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科技新闻
›
今晚,五位“天”字号科学家开讲中国航天背后的故事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49164
主题
149181
回复
175343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科技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3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74
人社部:鼓励支持商业银行销售全类型个人养老金产品
0/71
河南明日(22日)发放5000万元零售餐饮类新春消费券
0/76
西安一银行未经授权批量开通养老金账户续:陕西金融监管局已按程序调查
0/72
营商环境周报(第149期)|加强数据治理和数据开发利用,对保险公司开展监管评级并实施分类监管
0/78
2024年广东社融增量2.4万亿元 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在粤落地见效
0/73
江西农商联合银行获批筹建 全国多地省联社改革稳步推进
0/84
广州农商行再申请拍卖银行!陷吕奕诈骗案,追债金额超80亿
0/71
广东:连续三月个人房贷正增长、活期存款同比多增
0/77
如何为人民币跨境支付“架桥铺路”?CIPS业务规模突破600万亿背后,有哪些大变化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今晚,五位“天”字号科学家开讲中国航天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2-9-21 12:49
0
307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文/白杨
过去几年,中国航天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探月工程“三步走”圆满收官,中国空间站建设全面开启,“探火”“探日”等太空探测取得零的突破……
一系列瞩目成绩向全世界展示了 “中国速度”。
2022年,中国航天进一步提速。
6月,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7月,问天实验舱发射升空,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实现对接;
8月,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成果发布,并创下5个国际首次;
9月,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新矿物,并将其命名为“嫦娥石”;
9月底,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将通过转位机械臂调整到永久停泊口,进而与核心舱形成L构型组合体,在轨等待梦天实验舱的到来;
10月,梦天实验舱将发射升空、与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对接,中国空间站建造将全面完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也将建成。
宇宙浩渺,人力难以穷尽,但星辰大海,我们永不止步。对中国航天而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将是未来我们宇宙探索的最真实写照。
一、跨越式发展的中国航天
建国初期,我国的航天事业筚路蓝缕。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此诞生,此后14年的时间里中国航天一直处于从无到有的摸索阶段。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竖立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这枚火箭的飞行高度,仅有8公里,但正是这8公里,为后来的卫星上天打下基础,使中国在奔向太空的漫漫远征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1970年4月24日。中国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东方红”的旋律响彻全球,宣告中国正式进入航天时代。
最近十年,是我国航天事业突飞猛进的十年。
伴随着多个航天重大工程的圆满实施,以及关键核心技术的密集突破,我国已经实现航天技术由“跟跑”向“并跑”“领跑”发展。
据统计,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一个100次发射,历时37年;第二个100次发射,用时7年;而从“300到400”的最新百次发射周期,仅用了33个月。33个月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年均37次发射,打破中国航天纪录;其中,长征八号遥二火箭以“一箭22星”创造我国一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
在探月工程上,从2007年10月首颗月球探测器“嫦娥1号”的发射,到2020年11月“嫦娥5号”的发射,中国航天完成探月工程“绕、落、回”的三个目标耗时13年。而2020年7月发布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仅一次发射就实现了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和巡视。
再以中国空间站为例,中国航天已独立自主完成了中国空间站从设计、制造到测试的全过程。目前,空间站太空交会对接的时间从44小时缩短到7个小时,而航天员驻留的时间则从十三天增加到半年。
航天科技自主创新取得的突破,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全面发展。
空间科学方面,我国利用“悟空”、“慧眼”等科学卫星以及载人航天与深空探测平台,在暗物质粒子探测、黑洞和天文观测、微重力与生命科学等领域均取得重大科学发现。
空间技术方面,我国成功研制120吨级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和50吨级氢氧发动机,并在空间电推进系统、静止轨道毫米波/亚毫米波探测仪、可见光/近红外多光谱相机等新一代卫星有效载荷关键技术上相继突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航天科技的发展,也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改变。卫星通信广播已累计为国内农村及边远地区1.4亿户家庭提供直播卫星电视服务;超过4万艘海洋渔船使用北斗导航进行定位和短报文通信;卫星遥感基本实现了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业务化应用,为国内数万家用户和全球100多个国家提供服务,累计分发数据超亿景……
二、代代相传的航天精神
回眸中国航天66年的发展历程,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一次又一次的火箭发射,一个又一个的卫星升空,一位又一位航天员的返航,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殚精竭虑。
一位航天“老兵”曾说道,搞航天、干事业,既要靠物质的力量,更要靠精神的力量。正是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连缀起一代接着一代航天人砥砺前行的征程。
起步阶段的中国航天可谓家徒四壁,白手起家的新中国工业体系基础薄弱,支持复杂零部件设计极其困难,技术上还面临美苏封锁,没有参照样本。老一辈航天人只能埋头硬上,想尽一切办法,去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和工艺难关。
“设备差、伙食差、资源差,依然敢想、敢做、敢拼、敢攀登”,以钱学森为首的初代航天人,就是凭着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为中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可以说,没有“两弹一星”等诸多大科学工程的带动和牵引下,就不会有今天的运载火箭商业发射服务,不会有卫星通信、航天遥感等产业的兴起,也不会有我国的计算机及其应用行业、微电子行业以及玻璃钢行业、特种冶金行业的发展。
“两弹一星”的成功,还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飞船系统总设计师戚发轫,月球及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当年的毛头小伙儿,今天已成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领军人物。
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一场漫长的接力赛,如今所有的成就,都是几代航天人不停奔跑,用心血传递而来。而这场接力赛,又将以新的形式传递下去。
三、两代航天人给孩子们讲故事
今天晚上,一场聚焦“大航天”主题,荟集多位中国航天领军人物的“科学小会”将在北京召开。
这次科学小会将首次呈现老一辈航天人钱学森的珍贵修复影像,影像经腾讯多媒体实验室光影焕新技术智能修复,将以超清4K画质重现。在这位航天事业奠基人的“带领”下,新一代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也将面向现场和线上的青少年讲述我国“探日”“探火”等关键航天工程的前沿突破,以及这些技术发展背后的故事。
参加此次活动的科学家包括: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总设计师兼副总指挥赵坚,月球及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以及中科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双南。
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一段与中国航天有关的精彩故事:赵坚参与了“羲和”太阳探测计划,贾阳参与了“探月”、“探火”工程,常进在利用“悟空”号寻找暗物质,沈志强在利用射电望远镜拍摄黑洞,而张双南在领导一个名为“全变源追踪猎人星座(CATCH)”的前沿太空探索计划。
在这里,孩子们既能了解中国航天最新的进展和突破,打开对宇宙探索的好奇心,也能听到科学家分享他们从科学探索中获得的乐趣,用最直观的方式去理解“航天精神”的内涵。
也许十年之后,那些支撑中国航天未来事业发展的科学家们,就是今晚这场“科学小会”的小观众。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