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向“智”向“新” “太空紫云英”化为春泥助春耕
央视网消息:春色正浓,地气贯通。神州大地,勤劳的人们正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为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今,春耕也有了新的面貌,无人机在上空盘旋、智慧农机在田间来回穿梭,现代化手段为农业生产开拓出更广阔的空间。6000万亩小麦陆续进入起身期
目前,山东省6000万亩小麦陆续进入起身期。山东各地农户抢抓农时、储备农资,开展农田灌溉、喷雾作业,多措并举保障春耕备播。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3/26/65c5d680-6adf-4259-8401-76524d9f1e8d.JPEG
随着冬小麦陆续进入起身期,春季麦田进入“一喷三防”的关键阶段。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3/26/86a13cf1-ef9e-4f65-962c-941e83aeebf5.JPEG
在泰安市大汶口镇中大吴村,为改善冬小麦的土壤墒情,当地对水利设施、灌溉设备进行改造提升,推广高效滴灌、喷灌节水技术,提高田间灌溉水利用率。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3/26/df09d5a0-7f81-4861-87f1-4bde4f91b927.JPEG
在威海荣成市,为进一步提升春耕生产效率,当地引入数字化控制平台,足不出户就能实时监控无人机和喷雾机的作业情况,实现精准化、智能化管理。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3/26/bdf66644-412d-43ea-966f-56f9b976726a.JPEG
目前,山东省麦田累计施肥2068万亩、浇水301万亩。全省蔬菜预计春播面积1425万亩,已播种492万亩。
农情监测“千里眼” 八维数据助丰收
在江苏省昆山市,当地的冬小麦全面进入返青拔节期,这也是麦田管理的关键时期。对此,当地在多个区镇建设了农情综合监测站。这个监测站可以实现土、肥、墒、病、虫、苗、气象、水质“八位一体”的智能实时监测。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3/26/9e094f93-f6ec-42f9-8a18-dc47a2c1fb3c.JPEG
在昆山市锦溪镇长云村的高标准农田里,这个农情综合监测站十分显眼,里面的多台智能设备正在实时监测小麦的生长情况。这些智能设备包括,自动虫情测报系统、田间小气候监测仪、远程智能孢子分析仪等。农技人员只需要在手机上使用相关软件,就能实时了解小麦生长的八方面情况。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3/26/41b411f9-240d-45ae-a56a-b294093bee8b.JPEG
除了方便农技人员,种植户们也可以在手机上查看这些信息,并且收到相关的技术指导和预警,随时调整自己的管护方案。截至目前,昆山市已在多个区镇共建成8个农情综合监测站。2025年,当地还将再新建3个,助力小麦稳产增收。
太空紫云英还田 化为春泥助春耕
眼下,正是南方春耕的黄金时节。在广东河源的智慧农场,曾搭乘神舟十三号遨游太空的紫云英,正被翻耕还田化作生态绿肥,给土地注入天然养分,为春耕生产夯实基础。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3/26/865c8e8a-ce8e-45a6-817a-472fa1407d94.JPEG
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柳城镇智慧农场,连绵起伏的紫云英花海宛如大地的梦幻织锦。5200亩“太空紫云英”正在春耕时节翻耕还田,化作肥料滋养大地。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3/26/6a5fef2f-4ee9-4569-9bfd-8f71d990728c.JPEG
之所以叫它“太空紫云英”,是因为这些紫云英是作为神舟十三号搭载的种子,由国家植物航天育种中心与河源创新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历经两年攻关培育成功,被命名为“航紫5号”。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3/26/b124383d-959e-40d4-a9c5-b0be21266f8a.JPEG
经两年田间试验观测,“航紫5号”性状稳定,鲜草产量相比普通紫云英提升20%,太空品种长得更加茁壮。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3/26/8b935273-49f8-4172-b12d-aedd37b04e85.JPEG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3/26/a99915a2-58ac-40f9-aa55-465f541f31cb.JPEG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3/26/19c97695-e922-4074-bfa2-bf3f986eba18.JPEG
种植紫云英能增加田地肥力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的根系布满根瘤,根瘤菌能够高效固氮,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液态氮留存土壤。同时,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丰富土壤氨基酸、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提升肥力,缓解土地板结,让土地更松软适合农作物生长。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3/26/e6df9d29-a185-4712-8ff7-4db2b9775953.JPEG
用“航紫5号”作为绿肥种植出的稻米品质显著提升,香气更浓郁、口感更佳。在实际应用中,能使每亩稻田化肥使用量减少20%—25%,每亩增收超300元,“太空紫云英”展现出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3/26/6ffa938f-b5fa-4056-a247-a4a26c5f244e.JPEG
自3月上旬起,农场便开始陆续旋耕,引东江水泡土。华南农业大学的学生手持农场春耕黑科技设备,轻松输入指令,无人旋耕机就将紫云英翻耕还田。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3/26/f6d59c7b-9ca0-4337-ab0c-341f97775e83.JPEG
2025年,该片农田将种植2300亩航空稻“华航香银针”大田示范作物和2900亩的航天水稻制种(也就是稻米的种子)。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3/26/8808b713-4f64-40ae-b328-aa7e195d713f.JPEG
各类无人设备穿梭田间,无人农机设备自动完成翻耕、施肥、插秧播种等工作。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智能化,效率较人工提高几十倍。
河源市东源县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无人农机设备为全县3.2万亩农田提供了农机社会化服务,覆盖20个镇村的合作社。在东源县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中,无人植保机和无人施肥机成为田间主角。无人植保机在病虫害防治中一天可作业250亩—300亩,极大提高了防控效率;无人施肥机最大承载300斤肥料,一天能完成400亩—450亩的施肥任务,精准又高效。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3/26/027f7372-dc18-4a60-a8ab-88684c351974.JPEG
预计2025年,东源县无人农机的服务面积将突破4万亩。科技赋能农业生产,不仅大幅提升了效率,也降低了人工成本,让农户切实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