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息整改涉及面广 应尽量降低影响外溢
证券时报记者 刘敬元自4月8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 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以来,银行取消手工补息的影响逐渐蔓延。
从金融系统整体来看,此次整改不仅涉及银行和储户,还涉及资管业和众多资管产品投资者,其影响已超出了银行系统,具有较大的外溢性。
就资管业来说,银行存款是不少固收类资管产品投向的重要资产类别,存款利息的变化将直接影响资管产品净值,进而影响资管产品投资者。比如,货币类资管产品、固收类资管产品、银行理财等,都已逐渐反馈了手工补息整改带来的影响。
在此次存款手工补息整改工作中,相关银行、资管机构、银行理财等不得不“左右为难”。对银行来说,存量存款业务中涉及手工补息的并不在少数,遵守自律倡议与继续执行存款协议存在矛盾之处。而作为投资者(理财客户)和银行的中间机构,资管机构、银行理财等也颇有难处。尽管有业务协议,但它们目前大多只能接受银行调低存款利率的变化,这意味着要相应调整资管产品净值,处理不好,净值可能比较“难看”,这就需要与投资者做好沟通。在这个影响的传导链条中,资管机构的压力主要在后期沟通,特别是银行理财公司,其理财产品面向众多个人客户,所受影响最大的还是风险偏好较低、追求稳健收益的客户。
事实上,银行和资管机构都对手工补息整改的必要性无异议。从业务实践看,禁止手工补息,有利于降低银行付息成本,缓解资金空转,引导资金更加有效地“输血”实体,提升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某储户机构就表示,基于这一理解,为助推社会总的融资成本降低,承担一部分收益损失其实并无大碍。
需要关注的是,此次整改的推进及后续影响如何。特别是对于存在补息的未到期定期存款,尽管银行方面大多表达了不能继续补息的态度,但部分资管机构考虑到外溢效应,仍有观望情绪,相关资管产品净值也尚未体现出利息的变化。不过,这些资管机构也深知,拖得越久,不能补息后的利息缺口就越大,对净值和收益的影响也会越大,投资者和理财客户的反应也可能也越大。
在此情况下,业界期待能得到进一步的政策指导,从而让相关各方有序调整,尽量降低整改工作的溢出影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