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科技新闻
›
主动防御!人类航天器首次深空奔袭撞击小行星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49164
主题
149181
回复
175343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科技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3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70
人社部:鼓励支持商业银行销售全类型个人养老金产品
0/69
河南明日(22日)发放5000万元零售餐饮类新春消费券
0/71
西安一银行未经授权批量开通养老金账户续:陕西金融监管局已按程序调查
0/65
营商环境周报(第149期)|加强数据治理和数据开发利用,对保险公司开展监管评级并实施分类监管
0/71
2024年广东社融增量2.4万亿元 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在粤落地见效
0/65
江西农商联合银行获批筹建 全国多地省联社改革稳步推进
0/75
广州农商行再申请拍卖银行!陷吕奕诈骗案,追债金额超80亿
0/65
广东:连续三月个人房贷正增长、活期存款同比多增
0/69
如何为人民币跨境支付“架桥铺路”?CIPS业务规模突破600万亿背后,有哪些大变化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主动防御!人类航天器首次深空奔袭撞击小行星
时间:2022-9-30 10:08
0
282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2022年9月27日早上7点14分,已经在太空中长途奔袭308天的航天器“飞镖”(DART,双小行星改道测试航天器)顺利撞上一颗小行星。在激起大量尘埃物质的同时,也将对小行星的轨道造成一定影响,这是人类首次进行主动防御小行星的实验。
DART撞击任务艺术效果图(图片来源:NASA)
这次任务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什么意义?请看下文对五大问题的详解。
问题一:为什么要研究主动防御?
小行星是人类航天和天文界的超级“网红”,无论是专业机构还是业余爱好者,都发现了大量的小行星。国际天文联合会IAU经常以发现者、名人和机构来命名小行星,它们也因此频繁登上新闻头条。
小行星实在太多了,按照NASA实时更新的数据,截至9月27日,人类已经追踪到了1113527颗小行星。体积较小、尚未被发现的小行星,势必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这些小行星里,有一些似乎对地球不那么“友好”,因为它们的轨道与地球轨道有交叉,这就意味着二者有可能碰撞。随着人类观测技术的提升,发现的近地小行星数量在迅速攀升,如今已经近30000颗,且超过900颗是千米级别的大家伙,足以对地球生命造成致命威胁。
被发现的近地小行星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图片来源:NASA)
仅以2013年著名的“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小行星事件”为例,一颗直径仅15~17米的小行星冲进地球,就在一个人口稀少的城市造成了1491人伤亡。而一颗千米级别的小行星,撞击能量就能远超地球上所有核武器加起来的威力。更不用提生物学界讨论许久的恐龙灭绝事件,或许一颗千米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就彻底颠覆了地球历史。
所以,哪怕灾难级别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发生概率很低,人类都要做好准备。在小行星面前,人类是命运共同体。
问题二:DART的目标是什么?
世界各航天大国都把小行星研究作为核心项目之一,也出现了诸多任务。
例如,日本的“隼鸟”1号和2号实现了人类首次和第二次小行星采样返回,美国的“冥王”号也正在运送小行星样本返回地球的途中。也有不少任务兼职“飞掠”探测小行星。例如,中国的“嫦娥2号”探测器于2012年12月13日近距离(最近3.2千米)观测过“图塔蒂斯”小行星,还有“罗赛塔”“伽利略”“卡西尼”“新视野号”等探测器都有过探测小行星的历史。但这些探测器的任务普遍围绕观测和采样展开,并包含主动防御小行星。
巨大的DART会在撞击的瞬间粉身碎骨,把全部动量用以小行星变轨(图片来源:NASA)
按照天体运动学的原理,人类的防御方案并不用直接摧毁小行星(目前也远没有这个能力),仅需施加外力将它稍微推离威胁地球的轨道,即可让万有引力带着它“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从而错过与地球的撞击。而在深空中,一旦错过,就是永别了。
因而这次DART的目标非常明确:要直接用重达610千克的航天器以超过6千米/秒的速度直接撞击小行星,最大限度改变小行星的轨道,获得整体测试效果,并评估未来人类面临小行星威胁时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方案。
问题三:为什么选孪生小行星作为测试目标?
选择的逻辑主要有4条:
1.绝对安全。无论航天器撞击后小行星的轨道怎么变化,都不能因为这次测试把它“推向”地球。
2.小行星大小适中,表面材料合适。这样航天器就能撞出效果来,否则“蚍蜉撼树”毫无反应,就没意思了。
3.有精准轨道预报和跟踪。测试目标必须是人类熟知并长时间观测的小行星,且轨迹简单,不会受到复杂轨道摄动力影响,这样DART在深空“亿里奔袭”时能有足够高的成功把握。
4.精准观测。撞击过程必须便于地球和地球附近的航天器连续集中观测,且撞击后对轨道的影响要有参照物及时反映出来,例如轨道周期、轨道距离等。
DART的撞击可以让小行星轨道周期发生改变并被准确测量出来(图片来源:NASA)
最终,DART选择的目标是两颗孪生小行星Didymos和Dimorphos(希腊神话孪生子/双胞胎的名字,下文用“大星”和“小星”指代),小星围绕大星稳定运动,正常情况下,小星运动的轨道周期是11.9小时,它们距离地球很近,通过大型天文望远镜可以很方便地测量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情况。
小星的个头很小,直径仅160米,飞行的引力环境纯粹,但凡它的周期出现一点变化,都可以被地球上的科学家识别出来,并用来评估撞击的影响。
因而,尽管预计DART撞击仅能把这个是自身质量1000万倍的“小”星速度改变0.4毫米/秒,但已经能让它的轨道周期变化10分钟,对科学家们而言足够了。
问题四:DART用了哪些新技术?
问题三中已经提到,选择这两颗孪生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清楚它们的“容易撞”,但这并不代表这个从地球出发飞行近1年、跨越数亿千米的“飞镖”能准确“扎上”目标,航天器也需要采用一系列新技术,确保那一瞬间的成功。不过由于航天器瞬间要被毁掉,就没必要带上太多顶级科研载荷,DART所有的新技术都是围绕让它更准来设计的。
这个“准”是指什么呢?
1.飞得准
DART使用了NASA的崭新NEXT-C离子电推进发动机,采用超高电压电离惰性气体氙,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推力。这套系统耗电惊人,需要用22平米的新一代柔性太阳能电池板供能。飞行过程中,还需要太阳和恒星敏感器获得准确姿态;
2.看得准
DART的撞击地点在距离地球1000万千米之外,光速双向通信延时超过1分钟,它必须自主完成导航和撞击,一双精准的“眼睛”必不可少。基于“新视野号”LORRI相机技术,DART所携带的DRACO技术更进一步,识别的精度、准度和清晰度更强。有了这双“眼睛”和定制的自动智能导航软件,DART能真正凭一己之力完成任务。
DART在撞击瞬间的高清画面准确传回(动图来源:NASA)
3.传得准时
DART任务的高光时刻是撞击的瞬间,但这也是它粉身碎骨的瞬间。不同于常规任务可以把数据暂存后待机传回地球,DART必须在瞬间传回大量数据,尤其是以6千米/秒速度撞击的过程中,要快速拍摄清晰的小行星近景,“可视即可传”,直到爆炸的瞬间。因而,NASA对这次任务的直播也很简单,就是任务的主相机发回的景象。为这些超高要求保驾护航的,是一整套高增益天线系统RLSA。这是它的太空首秀,效果也显而易见。
问题五:如何观测整个撞击过程和结果?
由于精准的轨道预报和控制,DART的撞击很早就被记录在科学界的日程表中,最终有部署在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台地面望远镜参与了这次联合观测。与此同时,远在太空之中的哈勃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甚至正在太空中飞行的小行星探测器“露西”,都把镜头对准了撞击地点。
但是,这些“远观”都无法真正呈现撞击的清晰画面。为此,DART早在撞击前15天就提前释放了一个小卫星LICIACube,它携带了两部高清相机。它在撞击完成后2分45秒准时飞抵现场,记录下撞击后的情况,随后滑向深空。
望远镜的观测结果、小卫星的高清相机拍摄结果及DART自己发回的撞击前实时直播,让科学家们能掌握撞击的全程情况。
“赫拉”号将会全面检测孪生小行星及撞击结果(图片来源:ESA)
为了更进一步评估整体撞击情况,欧空局正在建造“赫拉”号航天器,它的目标是于2024年升空,随后前往这两颗孪生小行星,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仪器和小卫星对它们进行详细科学研究,尤其是评估DART撞击后对小星的影响。
正如前文所说,DART并未携带科学仪器,事实上也没有时间进行科学测量,但“赫拉”能完美补上这个缺口。有了它,一个完整的人类航天探索测试才算完全闭环。
人类航天已经走过65年,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探索宇宙的好奇心逐渐增加,航天任务也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我们总要探测摇篮之外的世界,航天科技,就是走出摇篮、打开宇宙之门的最好钥匙。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太空精酿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参考网页:
[1]NASA官网:https://solarsystem.nasa.gov/asteroids-comets-and-meteors/asteroids/in-depth/
[2]NASA官网:https://www.nasa.gov/planetarydefense/dart/dart-news/
[3]ESA官网:https://www.esa.int/Space_Safety/Hera
中国科普博览是中科院科普云平台,由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依托中科院高端科学资源,致力于传播前沿科学知识,提供趣味科教服务。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