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
作者:文墨(原载于《世界日报》)
据本地媒体报导,菲国外交部长辘辛9月25日在与前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会谈时说:在这个有争议的海域(指南海)签署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准则(即COC)将是对中国在这个地区霸权地位的承认。
辘辛说:“这间接承认了中国的霸权,简单地说,这等于是在你的客厅内养了一条龙。”
辘辛外长的此次讲话,不禁让人联想到就在不到一个月前,菲国总统杜特地刚刚第五次访问中国圆满归来,辘辛外长作为菲国首席外交官成了杜特地总统这次访问中国的当然随员。在此次访问中,菲中两国就多个议题展开讨论,其中包括南海行为准则议题。菲方表达了希望中国与东盟尽早就南海行为准则达成一致,并予签署落实。中方亦有此愿望并努力从各层面积极推动。
但杜特地总统第五次访华与中国建立的信任,似乎与辘辛的此次讲话有些相悖。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态度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出入呢?这有些叫人想不通。外交重在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倘朝三暮四,反反复复,不但会让自己尴尬,别人也将无所适从。
既然有争议,为避免让事态复杂化扩大化,制定一个共同能够遵守的行为准则,应该是必要的。有准则总比没准则好,大家在同一个准则的框架内遵章办事,减少误会,避免摩擦,岂不很好?
但也许有人嘴里念叨着“行为准则”,心里又对此产生戒惧,老怕自己吃亏,别人占便宜,这又不禁让人想起“叶公好龙”这则笑话。外交应自信从容,前怕狼后怕虎,如何交朋友?国家关系应该建立在互相信任、互相包容的基础之上,这些道理,既粗浅,又现实。
辘辛外长还表示:他的一位外交同行告诉他,即使这是一项良好的行为准则,它仍然是中国的行为准则。
这么说来,辘辛外长是因为听了别人的话,才对南海行为准则产生疑虑的?并不是辘辛外长的原生想法?这里想提请读者朋友们注意:南海行为准则的产生,应该而且必须是有关各方共同协商讨论达成共识后的结果,并不是哪一方说了算。因此,也不应该忌讳或错怪哪一方。
在辘辛外长与陆克文的会晤中,辘辛外长还强调了菲律宾与美国有“永恒的动力”。辘辛外长说:“非常明显,人民是亲美国的,包括美国的军队。”
一边谈南海行为准则,一边把美国搬出来,不知辘辛外长是何用意?菲亲美是传统,外人可以理解,也并不眼红。亲就亲呗,何苦把美国请出来?难道想用“大奶压细囝”的办法吓退中国吗?若真有此想法,那真正是用错办法,找错对象,甚至留下一些麻烦。
我们仍然坚信,辘辛外长重视菲中友好,对中国应该也没有什么偏见,有时把话说得欠圆融,是人人都会犯的错误。 全世界都是遵循做肉强食的定律,中国虽然很友善,但是国人也是过着痛苦的生活,有时候真希望国家来场硬点手段,该侵蚀就就侵蚀,让国人带来更好的利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