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1953年,山东男子花17万入股信用社,58年后的分红金额让他愣住了

时间:2023-3-19 14:29 0 510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你们是不是弄错了,怎么可能呢?我当初可是17万入股的信用社呢。”
2011年6月,一个皮肤黝黑的老人,神情激动地来到农村信用社。
手中还紧握着一张已经发黄的旧证。
可是在办理业务后,他的眼神中却充满着不可置信。
甚至按捺不住地在银行大喊。
DSC0000.jpg

然而在结果尘埃落定之后,他依旧愣在那里不肯接受。
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他从激动变得失望呢?
01
皮肤黝黑的老人叫做朱本荣,是山东济宁的一个普通农民。
在一次搬家时,老人在家里的角落发现了一本已经发黄的证件。
“原来这东西在这啊,几十年了,还以为丢了呢。”
老人说着随手拿起来,并且翻看了几页。
这其实是一本社员证。
“1953年10月19日存入2万元、1953年12月22日存入15万元。”
老人边翻看边小声嘀咕着。
“这可是我那时候入股和存款的证明啊。”
说着老人就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
而时钟的摆动也倒回到那个百废待兴、全民奋进的年代。
“你可以,我们都相信你。”
一个朴实无华的庄稼汉子鼓励的拍了拍朱本荣的肩膀。
新中国成立后,朱本荣所在的村子要选村干部。
一向老实本分的他也因为自己的人格魅力被村民推举成为了村里的当家人。
而在此之前,他也只是跟着父母勤劳耕作的庄稼汉。
当上了村官之后,虽然职位不高,但是对于他来说责任却很重大。
为了不辜负村民的信任和支持,他在做好手头的工作后,又经常会到其他村民家里帮忙。
他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村里人都过上好生活。
而且身为村干部,他还要事事争先做表率。
1953年时,我们国家还在使用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
当时100元是最小面值,最大面值为5万元。
DSC0001.jpg

由于通货膨胀导致国家经济严重失调,那时候的1万元可以买到半只鸡或者8公斤大米。
为了扭转局面,大力发展经济,全国各地区都开办了农村信用社,借此在民间筹集股金,也从此提出了购买股金证的说法。
对于村民们来说,只要购买了股金,将来信用社的每一条盈利自己都能够得到分红。
这本来是一件利好的事情,可是村民们响应的热情却很冷淡。
02
因为那个时候的经济大环境并不友好,很多人都不愿意将钱拿出来购买股金,认为还是揣在自己兜里更安全更保险。
而且由于经济不景气,大家对信用社的分红也是不屑一顾。
不管信用社的工作人员怎么做工作,多么的苦口婆心的劝说大家,只要度过这段艰难时期,形势就一定是会转好,到时候他们的分红自然是成倍的增长,可是村民们对此依旧是无动于衷。
面对这种僵持的局面,身为村干部的朱本荣挺身而出地站了出来。
“存点钱到时候咱们还能多分钱,为什么大家还要藏着掖着呢。”
于是,他二话没说将家里的2万元拿出来入了股,这才没有让招股状况过于难堪。
后来,为了鼓励更多的村民加入入股中,他又在两个月后存入了15万。
这些钱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点一滴省吃俭用攒出来的。
在1953年这一年里,朱本荣前后一共存入了17万元存入信用社。
而这两笔钱也都清晰地记录在了他的社员证上面,并且还盖有公章。
将钱存入信用社后,他也陆续领到过几次利息和分红,可是分到的钱都比较少,再加上随着时间推移,生活的忙乱,最后连自己都忘记了社员证放在了哪里。
就这样,朱本荣平静地生活了58年。
直到这次搬家,才让早已被遗忘的社员证又重新回到了朱本荣手里。
然而最开始,失而复得的社员证并没有给他太大的触动,他只是小心地将它包裹好,随即又放了起来。
直到2011年,一篇新闻报道彻底震撼到了朱本荣。
而他平静地生活也因为这样的一篇报道而被打破。
               
               
               
                    
                    以下内容为付费内容
                    
                        
                    
                    
                        使用网易新闻客户端,扫码解锁完整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