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文博专家齐聚北京 共同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质生产力
人民网北京9月23日电(韦衍行)9月22日,纪念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立75周年国际学术会议分论坛“数字人文: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质生产力”在北京举办。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长王旭东,中国文物学会会长、论坛主席顾玉才,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罗静、人事司司长朱晓东,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主任乔云飞,腾讯公司副总裁陈发奋,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等参加论坛。论坛由顾玉才全程主持,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首先作视频致辞,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建筑系教授山德罗·派瑞奈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杰作为召集人分别作开场陈述,分享对主题的理解和对论坛的祝愿。
袁昕、陈发奋分别代表协办单位致辞,表达对数字科技与文化遗产保护深度结合的愿景和对论坛的支持。顾玉才进行论坛主题陈述,阐述了“数字人文”的概念和内涵,强调了数字技术在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领域应用的成果和意义,并期待论坛进一步深化文化与科技融合,促进新质生产力持续增长,进一步激发相关领域的思考与合作,为文化遗产保护注入新的活力。
主旨发言环节,多位专家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王旭东以“数字化赋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以敦煌和故宫为例”为题,介绍了数字技术助力北京故宫和敦煌莫高窟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历程和成果。腾讯数字文化实验室负责人舒展通过北京中轴线等相关项目实施,探讨对“数字科技助力中华文化焕活”的思考和实践。山德罗·派瑞奈洛结合自身在世界范围建筑遗产保护利用实践中数字建模、3D打印、数据库工具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分享了“三维模型与叙事:文化遗产路线记录的数字建筑和数据库”的研究成果。乔云飞通过分析梳理文物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阐述了如何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实现“新质生产力与文物保护的融合发展”。韩国高等科学技术院文化技术学院研究员沈惠昇女士分析了韩国崇礼门修复过程中数字技术应用及数据标准化建设等案例,总结了“韩国文化遗产三维数据的标准化——提高文化遗产数字保存的效率和可访问性”的经验。张杰认为数字技术应用需结合城市保护与更新的特点,分享了“城市保护与更新数智化探索与应用”的认识和收获。论坛还就数字人文实践与应用领域的有关案例和实践展开讨论。
此次论坛不仅展示了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数字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新进展,也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宝贵的平台。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数字人文跨学科研究与实践应用的深入,为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的融合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突破与创新。
出席论坛的还有来自中国、意大利、韩国等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来自国家文物局相关司室及有关直属单位、京内外有关文博单位、文博行业相关社会组织、在京部分媒体机构的代表,以及参加纪念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立75周年国际学术会议的部分代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