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闻所未闻,这家银行居然在图书馆里白手起家

时间:2023-5-12 13:02 0 585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文│孙程明
DSC0000.jpg

流转的时光,褪色的过往。在“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川沙支行开业志喜”的会标下,一位五十开外、两鬓有些花白的老先生起身,向在座鼓掌欢迎他的领导和同志们含笑致意。——看着这张摄于1988年11月24日的老照片,照片中起身致意的老先生,早已古稀的川沙支行老行长秦炳文心情有些激动,思绪一下子拉回到了35年前在浦东川沙创业的艰苦岁月。据秦行长回忆,川沙支行筹建时,分行给了500万资本金、60万开办费,外加一辆用于跑业务的面包车。创业前期,营业和办公都租用于川黄路上的川沙县图书馆内两间简陋的阅览室里,把支行设在图书馆内,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创业初期,川沙支行只有30人,员工来自“五湖四海”,有市区办调任来的,有川沙县里推荐来的,还有从社会上招聘来的。由于地域文化背景不同,加上个性和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来自各方面的人时常会产生一些小摩擦。当时还兼任支行支部书记的秦炳文为此没少操心,他经常找员工谈心,沟通思想,消除隔阂。由于秦行长自己是县里引荐、工行邀请来的,其“当地人”的身份起初也引发了个别同志对他对工行忠诚度的怀疑,他于是公开宣誓:“我进了工行的门,就是工行的人;吃了工行的饭,就办工行的事;坚决维护工行的利益,接受大家的监督。”
DSC0001.jpg

川沙县旧影
为了使银行尽快在川沙站稳脚跟,打开局面,秦行长充分发挥自己在当地人脉资源深厚的优势,经常协同支行行长和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向川沙县“四套班子”和有关工商企业报告相关情况,宣传工行资金雄厚、服务完善、设施先进等的优势,并积极推介工行各种业务产品,以及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宗旨,消除竞争对手散播的“工行来川沙主要是吸收资金,用于支持市区发展”等不实之词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随着与县政府和工商界不断增进了解,工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渐渐扩大,市场开拓逐渐顺畅起来,取得了各项业务全面快速发展的好成绩。
1992年1月,川沙支行改变辖属关系,归入浦东分行。不久,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在“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指引下,浦东开发又掀起了新的热潮,川沙支行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支行办公和营业地点由县图书馆搬迁至位于川环西路的奇天商厦,办公和营业用房面积比原来增加了三倍。次年又搬迁至繁华的川沙路商业街上的一幢楼里,各方面条件又有了新的改善。从1993年起,川沙支行连续开出了张江分理处和铁沙城、川沙大厦、龚路三个分理处,1994年又开出了合庆分理处(同年张江支行划归浦东分行直接管理)。随着营业办公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分支机构的迅速扩张,川沙支行各项业务的发展全面提速,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至1997 年末,川沙支行各项人民币存款达到9.3亿元,外币存款110万美元,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8.13亿元,全年实现利润1700万元。到1998年10月,川沙支行和张江支行合并,合称张江支行,川沙支行从此走入历史。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