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豆包、百度文小言与Kimi的PC版,谁能让传统浏览器 “下岗”?
文|新识研究所在抖音和小红书想"干掉"百度搜索的时候,居然还有不少大模型产品想用自己来替代浏览器。
去年11月,据The Information报道,OpenAI打算亲自下场开发一款名为Browser的浏览器,用于替代谷歌旗下的Chrome浏览器。
其实,OpenAI有这样的想法不难理解,毕竟作为大模型领域绝对的龙头企业,手里握着的ChatGPT和ChatGPT Search,可都是当下最火热的入口,凭借这么大的流量,想要掀翻当前的浏览器格局也并非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不止是OpenAI有这样的心思,在国内,大模型企业也都没有停下在PC端的探索,纷纷推出了独立应用,更是喊出了"你的浏览器可以不再只是浏览器"的口号。
那么,就一起来看看月访问量超千万的豆包、Kimi和文小言的PC端使用体验如何吧,是否真的能像大家说的那样可以完全替代浏览器呢?
1继承了大而全功能的豆包PC版,可以胜任浏览器?
不过,虽然大家都是大模型的PC端产品、打着的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浏览器进行替代的小算盘,但受制于各自的技术水平与风格,真正落地后还是有了不少的差距。具体来说,豆包PC版像是一个大包大揽、包罗万物的集合体,Kimi PC版则是倒向了"工具人"那一卦,而文小言PC版则像取了两者中值的产物。
作为流量最大、功能最全的豆包PC版,从初始界面这一栏来看同网页版的UI排布没有任何的差别,这也意味着网页端的所有功能在PC版上全量供应,而其特色功能,实际上主要是内置于了"新增网页"之中。
#FormatImgID_0#
左:豆包网页版 右:豆包PC版
打开一个全新的网页之后,除了豆包的logo十分显眼之外,与其他的浏览器并无两样,最核心的位置同样是一个搜索框。这样的排布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绝大多数用户使用浏览器都是用于搜索信息,把搜索功能最前置也毫无问题。
在使用上,我最开始几天不太习惯太过空白的初始页,但在用了几个月之后,却发现相比于其他浏览器里那些被"塞"进你视野的营销号文章与广告,这样简洁的设计真的让人很舒服的;而在搜索上,上传文件、截图、语音通话、语音输入这种文图音多模态输入的方法,也很有大模型产品的特点。
而在搜索页面,豆包AI搜索则同百度搜索几乎是一个模子里抠出来的产品,都是把AI整合的回答放在搜索的最上端,然后在下方再提供其他**发出的信息。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豆包AI搜索和百度没有什么差别?从内容上来说的确如此,豆包和百度在使用AI整合信息的能力上没有让我感受到有差距,但面对一些不那么难的问题,百度搜索的AI智能回答会突然"神隐",而豆包的AI搜索则时时刻刻都能提供全量的AI搜索服务。
但是,如果只有这一点增量的话,豆包也不可能瞄上浏览器的生意,在搜索之外,AI看视频与AI总结是我使用时感到相对有用的功能。
譬如,在B站豆包就可以使用AI看视频的功能,右侧可以根据视频内容进行分点分段,用户可以根据给出的概要进行速览,也可以直接跳到感兴趣的地方,还可以将整个视频的内容绘制成为脑图下载,这对于那些学术或工作群体来说算得上是一个很有实用性的功能了。
在文字阅读能力中,豆包的逐行翻译、总结并提取要点虽然是大模型应用都拥有的能力,但使用豆包浏览器后才让我有了"如指臂使"的感觉,比某些浏览器僵硬的机翻要好用太多。而AI帮助翻译、阅读PDF的能力,也对WPS的某些会员服务形成了完美的替代。
此外,在生产力场景中,只要安装了豆包PC版并置于后台,在编辑文字的时候都可以快速调用豆包的能力。总结一下,豆包的PC版功能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网页版豆包功能的全量供应,第二部分就是针对浏览器场景下AI化的适配,让用户可以在举手投足之间无感完成对AI的使用,完全具备了替代当前浏览器的实力。
2百度与Kimi无意充当浏览器,豆包Kimi推轻量版插件
在大而全且已经进军浏览器场景的豆包的衬托之下,好像并不想涉足浏览器业务的Kimi和文小言的PC版本,就显得有些太过简陋了。
其中,Kimi或是由于自己本来就是主攻长文本与逻辑的原因,PC版并没有在图片、视频、音频上有任何更多的功能,妥妥就是一个网页版 ctrl c 再 ctrl v 出来的玩意。而其中虽然提供了全量的智能体服务,但在具体使用中,类似于PPT制作的智能体工作,也得跳转到网页端才能进行,让人感到有些汗颜。
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那就是"Kimi的PC版毫无增量"。
而文小言PC版也同Kimi PC版相同,没有任何更多的功能。如果说Kimi没有更多功能的原因是月之暗面本就没有推出的话,那么文小言甚至不愿意把文心一言网页端的功能端上来,智能体也只有学习强国这一个智能体独苗,并且无法在PC端添加更多其他的智能体。
也就是说,相比于Kimi PC版的毫无增量来说,文小言PC版甚至还大大地减配了,远远不如文心一言网页版。
但是,功能少一些也并不全是缺点,在使用Kimi PC版和文小言PC版的过程中,或是受益于功能少内存占用少的缘故,过程就先显得丝滑无比,体验感拉满,而豆包则显得实在有些拖沓,尤其是对于那些拿着公司发下来的已经饱经风霜的老ThinkPad来说,不说是艰难无比,体验也绝不会有多好。
或是考虑到这类人的缘故,豆包与Kimi也贴心地拿出了浏览器插件。
其中,豆包几乎把PC版的增量全都放到了插件之上。随时可以调用的AI搜索、音乐生成、总结页面、多链接总结、学术搜索功能全量丝滑供应,在编辑文字上还有修正语法、调整语气等超级好用的小功能。
但是,在PC端可以被称作神器的AI看视频功能,插件却哑了火。虽然提供了相关服务,但在B站这种常用的视频网站里面,却会告知由于没有独立字幕所以无法总结,而经过实测,不说全部,起码有八成以上的视频网站均无法使用。
总的来说,豆包的插件功能相对丰富且好用,但或是受制于插件本身的影响,给使用者的体验实际上是没有豆包PC版那么好的,而这或许也是在传播度和实用性之间做出平衡的原因吧。
而Kimi的插件,也继承了Kimi一贯简洁的传统,仅在AI对话的基础上更新了一些提高效率的小功能。
在使用鼠标光标勾选后,会站在勾选处右上角出现一个Kimi的logo,点击即可获得勾选字词句段的具体解释,而针对这些解释也可以进行多轮对话,省去了传统复制黏贴搜索的功夫,让工作流程更加简便。除了勾选之外,Kimi还可以进行截图提问与多轮回答,使用效果也与上述相似。
此外,还可以主动调用Kimi插件,完成一些总结网站内容或解答屏幕的工作,但也仅限于这些简单的功能了,相比于豆包插件的全能还是有着不小的距离。
3写在最后
豆包,在应用侧凭借丰富的功能和较好的质量,已经成为了国内大模型2C领域的绝对龙头,而这份强势也被带到了PC端。
相比于其他大模型应用PC端的毫无增量甚至大幅阉割,豆包在浏览器场景中给到了用户很多惊喜。在大多数人所使用的非专业场景,相比当前的edge、百度浏览器等已经有了明显的超越,而只要辅以一定的宣传,就算不说豆包PC版替代浏览器,最起码也能拿下很大比例的C端非重度用户。
而在插件端也同样如此,虽然有不小的进步空间,但豆包的表现属于大模型企业里断档的存在。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在各类插件完成互通、AI能力也进一步成熟后,浏览器的名字,真的要归某家大模型企业所有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