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载人火箭“解锁专家”于卫东:守卫航天员“生命之门”

时间:2022-9-22 16:49 0 314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简称“长二F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启程,托举载有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奔向空间站。当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精准进入预定轨道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直播的于卫东心里终于踏实了。
于卫东是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15车间第一铆接装配组组长。从长二F火箭研制开始,他一直承担逃逸系统整流罩解锁机构的调试工作,被誉为921工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解锁专家。
当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整流罩就像一个保护伞,用于保护卫星、飞船或目标飞行器。当火箭飞离大气层时,整流罩又要及时解锁分开,保证有效载荷能够释放出去。虽然火箭在每次交付之前,已经完成了解锁试验。但只有当火箭升空、整流罩成功分离后,于卫东和同事们才能真正松口气,“这个时候才能说我们的任务圆满完成了。”
DSC0000.jpg

于卫东在车间工作,为箭体部段加工钻铰孔。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苦练基本功
深蓝色的工作服,脖子上挂着耳塞,斜挎一个工具包——这是于卫东工作时的标配,上线工作时,工具、零件要随时放进包里,防止对装配部件造成划痕、损伤。
1995年,于卫东来到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主要负责火箭装配工作。在此之前,他在木材厂工作了8年。“两个行业跨度很大,基本上谁也不挨着谁。”
于卫东永远都忘不了刚踏上工作岗位时,走入车间看到火箭整流罩、芯级、助推器等大部件的震撼。“当时我给老主任做了承诺:我一定会好好干,不辜负您的希望,不离开15,奉献15。”从进入15车间起,他在生产一线一干就是27年。
虽然在木材厂时,于卫东也会干装配的活,但与火箭铆接装配相比,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干好装配,光有热情还不够,一个优秀的装配工,必须要有真本事。”于卫东咬牙坚持,不懂就问。师傅认真教,自己虚心学,别人下班了,他还在努力琢磨,于是很快就掌握了所有工序的技术要领,能上手操作了。
火箭巨大的圆柱体外形是躺着装配的,内部有解锁接头、上下支撑等异型结构。整流罩被称为火箭“皇冠”,它的装配需要以极不舒服的姿势工作数小时,这其中最常见的姿势就是蹲着——蹲着校形、蹲着铆接、蹲着调试。
于卫东被蹲着的姿势难住了。老师傅要求蹲两个小时,但他蹲不到10分钟,就开始腿酸、脚麻,还觉得有一点头晕。
很多年轻的工人叫苦不迭,但于卫东一声不吭。“既然是工作需要,练就完了,累算什么。”于是,他开始苦练“腿功”。
他发现要让自己蹲得更稳,体重不能太大,不然蹲下的时候,腿部血管和神经压迫严重,容易酸麻。为此,原本就不胖的他开始有意识地控制体重。在工作中和同事搭档,他总是抢先干蹲下的工作。大型部段铆接往往需要上万个铆钉,于卫东能蹲着就不站起来。部段一寸寸合拢,他在火箭里一寸寸蹲着挪,直到漂亮地干完活儿为止。日复一日的训练,于卫东越来越适应蹲着的状态。
蹲两个小时,是基本功,如果遇到特殊任务需要更长时间呢?于卫东暗暗给自己加码,练习蹲4个小时。“后来,我就可以蹲4个小时以上,干活儿腿不麻、手不抖。”于卫东说。
漂亮的一声响
1997年,刚入职两年的于卫东被调到铆接车间第一生产组,不久后开始担任组长。就是在这一年,于卫东开始参与长二F火箭“逃逸系统整流罩解锁机构”的调试。
与其他整流罩不同,长二F火箭整流罩采用的是全新结构的机械锁装置。这种装置排列在整流罩两侧,当火箭达到一定高度时,解锁机构将按预定程序启动,将整流罩与火箭分离。解锁的最大难点就是所有的锁必须在0.02秒内全部打开,整流罩才能顺利打开,航天员才能进入太空。这样的任务和难度不仅在中国航天史上是首次,对从事铆接装配工作不久的于卫东来说,无疑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由于时间紧迫,院里下达了调度令,要求三天内完成解锁。于卫东带领团队开始了连轴转。长时间不眠不休,于卫东和同事们的眼睛都熬出了红血丝。
“装配中的丝毫误差,都会给同步解锁带来影响,况且这种结构的锁,我们还是第一次用。”刚开始调试时,为了摸索解锁规律,他们班组一共上了10个人,他们坐在壳体内,一人紧盯两到三把锁,锁响举手、报数,记录位移量……于卫东作为型号的指挥者,参与了调锁的工作。
32把锁单边各16把,通过19根拉杆进行连接,每根拉杆就如同琴弦,要同时让它们执行一个动作,难度非常大。“第一次调试完成后,分离程序一启动,就跟放炮仗一样,噼里啪啦一顿乱响,别说一声响了,有的锁甚至根本没打开。”
解锁调试并不顺利,但于卫东不厌其烦地拆了装、装了拆,与检验员一起推敲、反复摸索。
逐渐地,他们的信心越来越足。“刚开始,启动分离程序八九声响,慢慢地,到四五声响,这就是很大的进步。”48个小时后,解锁规律慢慢“浮现”,“嘭、嘭”,解锁完成。虽然没有一声解锁,但是两声解锁已经是很大的突破。
调到一声响的时候,所有人都已经熬了72个小时。于卫东仍清晰记得当时的情形——那是晚上9点多,10个人坐在整流罩内,单位领导和专家们围在外边观察,大家心跳就像停止了一样,只有他手中的扳手慢慢转动的细小摩擦声。
“嘭。”很大的一声响,瞬间击碎了现场的沉闷,32把锁同时开启了。
“是不是一声?”于卫东都不敢相信是真的听到了,他拿着扳手一动也不敢动,生怕自己不小心动一下扳手,又打乱了规律。“后来大家都确定,就是一声,在我们心中几天的压抑感一下就没了。”于卫东说,“特别高兴,那一声,真是我听过的最美妙的声音。”
趁热打铁,攻关团队又进行了多次验证,固化了解锁方法。中国运载火箭的研制技术又向国际领先水平迈出了一大步。“长二F火箭自首飞至今已经多次成功执行载人发射任务,更加验证了整流罩解锁方法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稳步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交付不是终点
在中国载人航天的历史上,长二F系列运载火箭执行了从神舟一号至今的所有载人飞船和目标飞行器的发射任务,发射成功率达到100%,被誉为“中国神箭”。
从承担长二F火箭“逃逸系统整流罩解锁机构”的调试工作以来,让于卫东印象最为深刻的,除了1997年进行的00试验外,就是遥五第一次载人升空。
2003年10月15日,长征二号F遥五成功将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在他之前,长二F火箭都只是实验,没有真正载人发射。“载人航天,人命关天。遥五火箭发射时,大家心里都特别紧张。我们交付的产品能不能达到发射的要求?”于卫东说,当时大家都在车间里坐在电视机前,紧张地观看直播。看到火箭飞行120秒逃逸塔分离,137秒助推器分离,159秒火箭一、二级分离,200秒整流罩分离……大家心里都踏实了。“这才算我们车间工作基本圆满完成。”
于卫东说,交付不是终点。“逃逸系统整流罩解锁机构”最后一次解锁是在车间完成,之后交付总装车间、最后运到靶场不会再进行调试。这期间火箭还有长途运输、起吊的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造成固定拉杆的螺母位移,同步解锁就不存在了,“所以在车间交付之前,我们要保证一声响必须达到完美,所有拉杆必须锁死。仔细检查,不允许后续因为搬运让拉杆的位置出现任何的偏差。”
责任和使命
于卫东的父母、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都是航天人,他的爱人、姐夫、大嫂、侄女、外甥女也都在为航天工作。因为这共同的事业,于卫东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放下一切顾虑,投身到他热爱的工作中,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在家里却成了“甩手掌柜”。
对于家庭和事业的关系,于卫东有着自己的想法:“没有企业这个大家,便没有自己的小家,企业好,家就好。”在进入15车间之前,他通过家里人了解到航天,一直认为这是一个神圣的工作。“刚入职走进车间,看到这么多等待装配的火箭大部段,让我感到新奇和震撼,但在车间工作几年后,最初的震撼变成了一种责任和使命。”于卫东说,每次火箭发射成功,都是他最幸福的时候,他认为自己的付出和努力都值得。
在15车间内,有一个办公室挂着“丰台区于卫东飞机铆装钳工首席技师工作室”的牌子,在会议桌上,摆着一个长二F火箭模型,“这是我从靶场特意带回来的,给大家一个纪念。每当我们看到这个模型,心情都会无比振奋。”他指着模型介绍道:“火箭主体结构中的铆接舱段,都是在我们车间装配完成的;位于顶部的就是整流罩,相当于火箭的‘皇冠’。”醒目的白色整流罩上,印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每次火箭交付前,他都会用软布把国旗擦得特别亮。他说,“这是祖国的象征,这是我们的荣誉。”
从1997年担任一组组长到现在,于卫东一共带出了13个徒弟。他有一个手写的生产记录本,记录着整流罩装配的种种细节,这是他常年从事整流罩装配的质量保障小秘籍。为了提升团队的整体操作水平,于卫东将生产记录本推广到全组使用,将整流罩装配的技能经验传授给年轻的操作工人。“15车间有很多老师傅,现在也有很多年轻人进来,这给了我很大的动力——有人接你的班儿,还在各方面都能顶得住,这行业后续有人。”于卫东说。
■匠心解读
如何理解匠心精神?匠心精神如何坚守,如何传承?
15车间的工种比较单一,就是铆接装配。但一个工种要做好不容易。我们在车间操作的每一小步,都关系火箭飞行的一大步,这就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努力坚持,精益求精,以质量为标准,保质保量交付每个产品。
航天事业离不开老一辈航天人的艰苦奋斗,航天精神启示我们要勇于有梦、敢于追梦、勤于圆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突破,创新发展。我将带领铆接装配团队发展自动钻铆技术,不断开发利用新设备,提升铆接智能化水平,创新组织模式和作业方式,合理调度、全线联动,应对高强密度发射任务的挑战。
■匠人心声
1.在你的生活和工作中,哪些东西是你一直坚守的?
27年前我加入航天事业大家庭时,就对领导和家人承诺过一定要好好干,不后悔。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这27年中,我始终奋斗在一线,离不开领导和同事的支持鼓励,也离不开家人的默默支持。现在航天事业发展蒸蒸日上,我将更加努力拼搏,坚守岗位,做出最大的贡献。
2.什么时候是你认为最艰难的时候?能够坚持下去的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个人没有什么艰难的。近年来,中国航天进入发展的快车道,面对高强密度的发射任务,我和我的同事们必须保质保量完成交付任务,这既艰难又有挑战。
能够坚持下去,因为有感恩,还有责任和使命。1995年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招工,我成为一名铆接装配钳工,在这里,我从一名学徒成长为特级技师,离不开领导和所有同事的帮助。
3.你希望未来还取得怎样的成就,对于未来有怎样的期待?
希望我们的航天事业蓬勃发展,也希望航天青年人再立新功。我也会更加努力奋斗,与同事完成所有的任务。希望15车间铆接装配成为航天领域的先锋。
4.你感觉你获得的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火箭发射成功的时刻,是我最快乐的时刻。火箭上的卫星整流罩上印着中国国旗,每次看到这面国旗,都让我感到既骄傲又自豪——通过我们的精心调锁,让航天员能够傲游太空,这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和价值。
■人物简介
于卫东,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15车间第一铆接装配组组长,特级技师,院高级技能专家。从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研制开始,他一直承担逃逸系统整流罩解锁机构的调试工作,被誉为921工程的解锁专家,2012年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
新京报记者 陈琳 张建林
编辑 白爽 校对 吴兴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