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陈相秒:南海仲裁案裁决加剧局势升温
香港中通社7月12日电(记者李明珠)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所谓“南海仲裁案裁决”出台距今已有八年,中国南海研究院世界海军研究中心主任陈相秒12日接受香港中通社专访时表示,裁决不仅没有积极解决中菲的海上争议,反而加剧双方矛盾,使地区局势升温,无助于管控海上分歧。
2013年1月,菲律宾时任政府单方面就中菲在南海的有关争议提起仲裁,应菲律宾单方面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于2016年7月12日作出裁决。
所谓裁决出台八年来,陈相秒指出,部分国家利用仲裁裁决为其背书,加速推进单边行动,例如,菲律宾在仁爱礁、仙宾礁、铁线礁的很多行动都是以所谓裁决作为依据,这也导致海上形势升温。
陈相秒说,这一裁决也成为域外国家加大在南海介入力度和军事存在的借口。例如,美国的航行自由行动、军舰穿越行动,都是以仲裁裁决说事。这使中国与美国以及其他域外国家在南海的军事较量有增无减,也是安全形势升温的动因。
“'南海行为准则'谈判也受到了仲裁裁决的冲击,让南海地区的规则构建受到破坏。”陈相秒指出,2013年,中国和东盟启动了关于准则的磋商,要构建各方都能接受的地区规则秩序,但仲裁裁决出台后,部分国家试图基于裁决定义规则,使得各方出现分歧。这不仅影响了准则谈判的进程,也使各方矛盾更尖锐,让构建规则的过程满是干扰,关于规则未来怎么走也充满不确定因素。
对于裁决,中国始终秉持“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的立场。不过,除了菲律宾之外的部分东盟国家的立场比较“徘徊”。
陈相秒说,一些国家曾试图利用裁决背书,巩固海上主张,但他们又希望通过和中国谈判管控海上形势,促进争端解决,因此他们的立场比较矛盾。特别是随着菲律宾利用裁决,加速推进单边行动,使周边国家意识到裁决可能会加剧中方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周边国家看到了裁决的负面效果。
“这些国家的立场慢慢发生变化,从过去对裁决保持沉默,到后来的默许,甚至试图利用裁决巩固自己的利益,到慢慢地开始寻求另外一种途径妥善处理海上分歧。”陈相秒说。
这八年来,南海的分歧变得更为复杂,涉及领土主权、海域管辖权、油气等,这些矛盾逐渐尖锐的同时,美国等域外力量还在其中干扰。这种情况下,陈相秒认为,由于涉及国家之多、问题之复杂,国际法规则并非尽善尽美,南海问题不可能通过国际**机制解决。谈判磋商、当事方直接对话,才是最终解决分歧的最有效途径。
不过,接下来菲律宾可能还会继续打法理战。陈相秒说,菲律宾已经扬言要提出第二次仲裁,有可能基于裁决再次包装,提出所谓的**机制。菲律宾还会基于裁决,持续推进海上单边行动,巩固所谓裁决。菲律宾不会停止把国际法当作自己政治外交和利益最大化工具的步伐。 (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