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杭州亚运会)亚运会刮起“非遗风” 让世界触摸中华文化

时间:2023-9-28 10:34 0 421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新社杭州9月27日电 题:亚运会刮起“非遗风”  让世界触摸中华文化

作者 张煜欢

从风雅颂歌到梅兰竹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的“中国式浪漫”惊艳世界,人们见证了这场体育盛会中蕴藏的文化深意。其实“人文亚运”在此处处可寻,走进杭州亚运村、主媒体中心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陈、体验区前总是人气高涨。乘着这阵“非遗风”,八方来宾感悟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文明交流互鉴推开一扇新的窗口。

走进运动员村文化小屋,一条长达60米的“中华龙”风筝盘旋于小屋上空,象征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屋内,盘扣、缠花和绒花制作技艺、雕版印刷、临安昌化竹编等中国传统技艺一一展示。

1.jpg
9月25日,来自伊朗的技术官员品杭州桂花龙井。 张淑娜 摄

在小屋一侧,一阵茶香与花香交织的味道扑鼻而来。只见桂花龙井茶制作技艺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郑小平将茶叶轻轻拨入茶盏中,倒入热水至七分满,并加盖加以闷泡。静待数秒,茶叶徐徐伸展,桂花点缀其中,汤色翠绿明亮。

“桂花龙井是西湖龙井与代表杭州城市形象的市花桂花窨制而成,茶引花香、花添茶味,两者相得益彰,这项制作技艺也是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郑小平告诉记者,这几天他接待了来自柬埔寨、伊朗、尼泊尔等多国的客人,“很多国家都有喝茶的习惯,但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把茶叶与花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感到非常新奇”。

在技术官员村文化小屋,映入眼帘的是一件近6米的“千里江山”铜雕作品。这里汇集了来自国家级、浙江省级非遗传承人的各类工美作品,典雅的瓷器、精美的扇子、精致的丝绸画缋等呈现出中华文化的典雅与繁华。

“各种工艺品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把巨大的西湖绸伞,非常精美。”亚运会排球项目国际技术官蔡勇说,他还在此欣赏了浙派古琴,放松身心的同时领略传统文化之美。

亚运村运行管理中心副指挥长莫士安介绍,整个亚运村精心打造了三个文化小屋,分别在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和媒体村,共有近60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品,集中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杭州亚运会主媒体中心,非遗文化展示同样是一道“吸睛之笔”。主媒体中心城市文化展厅以曲折的廊桥为灵感,以宋韵梅子青为配色,营造出宋代山水画的灵动和温润。展厅聚焦“丝、茶、瓷、印、伞、扇”等传统文化名片,全方位、多角度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散发的光芒与深厚人文历史底蕴。

在展厅内,每日都有不同的非遗互动体验活动。在剪纸体验活动上,来自菲律宾的记者帕特丽斯跟着缙云剪纸非遗传承人拿起剪刀,学习用红色的纸张剪出了一幅牡丹花图案。“我是第一次在纸上剪出这么好看的图案,太有意思了。我还看到老师们剪出了亚运会吉祥物的图案,和真的几乎一模一样,非常神奇。”

为了让更多中外记者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在本次亚运会期间,东道主还为中外媒体准备了丰富的城市采风路线。其中一条采风路线来到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媒体记者亲身体验了径山茶制作技艺。就在去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径山茶宴正是其中一项。

在老师的指导下,记者们通过调膏、击拂等步骤依次体验了点茶的整个过程,也尝试了用茶膏作画的“茶百戏”。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记者克劳迪娅·塔莉是位茶道爱好者,这次体验让她印象深刻,“我喝过中国很多种类的茶,径山茶的口味是最新鲜的,后调有回甘,点茶过程也非常有趣,我真的很喜欢。”

中华文明绵延至今,无数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是推动文明互鉴的一把“金钥匙”。在五千多年文明的浸润中,这场亚洲体育文化交流盛会正以开放包容之姿,向世界展示着文化强国的勃勃生机。(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