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新闻部 发表于 2016-9-23 14:06

杜特地并非想搞“中美平衡”外交

作者:杨超

针对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地所表现出来的与中国缓和关系的倾向,以及他发表的对美国不满的系列言论,“美国之音”近日的一篇报道认为,这没有什么新鲜的,只是沿袭了阿罗约政府时的“大国平衡”外交政策,以在中国、美国、日本等大国间两面下注,既改善了与中国的政治关系,又能得到各大国争相提供给菲律宾的好处,有利于维护其国家利益。

但笔者的看法与此不同,通过对杜特地上台执政后的系列举动分析,笔者认为,杜特地正在推动一条其认定的独立自主的菲律宾外交政策,而非简单的“大国平衡”政策的延续。

独立自主的菲律宾外交政策的提出,见诸于现任菲律宾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加耶丹诺。加耶丹诺说,菲律宾应该要有明确的国家身份并贯彻一个独立的外交政策,但他没有就此独立外交政策做详细说明。现任菲律宾外长亚赛则对此进行了一定的阐述,他在重申菲律宾信守菲美同盟以及履行菲美的军事合作协议的同时,强调菲律宾希望追求一种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他说:“即便是我们想与我们的邻国,包括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内发展更加密切的关系,这并不代表我们会疏远其他国家。这也是我们所说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内涵,这也是我们的宪法所规定的,我们希望与所有国家建立友好的关系。”他还表示:菲律宾人不愿永远做美国的“小兄弟”。

独立自主的菲律宾外交政策的思想,来源于菲律宾人长期以来对菲美关系中累积的不平等的反抗,由此也得到不少菲律宾人的共鸣与支持。杜特地属于扎根本土的民族主义者,对于菲美关系的不平等有很强的感触,在当选总统后,自然地把其民族主义独立自主的思想推行到了外交政策上。

杜特地独立自主的菲律宾外交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疏远,不希望菲律宾因此卷入战争。相较于其前任阿基诺三世把菲律宾绑在美国战车上,充当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急先锋,并变相提供军事基地供美军做为前沿部署的做法,现总统杜特地充分认识到,菲律宾与中国军力相差过大,与中国的对抗很大程度上给菲律宾带来更大的不安全。美国利用菲律宾提出南海仲裁,让菲律宾打前锋,但如果中美之间有冲突,菲律宾一定会第一个被牺牲掉。此外,菲美同盟框架过分强调安全合作,但在帮助菲律宾国家发展方面作用有限。菲律宾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其盟国美国只是利用菲律宾的地缘位置抑制中国,巩固其亚太霸主地位,而无意帮助菲律宾经济发展。因此,杜特地认为菲律宾应追求独立自主的外交国防政策,不应在美国的战车上绑得太紧,他甚至主动提出,菲律宾不再与美国在南海联合巡逻。

其次,与中国对话,改善双边关系,在搁置分歧的基础上加强合作。杜特地认识到,为避免战争,必须与中国进行双边对话,缓和紧张关系。他提出愿意访问北京,展现菲方的诚意。现在对杜特地有利的是菲律宾国家安全委员会已达成共识:不挑衅中国,而是寻求对话。这为杜特地与中国对话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菲律宾还有发展经济,缓解人口压力的重要任务。杜特地把中国的发展看成是菲律宾的机会,希望菲律宾能够同中国共同发展,促进更多的双边贸易与经济合作。菲律宾还需要对基础设施投资以发展经济,中国已表示愿意以官方发展援助形式,支持菲律宾政府的重点项目,并促请菲律宾尽快完成加入亚投行的工作。双方在海上合作、扫毒、打击恐怖主义、旅游、农业、扶贫等方面还有很多合作空间。虽然菲律宾政府在公开场合表示坚持对话必须以南海仲裁裁决为基础,但在发展菲中关系的总方针下,南海争端问题以及所谓的仲裁结果实质上可以被双方搁置起来。

最后,该外交政策虽然强调菲律宾的独立自主,不容他国尤其是美国干涉及内政外交,但面对南海争端,不管是谁当菲律宾总统,“卖国”的罪名是担当不起的,有利于菲律宾的南海仲裁结果也是不能轻易放弃的。菲律宾总统虽然在对外决策中有最为重要的地位,很大程度上能决定菲律宾外交政策方向,但杜特地所能做的,也只是搁置南海争议、缓和中菲关系,增加与中国的合作而已。而且,在独立自主的这条路上重重险阻:在内部,有军方、政客、已经由菲律宾最高法院裁定合法的菲美《加强防务合作协议》(EDCA)等的阻力;在外部,菲律宾不积极参加美国对中国的围堵,意味着美国再平衡政策的挫败,因此中菲发展合作关系必然会遭致美日等国暗地反对阻挠。如果杜特地只凭其一腔热血,而不能借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不能向菲律宾民众以及政坛精英们证明中菲关系的密切发展促进了菲律宾国家利益的话,面对国内民众的不理解以及既得利益集团与亲美政治势力的联手反攻,最终也很可能将会落得和阿罗约一样的人亡政息的结局,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也无法得到延续。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原载海外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杜特地并非想搞“中美平衡”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