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解散...银行业含泪“赶钱走”
现在听到“降息”这两个字是不是已经麻了。从2月央行祭出史上最大降息这个“杀器”以来,各个中小银行都纷纷降息“跟紧”,一降再降的风刮起,来自河南、陕西、山西、广东等地的中小银行密集发布公告,宣布下调定期存款执行利率,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期等不同期限的整存整取利率均有涉及。
此番降息动作中,河南辖区的银行数量居多,有数十家农商行、村镇银行等集中宣布下调定期存款利率。
图片来源:驻马店农商银行、新密农商银行公众号
降息了,银行的眼泪也在飞。这波儿属于含泪“赶钱走”了。
至于下调存款利率的原因,用官方话来说,一方面,受到宏观经济复苏、货币政策调控等因素的影响,市场利率水平整体走低。另一方面,社会融资需求增速明显放缓,尤其居民存量房贷置换等因素影响下,银行资产端结构发生变化。
说白了还是针对流动性。
银行的日子为什么“难熬”?
流动性不足的案例在历史上也屡见不鲜。比如整个北宋,都处于“钱荒”状态。北宋每年铸造巨量铜钱,然而因为没有近现代金融机构只有钱庄,流动性较差,百姓们赚了钱都是存起来,比如挖钱窖把铜钱藏在地下,直到今天还时不时发现个宋代钱窖,动辄就数十吨,可见藏钱之丰。
百姓这个节俭的习惯,一定程度上导致宋廷虽大力地“造钱”,依然缺钱。所以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从根本上都要解决这个问题。
目光回到现代,大家仿佛都有了过紧日子的预期,各项福利缩减。银行说到底,是要盈利的企业。其实只要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同时降,息差存在,银行就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这也是我们看到很多优秀银行2023年报中,营收降低但利润依旧可观甚至正向增长的原因。
最可怕的是什么呢?是不对称地下降。有些小银行的吸储成本很高,本来嘛,普通人存钱肯定觉得四大行最安全,小银行要吸引大家存钱,只能通过高利率。存款成本降下来的难度很大。而与此同时,贷款利息却被市场裹挟着必须降。有金融机构都做到2点多的年化了,你再出一个10点多的年化,谁会来贷呢?
所以,小银行如果选择贷款给优质客户,就只能息差倒挂,也就是放一笔赔一笔。风险从来不会消失,只是时间问题。最先被波及到的就是“苟延残喘”的村镇银行。
村镇银行到底怎么了?
近期多家村镇银行宣布解散,作为小银行的代表,村镇银行实属一个很尴尬的存在。除了四大行“正规军”,城市里有城商行,乡镇有农商行或农信社,村镇银行有什么优势能在这些夹缝中生存下去呢?
早期农村城市化不足的时候,大量村镇银行兴起,承担着农村地区存贷的重要功能。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为了争夺业务,各大银行之间卷到飞起,内部考核到了“穷凶极恶”的地步。当初一窝蜂开立的村镇银行又有多少是盈利的?存款上不去,风险一大堆,股东问题、案件问题频发,村镇小银行已经没能力卷了。
图片来源:北京大兴银行
要知道,银行是通过存贷款之间的利息差赚钱,拼命揽储,贷款放不出去,本身体量又小,背后风险可想而知。股东良莠不齐、公司治理混乱、风控体系薄弱等,各种不良因素杂糅一团,经营风险就爆发了。业内人士称,某些村镇银行更是无视征信,无抵押就敢放贷。这类银行的批量消失,开始越来越常见。跟不上时代的,终将被狠狠抛弃!
大额存单要消失了吗?
降息引发热议的同时,曾经一度抢手的大额存单产品现在正在消失。不少银行的大额存单三年期根本没有额度,缺货告急。被誉为“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决定停发新的三年期、五年期大额存单,给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震动。要知道,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银行也承担不起高利息了,3%、4%利息银行给不起了。
存贷利差空间的进一步收紧,使得银行赖以生存的“金矿”正在坍缩,那么,降低存款利息,最大的影响和引导效果是什么?
一个是企业部门和银行之间的资金空转套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特别是影子银行,利润空间肉眼可见消失。利益,永远是驱动经济行为最好的动力,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推行,降低了阻力。
一个是食利阶层的收益挤压,激发这些群体的存款财富搬家,进行资产配置和投资,这部分才是大头。
总的来说,存款利率下调始终在路上,持续打压存款利率是中长期方向,中国低利率时代正在到来,金融机构和银行,包括国资背景的企业,躺着赚钱的好日子没多少了。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页:
[1]