋庸赘言的表达。
DSC0004.jpg

坐在观众席正中的是他,克劳德则在右后方,既是在看审讯,也是在看他的反应,与此同时,又故意留了视角盲点,允了他偷偷落泪的机会,或者说这是导演刻意与观众的交流,表明在此已经跳出了逻辑的严密,是主角借助眼泪,为自己,也为导演抒情地亮出底牌。
显然,双面人不止一个。各式人物同时踩在不同的阵营,营造了历史更大的模糊性与复杂性,带给《同情者》颇为驳杂的音量和视角。
我们对他们身份、立场所提起的兴趣,也是对这样一个格局的好奇,即早已被拍滥的越战题材里,其实还有很多叙述的可能。
DSC0005.jpg

刚才提过,放在越南和美国,这场战争连名称都是不一样的,对应的还是立场差异。我们倾向于把越南抗美救国战争称为越南战争,简称越战,因为判定为中苏等国所支持的北越(即越南民主共和国),协同南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战线」,反抗受到美国等支持的南越(即越南共和国)。
战争从1955年持续到1975年,是二战后全球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并对世界政治格局、思想文化进行深刻重塑的战争,也是美国自二战后参战人数最多的战争,因为消耗过大,国内反战情绪高涨,最终逐步撤离越南,而北越打赢南越后,获得了越南的统一。
尾声阶段涉及到的北越轰炸空军基地,美军最大规模的直升机撤侨行动「常风行动」,《同情者》第一集都有一定还原。兵荒马乱,风雨飘摇,给了男主在内的许多人思索现状与未来的动因。
DSC0006.jpg

乱局对历史进程无从估量的调度,拉长了剧名「同情」的辐射范围,既是对自己,也是对国人,既是对当下,也是对历史,它实质上可以激发出天真又伪善的质地,观众会借此静候更多荒谬的面向。
这就有别于许多越战电影的模式和落脚。从六十年代战时的《绿色贝雷帽》,一直到前年的《有史以来最棒的啤酒运送》,已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美国出品居多,二是对战争的否定、批判逐渐成为主流。
当中不乏经典,包括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猎鹿人》《野战排》《阿甘正传》,摘下戛纳金棕榈奖的《现代启示录》,而我们也习惯了在展现战争残酷或将士创伤的影片中,形成对同类影片的先行认知。
DSC0007.jpg
《猎鹿人》
《同情者》不是没有这些展示,但是放在次要位置,它更要通过双面人与双面人生,来重新审视这场战争在暴虐之外更多派别始终尖锐的对峙,在结束之后相关人员依然受困的影响。
而且原著作者阮清越是一位越南裔美国小说家,经历过1975年西贡陷落这一历史事件后才举家移民美国,就跟写出《大地上我们转瞬即逝的绚烂》的王鸥行一样,共享了类似的由越至美的过往,也共享了越战阴影,以及把这些创痛植入文学叙述的意图。
他们的作品都得到了文坛的不吝赞美。如果说王鸥行在日常生活与同性倾向中予以越战创伤别样疼痛,阮清越则在传奇杜撰中把伤痕拆解、拼装成更扑朔迷离却也更醍醐灌顶的现状审视,通过谍战、悬疑等多种类型的杂糅,通过陈述方式与呈现视角的不断变化,推演历史的裂变与未来的讽喻。
DSC0008.jpg

这样盘根错杂的文本并不容易转译成镜头语言。朴赞郁做了最基本的铺垫,也遵循原著跳荡但紧实的思路,来打破线性叙事对故事的束缚,观众在黑暗与紧张的拿捏里开始体会到既因为传奇而抽离、又因为亲历而亲昵的东方视角,哪怕奇观还没有亲民地表现出来,却展示了这部作品不甘平庸的野心,一如现下的男主。
三集过后,继《女鼓手》后再拍谍战美剧的朴赞郁会交棒给费尔南多·梅里尔斯,执导过《上帝之城》《不朽的园丁》《教宗的承继》,对历史与现状观照透彻的导演。而最后三集则由马克·穆登负责,他拍过英剧《绛红雪白的花瓣》《乌托邦》和电影《援助》。
继《奥本海默》后再度推远钢铁侠影子的小罗伯特·唐尼,得了克劳德这个角色。而在《杀死伊芙》后迅速拓宽事业又一春的吴珊卓,会扮演尚未出场的索菲亚,让人颇为好奇在这个阵容混杂的剧集里,这些各有特色的成名影人,可以把故事的层次逼出几分。
DSC0009.jpg

目前看来,剧集不像原著,能在一开篇就把受众狠狠推入一个语言网织的漩涡, 它还在略降门槛地招客,而缺少那种从容自若的狡黠,不管不顾的霸气。
后面还有逆袭的机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