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从“拨算盘”到“敲键盘”,一位银行亲历者眼中的金融变迁

时间:2023-1-13 12:51 0 506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文│洪奕
DSC0000.jpg

1981年10月5日,我参加银行工作,1984年9月开始学习电脑业务,由于学习能力强,新业务上手快,没多久便成为工商银行上海黄浦区办事处南京东路第三分理处南京东路第三储蓄所(简称“南三所”)电脑业务的佼佼者。当时,每当有客户持活期存折前来办理业务,首先要做的就是更换存折,新存折首行的打印日期统一是1984年5月26日,即南三所启用电脑记账的日期。
春去秋来四十余年,回想起来实在感慨万千。当初,在使用电脑前,储蓄所活期、定期(含华侨定期储蓄)、零存整取、贴花等所有储蓄凭证、活期和零存整取账卡、定期底卡等都是纸质的,存款余额和利息计算都通过手工工具——算盘操作;账户安全是通过凭印鉴支取实现,且不能跨网点支取(不记名的贴花除外)。
在手工登记模式下,客户前来银行网点存取款,经办柜员接下存折与客户填写的存取款凭条后发铜牌,用配套的夹子夹住存折,然后经办柜员根据凭条到账卡处查找对应账卡,找到账卡后开始记账。经办柜员根据发生金额查找利息积数,并以上日利息积数加减存取金额对应利息积数算出当天利息积数,记账完毕后再将存折交予复核兼出纳人员,最后再由复核出纳人员叫号并将存折交到客户手中。
DSC0001.jpg

摆满账卡和账页的大转盘
南三所是特大型储蓄所,活期账户动卡则是两大转盘,一个转盘十箱左右,每箱塞满账卡,若遇上次账卡插错缺口位置,就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翻找。定期准备工作相对简单些,空白存单一式三联,预先垫好两张复写纸,一联作为凭证记账,一联盖牛角章交客户,一联留作底卡以备结清时抽取,结清利息全靠算盘手工计算。
无论定期存款还是活期存款,客户凭印鉴支取时都要手工核对印鉴。最辛苦的是每月或季度核对总账与分户账余额,不论定期、活期还是零存整取,都需要花费大量人力通过算盘翻打账卡和底卡进行核对,如遇上当天动户还要另作标记。人工毕竟会打错算盘,要总分核对轧平太不容易。网点间的划账通过辖内往来报单手工处理并交由通讯员进行票据交换。每一次年终决算也全凭手工校验,等全分行账平往往已经深夜了。
DSC0002.jpg

上世纪90年代,南三所大堂一景
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金融业务需求逐渐增多,手工办理业务效率低下的弊端日益凸显,银行电子化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1984年启用电脑后,一切变得简单了。大部分繁复的工作都交由电脑处理,新开户业务所需的空白存折、存单可以直接使用,受理续存、除少量需凭印鉴支取的业务外,支取现金时也不再需要抽取底卡、账卡,结清清单通过电脑生成,每日业务发生额数据可查询并打印出来,业务处理效率大大提高,并且,由于没有了底卡和账卡,营业厅空间也更加宽敞了。
后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性能大提升,电脑业务也越来越优化,客户姓名可以通过电脑录入打印,活期存折和零存整取存折有了磁条、密码由4位升为6位,存取更方便、安全;营业网点间活期存折也可以通存通兑了,活期跨地区的通存通兑最早在上海、深圳、厦门、蚌埠等8个城市间进行,后逐步扩展。现如今,信用卡、借记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数字银行迅猛发展,曾经的繁琐、低效一去不复返。有了科技的助力,银行业务仿佛插上翅膀般突飞猛进发展。在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工商银行在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相信未来会吸收、融入更多的科技元素和手段,不断为社会提供更加卓越的金融服务。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