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22万亿微软,错失中国市场好局,被国产软件教做人

时间:2025-1-16 09:29 0 214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文|数读社
演员王星在泰缅边境失联事件引发了全网关注,这起事件发酵后,网络上流传了一份名为"星星回家计划"的Excel文档。
不少受害者家庭纷纷登陆账户,填写了相关信息,目前已经有超过1600条。
最近几年,这种允许多人编辑的文档多次在社交网络上流传,金山文档、腾讯文档、石墨文档、有道笔记……国产软件成为真正的主角。
微软office全家桶的身影,逐渐消失。
曾经垄断一切办公场景的微软,正在被国产软件灵活的打法破解,失去对市场的掌控。
吸血
1993年,微软试图携office软件进入中国。
彼时,求伯君开发的文字处理软件WPS势头正盛。这款软件1989年就已经推出,早就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雷军的加入,更是让WPS创造了年销3万套的高光表现。
在中国互联网尚处于萌芽期,WPS笼络了宝贵的种子用户。
微软对WPS垂涎欲滴。这家巨头先找到了金山投资人张旋龙,提出要收购金山公司,遭到拒绝。随后试图高薪挖角求伯君,也吃了闭门羹。如今看来,并购、挖角核心骨干,微软商战的前两板斧,一旦成功,都会将金山击碎。
DSC0000.jpg

第三板斧选择了合作。微软提出了"格式共享"。双方签订协议,微软Word可以直接打开并编辑WPS,反之亦然。
这开启了潘多拉魔盒。两者相通后,office伴随着微软的Windows系统进入千家万户,反而全面吸收了WPS用户。此后很长时间,微软office和它的盗版软件陪伴了一代人。
在微软与盗版的前后夹击下,WPS败下阵来。
站在今天的视角,当初金山软件没有太好的选择,微软的Windows系统和office软件几乎就是全球电脑的标配。在那个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时代,学校、企业都使用微软,争夺增量市场,金山几乎没有机会,横竖都是相似的命运。
拿下关键战役的微软,在中国办公软件市场看不到对手。
2010年,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梁念坚高傲地表示,"我建议国内其他Office厂商不要做了,如果坚持继续要做,就得像微软一样来创新自己的产品。"
国产软件没有放弃,也找到了机会。
移动化的弯道
2017年,纳德拉发布了Office 365(后改名Microsoft 365),这款办公软件与Windows系统、Skype、Outlook Web App和SharePoint Online等共同构成了"完整且智能"的解决方案。
这是微软的一次历史性的变革。
比尔盖茨卸任后,微软进入了混乱的鲍尔默时代,移动化的浪潮让微软无所适从,Windows Mobile没能抗衡安卓与iOS;Win 8系统保守诟病。直到纳德拉时代,微软重新变得开放。
DSC0001.jpg

一大征兆便是微软对office的开放。在苹果iPhone、iPad、MacBook等产品线上,微软推出了完整的Office应用。
这些看起来是历史性的改变,只是国产软件的常规操作。
2010年前后开始的移动互联网转型,给了国产软件弯道超车的机会。
2011年,WPS推出了移动版本,移动办公软件走上历史舞台。这段时间,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石墨文档等文档笔记工具相继推出,word、Excel、PPT等功能被悉数纳入到线上,自动保存、在线协同、多端同步等功能,相比当时的office是明显的功能迭代。
此时的微软,还处在鲍尔默时代的打分管理、办公室斗争之中,直到2014年纳德拉上台才如梦初醒。
纳德拉上台这一年,阿里推出了钉钉,随后飞书、腾讯文档问世,办公软件上升到智能移动办公平台。
办公软件不再只是单一应用,而是一站式的云端办公,数据化的企业运营。软件将即时沟通、日历、云文档、云盘和工作台深度整合。通过云端,把基础图文表格编辑、打卡、线上会议、跨部门沟通等功能汇集并形成数据,为经营提供参考。
办公软件的区别,不再只是产品体验的区别,而是生态的差距。
转型后,在很多功能上微软同样具备。可在中国市场,无论功能使用效果,还是客户认可度,都存在明显的水土不服。
2022年,Gartner调研,微软在全球办公软件市场的份额逼近90%。但是在中国市场,故事更加复杂。
大打折扣
2024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考试中,WPS报名人数接近200万规模,首次超过报名微软Office的人数。今年开年,WPS的PC端日活跃用户数突破1亿。
在产品认可度上,学生群体已经开始向WPS倾斜。个人用户的吸引力减弱,对微软来说不是好消息。
除了这位老对手,截至2023年年底,钉钉用户数达到7亿,软件付费企业数达到12万家,付费日活跃用户DAU突破2800万。
2024年4月,腾讯文档累计付费个人用户数已超100万,累计付费企业数超2万家。
微软的高山下,国产智能移动办公软件逐渐萌芽、壮大。
根本原因在于,虽然微软的产品更全面、竞争力很强,但综合体验感与国产软件不可同日而语。
微软依然坚持付费使用。个人版将近400元一年,家庭版500元。微软在过去30年已经充分证明了,正版付费的路走不通,多数企业、个人宁愿承担中途文件闪退的风险,也要使用盗版。跨国公司的难点就在于此,不能给某个市场开特例。在相似体验下,国产软件没有任何一个是付费软件。
免费决定新用户的使用兴趣,移动端转型过程中,微软只能被动挨打。
功能上,微软也几十年如一日地没有关注痛点。比如PDF文件,微软至今仍然无法编辑修订,但是国产软件的增值服务功能就可以实现。除此之外,模板库、拍照扫描、图片转文字
等等功能,国产软件明显领先。
DSC0002.jpg

注:从左至右依次为:微软、WPS、印象笔记、石墨文档
微软主打的SaaS服务,在国内又有着明显的体验降级。Skype、Outlook这些软件功能都不是中国用户常用的软件。在云端,按照规定,微软选择了世纪互联运营在中国的Azure云业务,在综合体验的丝滑程度上也有差距。
此外,还存在不起眼但却重要的因素。微软对很多国产操作系统也不支持,而国产软件反而支持,这让的高昂价格显得更没有性价比。最近几年,政府部门、国企,纷纷开始放弃Office。
原本,如果微软早一些本土化经营模式,丰富功能、增加免费用户权益,放弃不必要的坚持,或许也没有这些所谓的小波折。但最终微软坚持全球一盘棋,错失好局。
这对未来也会产生深远影响。
旧疾难解
新的弯道又一次出现。无论是微软,还是国产软件,都将AI作为了发力的重点。
微软的强势在于,其AI能力依然领先,但是,在过弯道前,微软旧有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首先是功能完善度的问题。微软office基于ChatGPT大模型,这在国内恐怕需要选择国产大模型,在体验的磨合上需要时间,甚至可能如onedrive一样,联网的体验感差。
其次,理念问题。中国市场,付费使用软件的习惯始终没有形成,软件功能始终在做加法。
面对WPS、钉钉、飞书,用户几乎无法弄清楚这个软件到底有多少功能,甚至需要通过搜索来探寻。可国外软件的,通常不会如此臃肿,而是保持特定的软件做特定的事情。
免费招揽用户,增值服务持续收割用户,这可以保证绝大多数人都能用上软件,保障用户基础,却可能存在定价混乱,用户感觉被套路等问题。但国产软件需要弯道超车,用户基础是一切的根本,免费就是最好的手段。
这种思路上的差异,导致在AI体验上的巨大差异。现阶段同样是AI功能,国产软件更注重场景结合,功能更加细分,比如论文代写检查、法律文书协助等,微软则没有进行这么细的拆分,普遍集中到"助理"当中,使用方式还是需要用户填写提示词,有扩展性但是复杂。
这种理念还会继续影响着未来的竞争理念。从移动化办公开始,国产软件在体验感上就已经明显赶超,国产软件的打法抵挡住了微软的强势挤压,并在一次次机遇中缩小身位,表明了这种理念的有效性。AI时代,理念差异会进一步强化国产的领先优势。
被国产软件争夺份额,恐怕是接下来微软无法避免的宿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