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大米亦有麻烦
作者:紫茗(原载于《世界日报》)
《世界日报》日前在本岛第二版登出一则有关人们生计的新闻,其一是呼吁国会放弃争论,尽早通过关税对进口大米加速成为法律,以及土地使用权法律。并引据总统杜特地,鼓励农民参加耕耘,才能加倍生产稻米生产稻米,帮助该主要粮食,压低价格和及现时通货膨胀的趋势。
其二是,农业部正在鼓励私营米商,各自把栈房里的存米扩大储量提升,定议为增加至供应全国民众可吃饱肚子,不必向外国输入大米煮饭喂饱国人,发生了大米青黄不接的危机,引起一阵民众恐慌,应尽心尽力拼经济发展,冀能恢复大米生产供应自足,甚至能够配销外国市场,赚进外汇提高国库美元收入,增加国家的收入,添作重建马拉威市夷为平地的费用,以及饱受天灾损坏地区的灾情。
关于让本地米商可以享有自动进口 大米提议,此前已经提出了。奈何本地米商受到米业菲化案的打击,他们宁愿守法安份做传统兼营,让稻农先借赊钱来种子,等到收成才扣账还钱,手续简单,一清二楚,比较卖给国粮署要“过五关斩六将”的刁难省却许多麻烦。所以有许多原本靠天吃饭的农村人便相看成样,成群结伴前往海外打工,做了海外工人,让祖宗留下来的良田失耕,稍后索性把田地卖给工业厂商,盖起工厂占去了吃饭的土地。
本国人口暴增,已打破一亿大关。因稻田失耕,减少大米生产,只好向邻国越南和泰国等输入补充,于是引发了不肖米商乘机走私入口,瞒报关税而造成外汇失收,本文开始撰写之前,有两位华裔米商拥有的仓库遭到海关局突查,没收去价值2500比索大米,被促令十五天内交出批准进口的证据,方能领取涉及走私大米进口麻烦。
这个年头,经营大米是“当销货”,能够赚钱,但是法律变化无穷,华裔米商应该小心应付,千万不可损伤华人的声誉,连累到华侨华人一向守法律己的操行,保持恢复修好菲中的友好关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