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有个“蒋泰龙”(旅人心语)
在加拿大魁北克的旅行接近尾声时,一位友人发微信告诉我们,蒙特利尔有个蒋泰龙市场,接地气、有特色,建议我们去逛一逛。乍看信息,我以为那是一名姓蒋同胞创办或经营的市场,可以买到别处难找又物美价廉的亚洲特色商品。可是,当我们按图索骥找到这家市场时,我发现自己的猜想完全跑偏了。
原来,“蒋泰龙”出自市场的法语名“Marché Jean—Talon”。市场于1933年落成,是蒙特利尔最古老的公共市场之一,起初名为“北方市场”(Marché du Nord),1987年改为现名,以纪念17世纪法国政治家、新法兰西(包括法属加拿大)第一任行政长官让·塔隆——这与中文“蒋泰龙”的发音十分接近。
尽管“蒋泰龙”与蒋姓同胞无关,但译名依然能使中国人感到亲近,有“他乡遇故知”之感。不过,若另选两个,“金”替“蒋”,“隆”替“龙”,变成“金泰隆”大概也不错——这三个字代表财富、平安和兴盛,哪个做生意的人会拒绝?
借由这个市场名的翻译,我联想到一些外国地名。前人在翻译外国地名时,似乎有一种搜肠刮肚也要挑出好字眼的癖好。比如,法国巴黎的Champs—Élysées大街,“Champs”是“田野”,“Élysées”是希腊神话中“受神恩宠的英雄死后进入的乐园”,诗人徐志摩把它译为“香榭丽舍”。这种译法虽然没有了空间广袤和宗教神秘的意味,但是“香榭”和“丽舍”足以引出人们对仙境福地的遐想。还是徐志摩,他把拿破仑赠给约瑟芬的那座城堡Fontainbleau译为“芳丹薄罗”,但文学家朱自清似乎并不满意,另译为“枫丹白露”。试想,嫣红的枫叶上静卧着素白的露珠,这是一种多么迷蒙优美的诗情画意。而且,“Fontainbleau”由“fontaine belle eau”(丽水泉)演化而来,一个“露”字也暗合“水”的本意,这样的译笔妙不可言。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妙的翻译?大概源于译者学养深厚且向往美好吧。
话头扯远了,说回蒋泰龙市场。这个市场坐北朝南,成“旦”字形,是北美地区最大的市场之一。“旦”字的一横是一条室内长廊,穿过它来到后院露天的“日”字区,这里专卖蔬菜水果花卉等鲜货。摊位整齐划一,货品也像刚刚采收上来,很多菜果论筐卖、按捆卖,价格比零售便宜不少。
市场里人群往来如织,却并不挤挤挨挨,商铺间熙熙攘攘,仍干净有序。蒋泰龙市场服务了一代又一代当地居民,鲜肉、水果、面包和杂货店前,聚拢的人们笑语晏晏,弥漫着家庭的温馨。
蒋泰龙市场里没有饭馆,快餐和小吃店也为数不多。在一家店里,我们买了两种夹心面包,一种夹肉,另一种夹小虾,可谓西洋版的肉夹馍和虾夹馍,味道都不错。为在离开蒙特利尔前再次问候唇齿、慰劳胃囊,我们又买了一盘生蚝。兜售生蚝的当地小伙子会说一些中文,细问之下,原来他的女友是中国人,在深圳长大。他一边撬生蚝壳,一边滔滔不绝地为我们讲解,很是热情。
在我的家乡,生蚝叫做海蛎子,原本是百姓餐桌上的寻常食材,近年来由于食客日增而产量不足,遂披上“高大上”的新装。海蛎子因供需失衡而身份上升的事在欧美发生于19世纪。一些饱食客借题发挥,制造了不少话题。比如,在法国有“R字母原则”,即一年中只有其单词拼写中带有字母R的月份(9月至次年4月)才适合吃生蚝。其实是因这段时间生蚝发育肥壮,气温偏低,捕捞后便于保鲜。而5月至8月恰逢法国夏季,生蚝正当繁育期而口感较差,炎热的天气也不利于离水后的保鲜。再比如说,食用生蚝用哪种食器,配什么面包和葡萄酒,如何入口、咀嚼等,都有成套说法。其实,享用生蚝也可以不那么复杂,进食是人的本能。我们在露天餐桌上迎风而食,一盘生蚝下肚后,一个“鲜”字才离口腔便入脑海,至今记忆犹新。名称固然要美妙,带来实惠才更重要。(张祝基)
《人民日报》(2024年01月10日17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