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中企助力马来西亚“国民车”焕发新活力(见证·中国机遇)

时间:2025-1-16 16:11 0 107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宝腾工厂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组装汽车。

诺 林摄


宝腾总部大厅展示的首款电动车吸引消费者前来体验。

人民日报记者 白元琪摄


宝腾工厂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在工作。

诺 林摄


宝腾丹戎马林工厂实训工坊内,中方工程师(左二)正在为马方员工讲解技术要领。

人民日报记者 白元琪摄


马来西亚丹戎马林汽车高科技谷航拍图。

诺 林摄

“出发咯!”拉开车门,调好座位,轻踩油门,汽车平稳驶出4S店。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宝腾汽车一家4S店总经理蒂诺坐在副驾位置上,边介绍车内设施,边为试驾顾客指路。
自上市以来,宝腾X70和X50销售热度不减,经销商们笑逐颜开,这与7年前的情景反差强烈。“那时的宝腾车型老旧,功能落伍,消费者提不起兴趣,店里门可罗雀。”蒂诺向记者介绍,被视为马来西亚国民品牌的宝腾,彼时正处业绩低谷,连年亏损。中国车企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入股后,这一不利形势逐步得到扭转。
“与吉利‘联姻’后,宝腾短期内扭亏为盈,让业界刮目相看。”马来西亚交通部前部长、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翁诗杰对人民日报记者说。
战略合作  扭亏为盈
从吉隆坡出发,向西南驱车约40分钟,一座设计动感、曲线流畅的建筑跃然眼前,这里便是宝腾汽车总部。步入大厅,一辆绛红色轿车静卧展台中央。“这是1985年宝腾推出的第一款车型——赛佳。”已在宝腾工作30多年的研发工程师凯鲁·尼扎尔骄傲地说,“当年,价格亲民、性能可靠的赛佳一推出,就在马来西亚掀起购车热潮,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它的身影。”
据统计,巅峰时期的宝腾,年产量近20万辆,本土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60%,是马来西亚当之无愧的“国民车”。然而,2010年以后,囿于研发和制造水平,宝腾陷入困境、连年亏损。2016年,宝腾年产量仅约7万辆。
为扭转局面,宝腾向全球23家车企发出合作邀请后,收到了15家回复,其中包括吉利。
当时,吉利总部也曾为是否与宝腾合作而争论一番。作为马来西亚国民品牌,宝腾不想失去控股权。没有控股权,吉利如何保证企业发展方向?每年10多亿林吉特(1元人民币约合0.62林吉特)的亏损窟窿怎么补?文化差异如何弥合?……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很坚定:中国汽车出海是大趋势,只要大方向正确,就干!
2017年6月,双方签订协议,吉利收购宝腾49.9%的股份,全面接管宝腾的管理,同时确保其国民品牌地位不变。
2018年12月,在吉利博越基础上开发的宝腾X70正式发布,一年后在宝腾丹戎马林工厂完成本地化组装下线。中国供应商亿咖通为这款车型定制开发智能网联系统,实现人车智能交互。“只需简单一句‘Hi Proton’(嗨,宝腾),就能轻松唤醒语音助手,进行导航、娱乐等多种操作,极大提升了驾驶体验。”宝腾研发主管海赞·加扎里说,这一亮点使X70迅速成为市场宠儿,车友们亲切地称它为“会说话的车”。
“2019年底,公司营收扭亏为盈,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凯鲁·尼扎尔说。
结对帮扶  现学现悟
走进宝腾丹戎马林工厂的冲压和总成焊接车间,一片忙碌场景。巨大的冲压机有节奏地将一张张金属板准确塑型,身着统一工作服的工人们正在专注操作。
“合作初期,我们面临诸多挑战。”冲压车间工程师希沙姆·亚科布向记者介绍,“吉利的先进技术与宝腾多年的造车经验,如何实现最佳结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作为丹戎马林工厂的老员工,当时的他也不无担忧。
车间的“现学现悟”课堂,摆着车间生产每个环节所需的器材、产品、注意事项示意图等。中方冲压副厂长蒲海滨拿起一块冲压件,为马方学员讲解如何降低次品率。
“大家看一下,这两个零件表面有什么差异?”蒲海滨问。
“这边的零件表面有一个凹陷。”一位学员答道。
“对,这个凹陷是缺陷。当外板件表面有这样的凹陷时,就是不良品,需要维修或者报废,以确保这样的缺陷不会传递到焊装阶段。”
“这个零件上有凸包,还有波浪形纹路。”
“是的,这也是常见的一些缺陷。请大家一定记住这些缺陷的形态,未来生产过程中必须杜绝。”
类似这样的场景,在丹戎马林工厂车间是常态。吉利团队进驻以来,“结对帮扶”一直是双方共同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法宝。
为了让供应商的产品达标,中企同样不遗余力提供技术支持。宝腾制造总监杨昆亮介绍,2018年到位之初,他每个月跑一家供应商,项目经理蹲点,四五十人的技术团队进驻,详细培训、深入交流、改进流程,确保供应商们提供合格产品。
“吉利进驻不到一年的时间,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品质量显著改善,工厂面貌焕然一新。”希沙姆·亚科布说。
柔性管理  刚性改革
“企业间的合作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李书福的这句话,道出了企业并购中的一个难点。中马两国存在文化差异,吉利与宝腾的企业文化也不尽相同。如何将不同背景的员工凝聚起来,各展优势?吉利通过“全球型企业文化研究中心”,深入研究当地文化,并结合宝腾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柔性管理工作。
作为宝腾的首位中国籍首席执行官,李春荣刚到宝腾,在给全体员工发送的第一封信中就大力倡导尊重、包容和融合的企业文化。每逢重要场合,他身着马来传统服饰,与员工亲切互动。
“这些细节让我们非常感动。中方合作伙伴的真诚和务实,让我们深信宝腾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宝腾轿车项目主管戴斯蒙德·平托回忆道。
充分尊重企业文化,扎实调研当地市场,深入剖析难点堵点……李春荣和团队对宝腾的管理和营销体系进行全面革新。原有的宝腾销售售后网络主要由特约维修店构成。吉利团队对经销商的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力发展推广汽车3S和4S店。如今,宝腾在马来西亚拥有完备的经销商网络,共设有157家3S和4S店。宝腾汽车总销量连续两年突破15万辆,经销商对销售和服务满意度也显著提高。
经过7年的深度融合,宝腾汽车完成了在研发、制造、质量、采购、营销上的全方位蜕变,已连续6年稳居马来西亚市场销量和市占率双第二的位置。正如宝腾母公司多元重工集团董事总经理赛·法依沙所言,吉利与宝腾的合作带来了飞跃式提升。
转型升级  共同发展
在吉隆坡北部约85公里处,曾坐落着宝腾汽车的传统制造基地,而今全新的马来西亚丹戎马林汽车高科技谷正从这里迅速崛起。2023年,吉利与多元重工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把这一区域打造为东盟新能源汽车和先进技术的研发制造中心,推动马来西亚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升级。
“正是看中了汽车高科技谷的巨大潜力,以及宝腾为年轻人提供的广阔发展空间,我才决定加入。”宝腾X70车型项目经理助理艾麦尔毕业时,收到了多家企业邀约,但他最终选择了宝腾。入职第一年,公司就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轮岗机会,在销售、研发等4个核心部门积累经验。“去年,我还赴中国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受益匪浅。公司每年为我们提供超过40小时的专业培训,帮助我们不断精进业务。”艾麦尔说。
艾麦尔是“宝腾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的受益者。该计划自2018年启动以来,每年招募百余名优秀毕业生,通过轮岗培养和选拔,为公司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目前,已有近200名青年人才通过该计划加入宝腾。
丹戎马林汽车高科技谷不仅全面重塑人才产业链,还着力打造一个集整车生产和零部件供应于一体的智慧产业园。宝腾企业战略高级总监尤斯里·尤瑟夫告诉记者,到2035年,汽车高科技谷的整车年产能将达50万辆,其中一半将出口海外。园区还将建立一个年产100万套零配件的供应链体系,为全球市场提供服务。
中国汽车技术的出海也为汽车高科技谷的本土供应商带来巨大机遇。马来西亚汽车零配件公司PHN在中国宁波拓普公司的技术支持下,克服质量瓶颈,生产的保险杠等零配件在2023年通过宝腾的高标准评估,促进宝腾本地零配件占比提升了8%。
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和工业部部长扎夫尔表示,汽车产业是马来西亚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为约7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吉利与宝腾的美好“联姻”,不仅为马来西亚汽车行业注入新动力,也为马中两国经贸合作树立了典范。
(人民日报吉隆坡电 人民日报记者 章念生 白元琪)
版式设计:蔡华伟
《人民日报》(2024年01月16日03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