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京东“打车”深夜下线,易企出行:京东内部调整,会暂停一段时间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温冲 于建平 北京报道
2月18日下午,《华夏时报》记者通过在京东APP内搜索“打车”,发现京东APP上线了“国内打车服务”,且该服务由“易企出行”小程序承担运营,并提供实时、预约及接机三项叫车服务。不过,到2月18日23点多,记者再次在京东APP内搜索“打车”时却发现,入口已经关闭,截至发稿仍搜索不到该服务。
2月19日上午,《华夏时报》记者致电京东客服,其工作人员表示,可能是因为京东APP版本过低。但当记者提出昨天使用过该服务时,客服在暂停通话进行内部咨询后回复记者:“打车服务有专门的对接团队,需要联系一下他们。”而其提供给记者的官方电话,正是属于易企出行。
易企出行相关工作人员则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京东说是内部调整,会暂停一段时间,过一段时间还会重新上线。重新上线的具体时间还没有确定,您可以后续关注一下。”至于京东内部调整的具体内容,该工作人员则表示:“不太清楚。”
先付费,后用车,京东打车服务尚未进入推广阶段
此前,《华夏时报》记者从一位易企出行的工作人员处了解到:“京东APP上线的国内打车服务,其实推出挺久了,只是最近比较火。我们是与京东合作,给京东提供车辆,我们是一个聚合型的打车平台。”另有媒体报道称:“京东APP在2022年已经接入第三方打车服务,目前暂无推广计划。”
如今来看,京东打车服务确实还没有进入推广阶段。实际上,从记者2月18日的体验来看,京东打车服务目前尚存在一些不太成熟的地方。
例如,京东打车服务此前仅支持“先付费,后用车”。记者在呼叫用车之后,页面提示:“请您按照个人支付预估价预付车费,订单完成后,若实际金额小于您支付的预估价,超出部分将原路返还。”
对此,记者也向京东客服进行了核实,她表示:“打车服务的确是先付费后用车,因为是关联业务,需要以统一页面上的支付显示为准,不能到目的地之后 再付费,或者自动扣费。”至于后续是否会改变付费方式,她表示:“目前没有在业务端查到有什么变更计划。”
这与当前市面上滴滴、高德等主流网约车平台支持的“先用车,后付费”的方式完全不同,也与用户的支付习惯相悖。
在网约车市场,用户习惯至关重要。“一旦用户习惯某个平台,通常不会轻易更换,尤其是当平台提供良好的体验和优惠时。”一位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同时用户对价格很敏感,不仅仅包括平台的折扣、优惠券等,先付费可能会给用户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
此外,《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京东APP上线的“国内打车服务”,预留的客服热线是易企出行的官方电话。此次咨询打车服务下线的原因时,京东客服给到的回复也是让记者联系易企出行。对此,用户难免会产生一个疑惑:未来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是找京东,还是找易企出行?
京东客服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首先联系提供服务的服务方,也就是易企出行,如果他们拒绝处理或者您觉得问题未解决,我们再继续介入,并找到运营部门去确认解决方案。”
对于京东打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馈。网约车司机高师傅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京东也好,高德也好,都是聚合平台,都差不多,到司机手里的钱没有太大差别,哪个派单快用哪个。”但有网友表示:“京东打车下线挺可惜,之前还挺好用的,整合了多家平台,选车、叫车都方便,希望调整后能快点回来,别让咱等太久。”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途径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立于2015年,旗下核心产品易企出行是国内较早出现的企业聚合出行服务平台。根据易企出行官网信息,目前涵盖包括星徽、曹操、神州、首汽、旗妙、T3、如祺等超100家主流网约车资源,覆盖全国超过400个城市,产品拥有30万活跃用户,服务于5000余家企业客户。
未来会重新上线,不放弃分羹网约车市场
虽然时间尚未确定,但易企出行工作人员透露的“京东打车服务过一段时间还会重新上线”的信息,表明京东并没有放弃网约车市场。
接入易企出行打车服务,拓展本地服务,是京东的战略之一。在此之前,京东本地生活服务业务已伸向多个领域,例如“京东到家”“京东快递”“京东超市”“京东买药”等,更是在上周正式迈入“外卖”赛道。但京东仍然需要通过打车业务增强竞争力,进一步丰富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以构建更完整的出行生态。
此外,《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抖音也在近期上线了打车服务,入口同样隐蔽,在个人页面“我的钱包”中下设列表,与手机充值、生活缴费、车主服务等平级,点击之后,页面跳转到高德打车,提供实时打车和预约打车。
京东、抖音之所以选择以“合作”第三方的方式进入网约车市场,而不是通过自营平台来分一杯羹,在业内看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京东、抖音都有着庞大的用户群体,日活跃用户数均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接入合作伙伴,能将这些用户流量引导至出行领域,实现用户资源和流量的双向转化,丰富京东和抖音的应用场景,增加用户粘性,并为平台带来新的商业价值和收入来源。
另一方面,京东、抖音等均无需投入大量资金自建打车平台、组建车队和开发技术系统等,只需开放平台接口,就能利用第三方平台的成熟运力和服务体系,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降低了进入网约车市场的门槛和风险。
从2016年7部委发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到滴滴、曹操、高德、美团等平台不断涌现,网约车市场规模经历了快速增长。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网约车行业市场规模分别达到2453亿元、2687亿元、2988亿元、3263亿元和3606亿元。更重要的是,在萝卜快跑以无人驾驶攻入网约车市场之后,网约车的市场潜力以及增长空间被更多的平台看好。
有多个研究报告预测,2024年,网约车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984亿元,同比增长10%。到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341亿元。
2024年,网约车市场甚至迎来了新一轮的上市热潮,不仅有滴答、如祺成功上市,曹操出行冲击港股IPO,也有活力集团(伙力出行)和威盛时代(365约车)先后递交了招股书,冲击港股主板上市。这个曾经在2016年前后近乎疯狂爆火的“风口”,再次赢得了资本的青睐。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