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冷战升温
避免冷战升温作者:Nestor Mata(译自自由报)中国在南海的填海造岛及大规模建筑行动,仍然引起中国观察者的关注。据中国事务分析家戴法利(Scott Devarry)在刊登于《外交家》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这些行动是中国为了加强对南沙地区受争议岛礁的声索。但是,他说,这些问题更大部分是源自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互动。这件事情涉及对国际惯例及法律的不同解读和遵守程度(主要是对有关国际海洋法及海洋边界的解读)。以下是戴法利的分析文章的摘录:目前的建筑场地位于离中国沿海810里(1300公里)以外的地方,远于声索邻近海洋领土的传统规范。中国和它的亚洲邻居,过去60年来都对南沙群岛提出声索,除了汶莱外,全都建立了建筑物来加强各自的声索。毋庸置疑,对于最邻近南沙群岛的5个声索者(汶莱、越南、台湾、菲律滨及马来西亚),这意味着必须达成多边协议来避免出现灾难性的后果,并保持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海运航道(每年差不多有5兆美元的海运贸易会经过这里)。但这种最好的情况,是建立在中国拆除它在当地的建筑物的假设上。而且,这些国家之中,没有一个能跟中国的经济及军事力量抗衡,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经济和生态环境利益需要考虑。南海对它的沿海国家来说,是丰富资源的集中地,而且这些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美国能源情报署(U.S.Energy Information Agency)估计,“南海有110亿桶石油储备,以及190兆立方尺的天然气储备。”但是,开采资源及开发能源,只是南沙群岛冲突的其中一部分。根据联合国环境计划(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al Program),南海的鱼类占全世界鱼类存量的大约十分之一。地方政府的妥善管理,对保持这些鱼类的健康、保护环境,及阻止过度捕捞,起了关键作用。但只要领土纠纷一直存在,这些保护措施和政策,就无法加以发展,甚至被执行。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指出,领海是从一个国家的海岸线向外延伸12海浬(22.2公里,13.8里),而专属经济区将延伸200海浬。公约进一步规定,基线岛屿的结构,必须是在低潮时露出水面的才能算是一个国家的领土延伸及专属经济区。南中国海的沿海国家,多次要求对海洋领土声索进行判决,最显著的是马来西亚和越南在2009年5月的案件。但是,寻求仲裁的行动,遭受中国在南海及国际场合上采取的策略而受到阻扰。有些专家相信,在菲律滨向海牙永久仲裁法院提出挑战中国的声索诉案后,中国加快了南沙群岛的填海工作,来加强它对该地区的合法声索。中国拒绝参与该诉案。中国在历史上对它的亚洲小邻国的南海声索行动,一直徘徊于容忍和敌视之间。明显地,中国在南海上展示自己的实力,显得轻车熟道。过去5年对南海的开发,已经酿成中国和它的邻国的新安全紧张局势。北京控制南海的程度,也对地区内的沿海国家自身安全带来影响。但最显著的是这个地区内的竞争,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冲击。南海是当地人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鱼类栖息地。但是,能源业对当地的资源开采,让这些声索更难获得解决。中国在寻求开发地区内的天然气和油藏时,并非是孤立的。因此,就算中国不在南海进行这些挑衅行动,地区内的环境也很难不遭受负面影响;还会有别人去开采石油。但这是冲突的核心所在。若国际仲裁这种正式场合都能被忽略,下一步将是南海与东海出现冷战局面,也就是北京对声索水域的沿海国家。更糟糕的是,无法保障较小国家的安全框架能够持续下去。与其出现东盟、日本和台湾联合起来对抗中国的两极化局面,有可能会出现多个破碎的联盟互相敌对。这意味着,需要相当大的外交努力来防止出现冲突。若美国领导人能显示对中国领导人的一点尊重,将让中国较容易妥协。在面对艰难的局势上,若各国能注重这些跨文化及历史问题的细节,结果将会好很多。美国如何调整它的意图,跟它如何制定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同样重要。北京已经准备好应对最糟糕的局面,因此,若华盛顿希望中国能承认它的邻国提出的声索及争议的合法性,它必须停止其专横行为。多边协议对美国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可以避免冷战升温。美国必须让它的安全盟友以及他们的声索,坐下来和中国谈判,提供协助及担任调解人,并制定出一个所有国家都能同意的条款,来公平划分这些领海。但是,这种新的政治及贸易规范,可能对一些利益相关者造成不安,对沿海国家的领海主权来说,国际法的演变并非什么新鲜事,而避免南海出现冲突,才是首要急务。其中一种必须制定的规范,是各国对领土的开发与建筑的性质,以及限制沿海国家和声索者可以做的事情,来确保地区内有一个不会伤害到鱼类的负责任开发活动。而且,若能同意领土及开发的规范,各国必须制定一个拥有执行权的多边委员会,来管理南海的能源开发及渔业,让它们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现在通过外交渠道,来解决亚洲一些国家在南海的争端,并设立一个机构来永久解决这些问题,才是符合美国利益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