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资管年会热议权益投资的当下与未来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吴霜 上海报道8月17日, 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浦发银行联合主办的“2024资产管理年会” 在上海隆重举行。本届资管年会主题为“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和大资管新发展”。在平行论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嘉宾们以“权益投资的当下和未来”为主题,对当前资管机构如何落实“耐心资本赋能新质生产力”展开了讨论,同时交流了对权益市场走势和机会的看法等。
本场圆桌嘉宾主要来自基金和理财子的五位权益投资负责人,包括农银理财混合策略投资部总经理刘湘成、兴银理财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兼固定收益投资二部总经理蒲延杰、鹏华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孟昊、宁银理财权益投研部副总监罗立波、苏银理财权益与衍生品投资部负责人李大川。
以周期的视角看待耐心资本
今年以来,“耐心资本”成为投资热词,基金、银行理财等投资机构对这一概念也展现出了浓烈的兴趣,本次圆桌上各位嘉宾也分别分享了他们对“耐心资本”的理解。刘湘成认为,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理解耐心成本。一是要有承受风险的能力;二是投资期限相对比较长;三是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能够实现较好的投资回报。“耐心资本的投资方向肯定是比较契合国家相关高质量发展领域、国家倡导的科技创新类板块等,理财公司目前在前面几个方向都会去摸索、创新和投资,后续需要我们不断地更好地做好理财资金的平衡和投资。”他表示。
蒲延杰认为,理财资金、公募基金的负债久期相对较短,耐心资本的启示在于投资理念的塑造、选股标准、投资赛道的选择以及投研考核优化等方面,需要更多地契合长期投资、稳健回报的要求。从耐心资本涉及行业看,很多行业都和耐心资本相关,比如说中长期限资金投资红利股票,长期持有也算耐心资本。产业资金、股权基金对未盈利科创企业的投资,伴随企业一起成长,持有10年、20年,也算是耐心资本的表现。
孟昊认为,从公募基金的角度看耐心资本的定义,正是需要从长周期维度去考虑资本回报。长周期回答的是耐心,资本回报回答的是资本逐利的本性。他表示,对于科技投资而言,需要以耐心或者长周期的维度去考虑产业发展的规律。每一个行业或者产业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经历了导入、快速发展、成熟、逐步回落四个发展阶段。对于传统行业,也需要耐心资本的投资。对公募基金而言,应该从产业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寻找投资机会以及规避相应的风险,进而提高资本回报。
罗立波认为,站在耐心资本的角度,投资时更多地考虑具有长周期回报的公司和产业,借助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共生的关系,共同做大权益市场。目前权益市场走向“回报导向”,上市公司应妥善管理资本支出,提高分红提高回购,走高端化和国际化的道路,避免非理性的无序竞争,以稳定权益市场。
李大川认为,对银行理财来说,“耐心资本”的实践可以从养老产品入手。理财子公司目前在积极参与养老金融产品的创新,未来可能会发行更长期限的产品,比如五年或五年以上。鉴于不同产业生命周期不同,这些产品可以投资三至五年发展周期的产业中,扮演耐心资本的角色。
权益回暖需静待企业盈利水平回升
当下权益市场正经历煎熬的阶段,今年以来A股经历见底回升又再次震荡走低。宏观形势方面,当前内外需疲弱,包括消费、制造业内需情况都相对较弱,这也加剧大家的信心疲弱。刘湘成认为,目前指数点位比较低,估值也不是很高,如果拉长时间看可能有偏低的情况,但还是要看未来的盈利情况,包括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这几年股票市场特别艰难,股票涨不涨还是取决于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我们看到,整个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一直是往下走的。股票投资还是要遵从价值投资,虽然有其他外部各种因素影响,但主要还是取决于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未来还是要看企业盈利。”刘湘成说到。
蒲延杰认为,机构投资者要适当调整较高的预期,降低对经济回升强度、政策刺激空间、投资回报率的预期,这样权益投资才会更从容一些。在谈到备受市场青睐的红利资产时,蒲延杰表示,红利资产其实是类债属性投资,也可以说是一种风格或者赛道投资,这和以前的半导体、新能源、白酒等没有本质区别,今年中报来看很多红利个股基本面走弱、财报数据变差,股价出现较大或者持续的调整,当前需要评估是不是一个阶段性的估值高点。
孟昊认为,当前这个时间点短期还是有些看不清,有利因素和未完全释放的风险都存在。预测短期走势往往要在市场极值的状态下才比较准确,比如极度恐慌或者极度乐观时比较容易预测,而处于中间状态的时候则较难判断。孟昊认为,可以持市场中性的态度来应对组合管理,并且更多从结构和个股层面下功夫。对于A股后续走势,孟昊认为短期可能面临一定不确定性,但长期来看,积极的因素正在逐步累积,相信市场能够逐渐修复悲观的预期。
在聊到近两年来权益市场的波动时,罗立波谈到,股票市场的下跌或本身的运行受很多方面的影响。在股市结构与强调发展质量的环境下,上市公司要在怎样提高回报率方面做更多考虑。这方面可以参考发达国家公司的一些做法,第一,妥善管理资本支出,提高分红提高回购;第二,上市公司应走高端化和国际化的道路,避免非理性的无序竞争。
在预测市场长期和短期走势时,罗立波认为长期来看,股市在新“国九条”后迎来拐点,市场走向“回报导向”。对于中短期股市,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就如同已经在股市中浮沉十几年的银行业股票,在接受了经济波动阶段的考验之后,其风险还是可以控制在一个范围之内的。
对于权益市场未来的走势,李大川认为,从分析指数的角度,无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都难以具备预测能力。现在上市公司众多,板块和行业领域很分散。若要产生指数层面的大级别行情,需要诸多有利因素同频共振,因此较难。他进一步表示,相信在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一定比例的企业能够成功突围,重新回到有合理增速的成长状态。只要发掘到它们,就能获取到良好的投资机会,给理财投资者带来盈利。
主动投资的价值源于对产业的认知和逆向因子的把握
近两年,权益领域被动投资兴起,多只ETF规模暴涨。公募二季度报告显示,ETF规模已经达到2.47万亿元,其中股票型ETF占比73.31%。在谈到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的关系时,刘湘成表示,目前的市场比较分化。但也正是因为分化的存在,一方面是被动投资比较盛行,宽基指数等代表了市场主流方向。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结构性的投资机会,主动管理的投资人可以在其中挖掘一些比较好的投资方向和标的。
蒲延杰认为,被动投资和主动投资不是矛盾的,而是可以兼容并包。“被动投资和主动投资本质上是一样的,投资人穿透底层资产之后,只是通过个股投资,主动基金还是ETF的选择不同而已。”其次,蒲延杰认为,今年被动基金的增加有一些结构性因素。“市场异常波动的时候,沪深300或重点指数ETF规模增加比较大,如果把这些资金扣除,再把红利的增量扣掉后,变化也不是那么多。复盘看以前医药、白酒、新能源、半导体、证券行情的时候,它们对应的ETF增加也很好。未来可能会有一个新的机会出现时,不同产品之间规模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面对被动投资近年来快速崛起的发展趋势,孟昊认为,主动投资更重要的是发挥主动性的优势,在逆向因子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大部分ETF的发行和投资主要还是基于产业趋势或者风格趋势。在产业快速发展阶段,ETF产品凭借着行业极致或者风格极致的优势可能胜于主动投资表现。但是在产业导入期和产业进入成熟甚至衰退的阶段,如何发挥主动投资的主动性优势,关键在于对产业的深度认知以及对逆向因子的把握。对于产业的认知深度会让主动投资在介入时点方面比ETF更早,逆向思维或者逆向引子会在产业进入相对成熟或者衰退的过程中能够降低仓位、控制回撤。因此,主被动投资并不矛盾,更多的是不同阶段产品会有相对的优势和局限问题。
罗立波同样认为,权益类市场中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是共生的关系。其中主动投资创造变化,形成指数权重,影响行业分布,发掘周期的变化,发掘新的方向以及新的投资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一个生态系统。被动投资则是协助将市场做大,以实现投资回报率。从整体来看,权益类市场的整体配置仍偏低,无论是主动投资还是被动投资,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参考美国资管行业的最新情况,在李大川看来,虽然近两年被动投资规模增速较快,但未来主动管理的市场占比仍不会低。主动管理创造Alpha的能力不会消失,只不过是稀缺的。在做主动管理时,可以把被动投资作为构建投资策略和打造投研能力的基准,在此基础上提高收益或降低波动,这对投研能力要求更高。A股的行业和个股多且分散,创造出超额的可能性比美国更高一些。回到资管产品的形态,投资者也是分层的,有不同的需求。有的投资者觉得被动投资的收益和风险特征就满足了需求,但也有投资者需求在此之上,这就要求我们资管机构要提高主动管理能力,匹配后者的需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